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曉琨(浙江省溫州第二高級中學)
?
淺談中學課余訓練中背向滑步推鉛球的易犯錯誤動作及糾正方法
麻曉琨
(浙江省溫州第二高級中學)
摘要:根據多年的訓練和帶隊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與研究,對中學課余訓練中背向滑步推鉛球的一些易犯錯誤以及糾正、強化的練習手段進行了歸納和總結,為提高中學課余鉛球訓練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課余訓練;背向滑步推鉛球;易犯錯誤;糾正方法
鉛球是田徑運動中一項以力量為基礎,速度為核心的投擲類項目,其技術由原地推鉛球發展到側向滑步推鉛球,然后逐漸演變到背向滑步推鉛球以及旋轉推鉛球。由于技術難易的程度以及教練員水平等因素,在中學課余訓練中背向滑步推鉛球被大部分教練員所采用,其技術要求相對簡單,經濟性、實效性強,但由于運動員的個體差異、訓練時間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將會引起運動員對正確技術的理解和掌握產生一些偏離,甚至走入誤區,導致成績的停滯及下滑。筆者從事田徑鉛球訓練十余年,并有一年多的帶隊經驗,對背向滑步推鉛球技術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并且在運動員到教練員角色轉化的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積累,對背向滑步推鉛球訓練中的易犯錯誤動作以及糾正方法手段進行了歸類、總結,為中學課余鉛球訓練提供一定的幫助。
很多運動員剛開始接觸背向滑步技術在準備姿勢的時候,握不住球,經常下滑,習慣性將肘關節下垂來托住球,而這一動作會導致最后用力時肩關節伸展不充分,胸大肌拉伸不充分,最后出手經常變成“投球”的動作,造成手指受傷。
糾正方法:首先,教練員應面對運動員的站立方向觀察,這樣才能看清楚運動員的肘關節是否有下垂以及握球姿勢是否正確。其次,此問題容易解決,用語言提醒以及固定其投擲臂肘關節的方式讓其滑步來逐漸糾正,并且讓運動員體會到滑步前準備姿勢的投擲臂手腕是一直處于緊張狀態的,有必要時脖子可以向有球側略微靠緊,保證鉛球在高速滑步時不掉落。
主要存在兩個問題:(1)擺動腿插地不積極,運動員往往認為蹬地腿是滑步速度的關鍵,而忽略了擺動腿的作用,沒有很好地意識到擺蹬結合的重要性,而這一動作的疏忽會導致滑步重心起伏、滑步與最后用力銜接慢等一系列問題,使整個技術動作完成的質量大幅度下降。(2)擺動腿落點過于打開。通常滑步后擺動腿腳尖的落地點剛好對應與蹬地腿的腳跟并在一條直線上,而一些運動員通常會偏離這個點,有平行的、過于打開的,這些問題都會使最后用力的髖轉地不夠充分或者過于充分,導致最后用力不在一條直線上,將力分解,使運動員最后出手吃不到力以及偏離投擲方向。
糾正方法:首先,教練員應該在運動員的兩側進行觀察,這樣才能看清楚滑步結束時的擺動腿落地情況以及擺動腿落地時是否是全腳掌進行制動。其次,此問題可以采用一些專門性的輔助練習讓運動員加快擺動腿的落地速度及正確落點:(1)結合橡皮筋做擺動腿向后下方插地的練習;(2)擺動腿負重擺動下插練習;(3)擺動腿連續單足跳練習;(4)在一條直線上或者做好擺動腿落地標記進行滑步練習。通過以上練習強化運動員的擺動腿向正確方向積極發力的感覺,同時教練員還要注意運動員在團身時擺動腿大小腿的折疊程度,因為大小腿折疊不夠充分也會導致擺動發力不夠充分而導致落地不規范。
主要存在兩個問題:(1)蹬地腿發力不流暢,運動員往往在滑步時蹬地腿會出現跳或者拖的情況,兩者都會影響到滑步的質量以及最后用力的效果。跳著滑步對速度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會使重心起伏,對最后用力有不利的影響。拖著滑步對速度有一定的影響,并且有可能使蹬地腳內扣不充分,導致整體的動作質量下降。因此,將跳與拖結合,逐步形成滑的感覺是最有利的節奏。(2)蹬地腿膝蓋不內扣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很多運動員在原地推鉛球時最后用力很充分,一旦滑步就沒有那種原地推的感覺,很大程度上與蹬地腿腳尖的方向有關。由于剛開始滑步時,蹬地腿的腳尖是背對投擲方向的,而滑步完成時必須要有一個內扣的過程使腳尖垂直于投擲方向,這樣蹬轉用力才會有力量,而且內扣的同時會使原本放松的軀干處于擰緊的狀態,有利于最后用力。
糾正方法:首先,教練員應站在運動員的右側進行觀察,這樣才能看清楚滑步時是否流暢以及蹬地腿有沒有充分內扣。其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進行完善:(1)結合橡皮筋讓蹬地腿做“蹬—收—蹬”的練習;(2)蹬地腿負重蹬地內扣練習;(3)蹬地腿單獨支撐然后做“蹬—收”練習;(4)做標記強調蹬地腿用力后的內扣練習。并且以上練習要求運動員盡量做到滑步后蹬地腿前腳掌落地支撐,力爭做到腳后跟不落地進行最后用力的蹬轉動作。
滑步與最后用力的銜接快慢能直接反映到滑步速度的利用率,而一些運動員在剛掌握滑步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滑步結束后一絲停頓再發力的現象,導致了滑步的加速度沒有最大化的利用。通俗說就是,運動員對于蹬地腿的“蹬—收—蹬”的用力沒有較好的節奏感,并且有一定的脫節現象。因此,運動員蹬地腿必須要有較好的爆發力以及連續發力的能力才能較好地、較緊湊地完成銜接用力。
糾正方法:(1)連續的跳躍練習;(2)徒手滑步后接半蹬轉;(3)徒手滑步后接向上跳起;(4)負重滑步接蹬轉或跳起。同時,教練員還需根據運動員腿部力量的差異讓其滑步時控制蹬地腿的彎曲程度和重心向后下方留的程度,過度的彎曲或者后留也會造成運動員在滑步后與最后用力的銜接變慢。
無論是泛化階段還是分化階段以及鞏固提高階段的技術動作,在最后用力時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支撐不夠充分的情況,而導致用力不在一條直線上、出手方向偏離投擲方向、出手高度不夠、踩出抵制板犯規等一系列的問題。很多運動員在訓練時一直被灌輸蹬地腿應該如何發力、蹬轉要積極、軀干要帶動投擲臂發力等思想,導致其忽略了擺動腿支撐的重要性。只有在蹬地腿積極用力的同時,擺動腿及時有效的支撐,才能使最后用力的效果更佳。簡單地說,在滑步結束后兩條腿是同時積極用力,蹬地腿向前上方用力,擺動腿向上方用力,最后才能形成一個積極向前上方的合力。
糾正方法:支撐充分的運動員會有一個明顯的騰越換腿緩沖過程,并且最后用力也非常充分。而大多數運動員對此技術都掌握得不是很理想,通過以下練習對運動員的支撐效果會有一定的幫助與提高:(1)原地支撐推球;(2)持杠鈴片原地蹬轉(支撐腿踩高一點的地方);(3)連續原地單足縱跳等。同時,在強調支撐腿制動充分的同時不能讓運動員過分的屈腿支撐,過度的屈腿支撐會導致鉛球運行軌跡的改變,迫使力被分解,影響最后整個用力的效果及出球方向。
綜上所述,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訓練和帶隊經驗以及不斷的研究與反思,對背向滑步推鉛球這項技術的一些常見錯誤與不足進行了歸納,并且設計了相應的輔助強化練習,使運動員在運用技術以及做功時獲得最大的功率,不斷完善技術,不斷超越自我。同時,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必須考慮每個運動員的特點以及優缺點,然后有選擇性、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在預防和糾正一些問題的同時要逐漸讓運動員形成屬于自身特有風格的滑步技術,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筆者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總結與歸納,使中學課余鉛球訓練中教練員盡量少走彎路,運動員少做無用功,真正體現出田徑中經濟性和實效性的運動特點。
參考文獻:
[1]劉武.我國田徑徑賽項目體能訓練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
[2]李淑芳.我市兒童田徑基礎訓練現狀分析與建議[N].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