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開 游冉冉 劉詩 梁小帆
兩種護理模式在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中的應用研究
梁雪開 游冉冉 劉詩 梁小帆
目的探究不同護理模式在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20例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采用全程“一對一”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一對多”護理模式,比較兩組獻血者心理狀態和獻血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低于對照組,獻血反應發生率(3.3%)低于對照組(15.0%)(P<0.05)。結論對于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應用全程“一對一”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降低獻血反應發生率,高質量完成機采血小板工作,值得推廣。
機采血小板;護理模式;心理狀態;獻血反應
機采血小板具有濃度高、污染少、輸注效果好等優點,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由于對捐獻機采血缺乏認識,機采血小板耗時較長,初次捐獻者未能得到很好的全程護理,會有被忽視的感覺,甚至會影響到機采的順利進行以及機采血小板的質量[1]。本研究選取本站機采科接待的120例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一對多”和“一對一”護理模式在實踐應用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站2014年6月~2015年9月機采科接待的120例初次獻血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捐獻機采血小板標準,機采血小板前紅細胞比容(HCT)≥0.36,血小板(PLC)在150×109~450×109/L。所用設備為MCS+血細胞采集儀(注冊證號:國藥管械(進)字2001第3660163號,由美國Haemonetics Corporation生產)和AMICUS血細胞分離機(注冊證號:浙ICP備10014259號,由上海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供應),ACD-A抗凝劑及生理鹽水均由四川綿竹鴻基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將120例獻血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一對多”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全程“一對一”護理模式,具體實施過程如下:接待獻血者,向其介紹機采血小板的優點,并進行必要的指導,采集前30min口服20ml葡萄糖酸鈣,給空腹者提供食物;做好采集前各項準備工作,調試儀器,選擇舒適體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進針要“快、準、穩”,采集過程中主動與獻血者交談,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宜方式,向其介紹血小板的生理知識,談論有興趣的話題;應用抗凝劑時注意觀察獻血者表情變化,詢問其需求,完成采集后,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
1.3 評價指標[2]參照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I-S),對兩組獻血者機采前后焦慮狀態進行評價,均以SAS評分表示,其中調查內容主要用于反映獻血者即刻主觀感受和體驗,設置“我感到心情平靜”、“我是緊張的”、“我感到安逸”、“我有自信心”等內容,以完全沒有、有些、中等程度和非常明顯描述獻血者焦慮狀態。比較兩組獻血者心理狀態和獻血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與機采前比較,兩組獻血者機采后SAS評分均有所下降,觀察組下降幅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獻血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獻血者機采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獻血者機采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機采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機采前 機采后觀察組 60 38.9±8.2 27.9±5.4ab對照組 60 39.0±8.3 35.2±6.2aP>0.05 <0.05

表2 兩組采集和分離時獻血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機采血小板現已得到普及,但是長期以來醫療機構對獻血知識的宣傳不到位,為確保機采血小板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獻血者的身心健康、進一步提高再次捐獻率,有必要對現有的護理模式進行改進[3]。全程“一對一”護理模式充分考慮到護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對象的個體化特征,通過對獻血者接待、獻血前檢查、采集前和采集過程中護理以及獻血后關愛等內容的落實,將科學周到的獻血服務貫穿于機采血小板全過程,充分滿足了獻血者的需求,使其在機采血小板時能夠消除心理障礙,獲得鼓勵和自信心,再順利完成本次獻血的同時,還會接受再次獻血,克服了以往“一對多”護理模式存在的多種缺陷[4]。本次研究中,應用全程“一對一”護理模式的觀察組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SAS評分和獻血反應(包括MCS+和AMICUS)分別為(27.9±5.4)分、3.3%,而采用常規“一對多”護理模式的對照組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SAS評分和獻血反應分別為(35.2±6.2)分、1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一對一”護理模式更適用于初次捐獻機采血小板獻血者,一方面可以改善其心理狀態,更好地完成機采血小板工作,另一方面可減少獻血反應發生,保證獻血者的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對于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應用全程“一對一”護理模式可使機采血小板工作和獻血者同時受益,且有助于推進機采血小板工作的持續開展,值得推廣。
[1]楊桂芳.整體護理在初次捐獻機采血小板過程中的應用.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12(6):132-134.
[2]詹偉波,李詩敏.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的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措施.實用醫技雜志,2014,11(3):1245-1246.
[3]張艷艷,朱為剛,孫革,等.捐獻機采血小板預約新模式的建立與應用研究.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12(6):727-729.
[4]李慶鳳.全程護理服務模式在機采血小板捐獻者中的應用體會.北京醫學,2011,11(4):351-35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221
2016-01-26]
510650 廣州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