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喬(克州第三中學)
?
淺談農牧民子女在高中階段的漢語口語教學
王海喬
(克州第三中學)
摘要: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農牧民子女的高中階段,其教學主要采取雙語政策進行教學,其中漢語也逐漸成為交際語言中最為普遍使用的語言。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培養農牧民子女在漢語口語方面的能力也顯得越加重要。但當前由于這些農牧區所處的位置以及交通、經濟等的發展較為緩慢,使得漢語口語的教學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障礙。因此,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農牧民子女;高中階段;漢語口語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聯系也不斷增強。全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領域的人們都有了交流和溝通,使得人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也變得更加重要。而且漢語口語是我國最直接、最便捷的交流工具,因此作為農牧區的漢語口語教學也十分重要。必須加強農牧民子女的漢語口語能力,促進其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具備良好的語言基礎。
處于農牧區的父母整體知識水平較低,而且其本身所具備的漢語水平不高,因此對孩子的漢語口語學習的態度也比較淡然。而且在農牧區牧民的主要語言是藏語,因此不能為子女的漢語口語學習提供有效的語言環境,更不能提供有效的學習技巧。由于農牧區地域條件限制,在校缺乏必要的口語練習廣播和網絡設備,還存在學生沒有漢語書籍,不到一半的學生只能閱讀到較為少量的漢語類圖書的情況。另外,當前的漢語口語教材較為呆板,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這都造成學生在漢語口語學習中的障礙。
首先,要宣傳并倡導農牧地區對漢語口語交流溝通的教育,讓所有牧民通過走出去并擴大視野,讓其認識到漢語口語學習的重要性,并鼓勵子女在學習中要重視漢語學習并學好漢語。其次,要加強對農牧區電視、廣播信號的接收設備建設,讓農牧區的子女能夠在課余多接觸到漢語交流的頻道,讓他們認識到漢語學習的魅力和重要性,并從多媒體漢語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和模仿漢語口語表達,逐步改善農牧區學生漢語學習的家庭環境。教師可每周定時讓學生觀看漢語的電視節目,在看完節目之后讓學生用漢語進行相互交流和上臺發表評論。另外,學校可以通過早操或者課間活動時間,來播放漢語廣播,并鼓勵學生向學校廣播站投稿,并進行漢語廣播演講。最后,學校應增設圖書館的建設,多提供漢語圖書,并提供充足的漢語閱讀時間來提高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
綜上所述,農牧區高中階段學生的漢語口語教學工作關系到學生在未來學習和社會中的漢語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也是與外界進行有效接觸和成長的重要語言工具。
參考文獻:
袁小琳.西藏農牧區初中漢語口語交際教學初探[A].碩士論文,2013.
·編輯張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