人的一輩子,從生到死都要經歷四個重要階段:出生、成丁、結婚、去世。為此,人生也都要經歷四大禮儀:出生有生日慶典,成丁有成人禮,結婚有婚禮,去世有葬禮。在這四個禮儀中,婚禮最為重要,習俗、儀式也最為繁雜。
關于人類婚姻的起源,東西方有不同的傳說。
據《圣經》記載:上帝用泥土先創造出了男人,讓他住在天堂伊甸園里,為免除他的孤獨,又從男人的軀體中創造出女人來給他作伴。男人叫亞當,女人就是夏娃。本來這一男一女能夠平靜地正常相處,但因偷吃了使人產生情感和性欲的禁果,二人則開始交合,并體驗到了性的愉悅,于是結為夫妻。上帝得知后很氣憤,就把他們逐出了伊甸園。亞當和夏娃來到人間,開始生兒育女,其子女則是人類的祖先。
與《圣經》記載不同,中國人認為女媧是人類的始祖。女媧與其兄伏羲結為夫婦,所生子女即繁衍為整個人類。據記載,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和伏羲居住在昆侖山,世界上再無他人。兄妹二人商議結為夫妻,又覺得害羞,猶豫再三,只得借助天意。幾經周折,天命如此,只好結為夫妻。但二人還是不好意思,只得結草為扇,以障其面,然后交合,這才產生了后代,得以繁衍出整個人類。與亞當和夏娃相比,伏羲和女媧兄妹結為夫妻,只是為了生兒育女,并未品嘗到性的愉悅。
傳說畢竟是傳說,人類最早的婚姻狀況,事實上并非是一夫一妻。在遠古時代,人類祖先過的是群婚、多偶婚(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婚姻生活,一夫一妻制是近現代的事情。
然而,無論什么樣的婚制,婚禮總是免不了的儀式。在中國的婚姻習俗演變中,“劫奪婚”是一個重要現象。劫奪婚也稱搶劫婚,就是搶婚。劫奪婚是從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中產生的,這種婚姻將男從女居轉為女從男居。劫奪婚并非是強盜欺男霸女,而是“假劫真婚”。今天的婚俗禮儀還能看出那時的影子,例如,漢族姑娘出嫁,坐轎、蒙頭、挑蓋頭等都是遠古搶劫婚留下的“化石”;男歡女愛的新房被稱作“洞房”,也充滿著遠古時代的蠻荒味。
婚禮從遠古一路演化而來,它的形式隨著人類文明的變化而變化,但無論怎么變化,它都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婚誓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愛情宣言的表現形式。對于有愛情的婚姻而言,這一點亙古未變。
本期《婚禮之上 守一段地久天長》一文,講述中國婚俗禮儀的演化故事。
《中國新時代》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