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菊(徐州豐縣廣宇學校)
?
如何將生命教育引入高中生物課堂
蘇艷菊
(徐州豐縣廣宇學校)
摘要:生物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生產、生活的自然學科,而高中生物是幫助學生了解生命與生活的重要途徑。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那么如何將生命教育引入高中生物課堂,則是現在迫切需要討論的問題,從四點出發,簡要說明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關鍵詞:生物;生命教育;課堂教學
各種各樣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生物種族不同,其繁殖新個體的方式往往也不同。例如,被子植物的繁殖要經過開花、傳粉、雙受精的過程,最后發育成果實和種子,再通過種子來繁殖后代,在這個過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受到傷害,或沒有傳粉,就不會形成種子,而種子要順利地萌發,還必須要有合適的外部條件,比如,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還有充足的空氣等。植物的繁殖過程如此復雜,條件也比較苛刻。相比較而言,人的產生過程更為復雜,從精子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然后形成胚胎,又經過10個月的孕育,才能誕生一個新生命。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植物和人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認識到一個生命的形成是多么的艱辛、多么的神奇,這樣做能讓學生體會到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是多么的不容易,進而懂得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在生物課本中,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珍貴的素材非常豐富。例如“動植物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一個細胞的成長史就像人的成長史一樣,都要經歷從出生、生長、成熟、衰老到死亡的生命歷程。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正是因為死亡不可避免,才顯出生命的可貴,才會提醒我們要時時刻刻努力,以實現自身的價值。再如,學習“基因突變”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人生就像基因突變那樣充滿了未知,充滿了隨機性,我們無法預測以及控制突變的方向和結果,就像我們無法預測明天將要發生什么一樣,突變的結果有可能對生物體有利,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絕大部分突變都是對生物體有害的。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未知,當困難來臨時,不能逃避,要勇于接受,正因為生活的未知,我們的每一天才充滿了挑戰。
地球長期的發展,造就了自然的和諧、環境的和諧,也造就了動物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總的來說,這種和諧體現的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和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列舉一些生命與生命之間和諧相處的例子,比如,螞蟻的種內互助關系,讓學生明白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互利共生的種間關系,讓學生明白應該尊重生命的多樣性,善待生命。在學習“人體的穩態”時,可以將各系統的功能聯系起來,呼吸系統負責吸收氧氣,消化系統負責吸收營養物質,泌尿系統負責排出代謝廢物,循環系統承擔運輸職責,內分泌系統與神經系統則共同發揮著調節作用。這些分工明確的系統緊密地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體各項生命活動能夠正常地進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和諧統一。
從生物學的視角出發,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組成的分子體系構成了生命,它具有不斷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對外界產生反應的能力。德國科學家黑格爾說過,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每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例如,金銀花、銀杏果有藥用價值,一些觀賞性植物有美學價值等。讓學生了解不同生物與人類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重視生命?!半s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利用生物學的基因知識,善于觀察思考,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總之,生命是寶貴的,生命的形成過程與成長歷程是艱難的。因此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一切事物,把握現在的每時每刻努力學習。珍愛自己的生命的同時,更加尊重弱小的生命,有能力的時候伸出雙手,也許你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拯救一個生命。
參考文獻:
林君飛.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科學教育,2006(04).
·編輯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