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騰飛
摘要:糖尿病屬于伴隨終生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如何使患者在長期的治療中提高依從性以及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已經成為衛生政策制定者和醫護人員急待解決的問題。國外學者開展了針對利用電話短信進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的系列研究。目前,國內研究者也在積極探索利用多種移動通訊手段進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但這些研究主體對醫療資源分布的地域性、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健康管理者的能力要求等方面研究并不充分。文章通過比較國內外學者在電話短信糖尿病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找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并結合我國人口分布、醫療服務資源和醫療現狀提出合理性政策建議。
關鍵詞:電話短信;糖尿病;自我管理
由于糖尿病屬于全身性代謝性疾病,病程漫長,并發癥的出現是導致生存質量下降直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國外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下降原因作了較多研究,并逐漸將研究所得的成果運用于臨床實踐。而國內對社區如何提高患者長期依從性的研究很少,且是以單個醫療機構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并不夠系統,且可推廣價值有待考查。本文將對照國內外基于電話短信干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的現況,結合我國目前醫療資源分布的特點,找到其中的差距及問題,探索性地提出政策建議。
1國內外研究對照
1.1研究方法
Nundy等人通過對糖尿病參與者的依從性、心理活動、生活質量和病人滿意度等方面的變化進行數據分析,并且研究了醫生和患者親友在受試者的自我健康中起到的作用。他們發現,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患者本身的調整,患者所處的生活環境也會影響健康管理的成效。
戴美琴等國內學者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短信干預,比較了1個周期后受試者與沒有參與干預的患者身體指標參數的變化,并進行對照分析。在劉向陽的研究中,采用干預法,利用專家講座和遠程視頻的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的干預,在經過1個周期的干預后,與干預前身體指標參數進行對照,其對照結果顯示,患者的糖化血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等指標有明顯改善。國內學者除注重身體指標參數的變化之外,還加強對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教育,經過1個周期的健康教育后,通過對比干預前和干預后的糖尿病知識問卷答題成績,糖尿病患者在短信干預后,對糖尿病的知識的了解和把握有大幅提高。
國內外在研究方法上存在著不同。國內研究者更注重患者短信干預前后自身身體指標參數的變化來分析短信干預自我健康管理的效果。國外研究者則是從患者的生活環境,如家庭和社會關系、患者的心理以及糖尿病患者對社會公共衛生的支出造成的影響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研究。身體指標的改善對于患者個體的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但不能完全說明短信干預措施已起到良好的效果,患者心理因素和對社會公共衛生政策產生的影響也應該要考慮在內。胡傳峰在《2型糖尿病與心理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中指出,心理因素雖然暫時不能確定是否會導致影響糖尿病的前期診斷,但Eaton WW等在美國進行一項長達13年的研究中發現,心理因素確實能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所以,使患者與親人朋友的關系融洽,生活在舒心的生活空間,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提高健康自我管理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1.2地域性
Burner指出,由于美國國內低收入人群糖尿病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對美國公共衛生費用及人力的支出壓力也逐漸增大。針對類似問題的研究,Sanjay對已經推廣短信干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社區醫院,與沒有推廣此方法的社區醫院進行急診部門使用率的數據對比,結果表明在推廣短信干預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的醫院,其急診部門使用率及醫生工作壓力明顯減小,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患者的就醫成本。
與拉丁美洲相似,我國偏遠地區醫療資源配置不足,人均收入較低,僅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能夠做到按時按量服藥或接受治療,造成該地區糖尿病并發癥率較高。相反,在醫療資源配置較好的城市中,由于醫院就診沒有實行分級,大量患者涌入二三級醫院,導致二三級醫院急診部門使用率及醫生壓力過大,同時增加了患者就醫成本。
1.3患者招募
在國內外參與研究的患者中,年齡一般在40~64歲之間,幾乎所有參與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并且患病時間至少1年以上;體重指數(BMI)19~30kg/m2,空腹血糖(13.0mmol/L,HbAlc7.5%~10.5%,無嚴重肝腎疾病。
其中,參與研究的糖尿病患所具有的相同點是:文化程度均要在小學以上,能夠獨立閱讀且編輯手機短信。這是本項研究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但若要將本次研究推廣實施,必須考慮國內外糖尿病患者中“文盲”患者(無法獨立閱讀或不能編輯手機短信)人群的存在。
由于國內在移動電話短信干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研究干預健康自我管理的手段比較單一,大部分集中在醫院醫務人員通過電話短信或電話回訪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內容過于廣泛,缺少個性化的干預措施,無法切實、有效地保證每位糖尿病患者及時學習和了解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識,提高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并且影響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的因素很多,從患者自身的生活習慣、家庭成員的關心、心理健康情況,到患者居住地的醫療資源配置情況等均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2政策建議
本文結合國內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差異,并結合我國醫療衛生發展的現狀進行討論,提出以下幾點政策性建議:
(1)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醫護人員需進行心理疏導,給予患者心理安慰,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增強抗病信心,減少對糖尿病的恐懼,并且要定期觀察患者近期心理變化,將心理健康指標納入身體指標體系中。親人朋友應給患者營造輕松溫馨氛圍,保持患者在愉悅舒適的環境中生活。
(2)針對偏遠地區患者就醫不便利的情況,醫院應開通免費咨詢電話并且患者就診時建議患者隨身攜帶手機,并統計每位患者的起居時間,避免打擾患者休息或工作。憑借健康檔案逐漸完善,醫院可定期查詢新增糖尿病患者名單及家庭電話,及時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自我管理。
(3)針對無法獨立閱讀和編輯短信或視力不佳的患者,醫護人員可建議患者家屬給患者配備具有語音短信功能的手機。由于目前具有此功能的手機價格不高,不會給患者帶來經濟壓力?;颊呤盏蕉绦藕螅謾C自動閱讀短信內容,若患者需要回答或咨詢問題,也可通過語音編輯短信發出。
(4)糖尿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同樣對醫院的醫務人員配備有要求。首先,負責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醫務人員必須掌握糖尿病學相關知識;其次,由于糖尿病患者數量較多,需要配備足夠數量的醫務人員;最后,可按照家庭醫生模式,劃街道將患者分配給每位醫務人員,每位患者需有一本自我管理記錄本,醫生在電話短信咨詢后及時填寫,詳細記錄每位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情況。
隨著移動健康和遠程醫療逐漸加入到常規的醫療護理中,這些技術不僅可以用來發送短信提醒,還可以更正健康信念。使用移動電話短信干預糖尿病自我管理應該是屬于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應用手機短信進行糖尿病管理及時方便,費用低廉,適用人群廣泛,對患者文化程度及網絡環境要求不高,而且可與患者進行個體化溝通,增加了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互動的機會,增強其戰勝糖尿病的信心,并及時、準確地掌握科學的治療方案,以達到良好控制血糖的目的,盡可能減少糖尿病的危害。同時還可減少患者復診頻率和就診相關費用。短信教育工作的開展將是健康教育理念的新形勢,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患者歡迎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