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遼太宗繼位考

2016-03-06 22:02:25
北方文物 2016年3期

林 鵠

遼太宗繼位考

林 鵠

遼太宗 皇位繼承 應天太后 李胡 草原本位

關于遼太宗得以繼位之原因,以往學界大體有三種意見,其中以世選說影響最大。對遼太宗的繼位過程作詳細辨析,認為太宗繼位與世選無關,是應天太后個人意志的體現。而應天之所以選擇太宗,是政治妥協的產物,太宗立李胡為皇太子是這一博弈的另一結果。應天的這一舉動,對契丹歷史影響深遠。遼朝前期圍繞皇位頻繁發生爭斗與謀逆,導致政局持續動蕩,應天作為始作俑者,難辭其咎。

遼天顯元年(926年),太祖耶律阿保機親征渤海,成功地將其納入了契丹勢力范圍。但在返途中,阿保機意外辭世,帶來了一場劇烈而又曠日持久的政治動蕩。大契丹國整整一年零四個月帝位空懸,最終太祖次子德光取代其兄皇太子耶律倍入承大統,是為太宗。

關于遼太宗得以繼位之原因,以往學界大體有三種意見。包括姚從吾、陳述、李桂芝諸先生在內的大多數學者認為,契丹有可汗世選傳統,這一傳統在遼建國后仍有重大影響,耶律倍雖有皇太子名號,但諸酋帥仍根據世選原則選立了耶律德光①。不過,蔡美彪先生以為,阿保機以德光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而封太子為人皇王,主東丹,表明太祖晚年已決意改傳次子,也就是說,太宗繼位是阿保機本人的安排②。此外,李錫厚先生認為,德光承統是太祖應天皇后(倍及德光之生母)的選擇,因為耶律倍是東丹王,如果他成為契丹新君,就“可能要利用他原來已經掌握的渤海的人力、物力來統治契丹,這樣實際上就顛倒了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關系,最終必然導致內亂,以致毀掉剛剛建立起來的契丹王朝”③。

對于蔡美彪先生的觀點,筆者近作已作詳細辨析,其說恐難成立④。本文將對阿保機辭世后的政治動蕩作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世選說進行檢討。筆者發現,世選說并無堅實的史料依據,遼太宗之繼位,的確如李錫厚先生所言,是應天意志的體現。不過,李先生關于應天選擇德光的解釋太過牽強,太子倍君臨東丹并不意味著他會代表渤海故地的利益,他繼承帝位后也不可能毀大契丹國以就東丹。本文認為,應天溺愛幼子李胡,本欲以其取代太子,但最終妥協,改立德光,交換條件是太宗以李胡為繼承人。應天的這一舉動,對契丹歷史影響深遠。遼朝前期圍繞皇位頻繁發生爭斗與謀逆,導致政局持續動蕩,應天作為始作俑者,難辭其咎。

一、德光得位始末考辨

關于太宗繼位之經過,我們先看遼朝文獻的記載。按《遼史·太祖紀》天顯元年七月,阿保機死于扶余,“皇后稱制,權決軍國事”⑤。應天稱制并非太祖本意,阿保機遺詔其弟寅底石輔政,佐新皇耶律倍,但寅底石為應天遣人暗害⑥。也就是說,太祖甫死,應天即發動政變,奪取了權力。

不過,應天雖成功奪權,但并不能降服異己?!按練J皇后(引者按:即應天)稱制,有飛語中傷者,后怒,突呂不懼而亡?!雹哂帧哆|史·太祖紀》元史臣贊曰:“剌葛、安端之亂,太祖既貸其死而復用之,非人君之度乎?舊史扶余之變,亦異矣夫!”⑧由于舊史今已不存,扶余之變已難得其詳,但元人既以諸弟之亂與之相提并論,我們還是可以作出三點推測。其一,扶余之變與皇位爭奪有關。其二,契丹重臣反叛,欲除去應天。其三,應天平定了叛亂,并大開殺戒。即便如此,反對者仍未屈服。是年八月,“皇后奉梓宮西還”;九月,“南府宰相蘇薨”;十月,“盧龍軍節度使盧國用叛,奔于唐”;十一月,“殺南院夷離菫耶律迭里、郎君耶律匹魯等”⑨。阿保機庶弟蘇之死,文獻闕如,難以深究。盧國用之奔唐,則非??梢?。盧氏原為晉王李存勖所統新州裨將,神冊二年(917年)入遼⑩。《舊五代史·盧文進(國用)傳》云:

(降遼)未幾,文進引契丹寇新州,自是戎師歲至,驅虜數州士女,教其織纴工作,中國所為者悉備。契丹所以強盛者,得文進之故也。同光之世,為患尤深。文進在平州,率奚族勁騎,鳥擊獸搏,倏來忽往,燕、趙諸州,荊榛滿目。軍屯涿州,每歲運糧,自瓦橋至幽州,勁兵猛將,援遞糧草,然猶為寇所鈔,奔命不暇,皆文進導之也。

此人效忠契丹不遺余力,奔唐應當與太祖死后圍繞皇位發生的大風波有關。

而迭里的被殺,《遼史》中其子《安摶之傳》有較詳細的記載:“太祖崩,淳欽皇后稱制,欲以大元帥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長;今東丹王赴朝,當立。由是忤旨。以黨附東丹王,詔下獄,訊鞫,加以炮烙。不伏,殺之,籍其家?!边@段史料明確告訴我們,應天攝政后的政治動蕩,是因為太后反對太子倍繼位。

早在太祖生前,應天可能就已表明其對耶律倍之不滿。按《遼史·太祖紀》天贊三年(924年),阿保機大舉西征之前,召集了契丹政權幾乎所有重要人物,發布了一道詔書,特意提到“憲章斯在,胤嗣何憂?”這句話恐怕針對的就是應天對太子的攻擊。太祖親自現身說法,表達了對耶律倍的支持。不過,他猝然辭世,權力落入太后之手,局勢因而大變。

但耶律倍支持者的力量看來也很強大,因此流血沖突綿延不斷、曠日持久?!按練J皇后稱制,惡鐸臻,囚之,誓曰:‘鐵鎖朽,當釋汝!’既而召之,使者欲去鎖,鐸臻辭曰:‘鐵未朽,可釋乎?’后聞,嘉嘆,趣召釋之。天顯二年卒?!币设I臻乃契丹重臣,阿保機之心腹。天顯二年(927年)十一月,太宗始得即位,是年鐸臻之死顯得頗為蹊蹺。雖然應天被迫釋放鐸臻,但他并未屈服,顯然是德光繼位的一大障礙,筆者懷疑他正是因此終被應天除去。

太祖佐命元勛中神秘死亡的還有耶律海里、耶律欲穩與康默記?!哆|史·耶律海里傳》記載:“天顯初,征渤?!瓗煱?,卒?!薄哆|史·耶律欲穩傳》云:“從征渤海有功。天顯初卒。”《遼史·康默記傳》曰:“營太祖山陵畢,卒?!卑刺嫦略嵩谔祜@二年八月,康氏之死可能在太宗即位之前。海里、欲穩與康默記三人是否正常死亡,也很值得懷疑。又《遼史·王郁傳》載:

晉王克用妻以女……太祖崩,郁與妻會葬,其妻泣訴于淳欽皇后,求歸鄉國,許之。郁奏曰:“臣本唐主之婿,主已被弒,此行夫妻豈能相保。愿常侍太后?!焙笙苍唬骸皾h人中,惟王郎最忠孝?!币蕴鎳L與李克用約為兄弟故也。

按所謂“唐主之婿”之主當指李克用,而“主已被弒”之主則指后唐莊宗李存勖,其間疑有奪文。莊宗遇弒后,克用養子李嗣源繼位為明宗,對李氏血親大開殺戒。在這種情況下王郁之妻提出歸國,恐有不得已之苦衷??赡墚敃r契丹宮廷流血沖突遷延日久,克用之女為免卷入其中而出此下策。不過,反復思量后,王郁可能認為勝負已初現端倪,太后方勝算較大,因此決意投靠應天。

按《遼史·太宗紀》天顯二年十一月壬戌,“人皇王倍率群臣請于后曰:‘皇子大元帥勛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髲闹?。是日即皇帝位”。在帝位空懸一年零四個月后,耶律倍一方終于敗下陣來。這場動蕩牽涉到契丹政權中眾多關鍵人物,曠日持久,斗爭激烈。上引文稱迭里“炮烙不伏”,鐸臻拒不去鎖,可見太后之勝利著實來之不易?!斑b輦痕德堇可汗以蒲古只等三族害于越釋魯,籍沒家屬入瓦里。淳欽皇后宥之,以為著帳郎君?!贝伺e可能就是亂定后的懷柔措施。

綜上所述,據遼朝文獻,太宗得以繼位的最根本原因,是太后的支持?!氨吨侍笠庥⒌鹿狻伺c群臣請于太后而讓位焉”,也清楚地闡明了這一點。

不過,中原文獻關于此事,其記載有所不同。世選說的證據,就來自《資治通鑒》:

契丹述律后愛中子德光,欲立之,至西樓,命與突欲俱乘馬立帳前,謂諸酋長曰:“二子吾皆愛之,莫知所立,汝曹擇可立者執其轡?!鼻蹰L知其意,爭執德光轡歡躍曰:“愿事元帥太子。”后曰:“眾之所欲,吾安敢違?”遂立之為天皇王。

所謂諸酋“擇可立者執其轡”,被認為是世選傳統之表現。但是,太后在訴諸諸酋時,托言“莫知所立”,說明正常情況下,本無需此舉,也就是說,這只是應天為廢立制造輿論所行之詭計,并非遼朝皇位繼承之正常程序,亦未必系契丹可汗選舉遺風。

再者,如果德光繼位乃世選所致,那他在阿保機辭世不久就應當即位,《資治通鑒》即作此解,故將上引文系于后唐天成元年(即遼天顯元年)九月。但遼朝文獻帝位空懸一年零四月的記載,其真實性顯然毋庸置疑,而這是世選說難以解釋的。同樣,世選說也無法解釋這一年四個月間的腥風血雨。

因此,參諸遼朝文獻,筆者以為《資治通鑒》之記載乃中土之誤傳,不足采信。事實上,關于太宗之繼位,中原流行的錯誤傳聞亦不只《資治通鑒》這一種說法。《通鑒考異》曾引《后唐實錄》曰:“阿保機妻令元帥太子往勃海代慕華(引者按:即耶律倍)歸西樓,欲立為契丹王;而元帥太子既典兵柄,不欲之勃海,遂自立為契丹王。”溫公雖不取此說,但他采用的也同樣是中土之傳聞,同樣不足為憑。

二、應天改立太宗原因蠡測

太宗繼位,出于應天之安排。那么,太后為何改立次子呢?《遼史·淳欽皇后傳》曰:“初,太祖嘗謂太宗必興我家,后欲令皇太子倍避之,太祖冊倍為東丹王。太祖崩,太宗立,東丹王避之唐。太后常屬意于少子李胡?!备鶕@一記載,欣賞太宗的是太祖,太后只是順從太祖的意愿,而讓耶律倍避讓。而《遼史·章肅皇帝李胡傳》亦明言“母篤愛李胡”。也就是說,應天真正屬意的,是少子李胡,對于德光似乎并無特別偏愛。更讓人困惑的是,上文提到應天攝政后出亡的耶律突呂不,正是太宗之心腹?!哆|史·耶律突呂不傳》曰:

天贊二年(923年),皇子堯骨為大元帥,突呂不為副……大元帥將修攻具,突呂不諫曰:“我師遠來,人馬疲憊,勢不可久留。”乃止。軍還,大元帥以其謀聞,太祖大悅,賜賚優渥。車駕西征,突呂不與大元帥為先鋒……渤海平后……班師,已下州郡往往復叛,突呂不從大元帥攻破之……太宗(即位后)知其無罪,召還。

因此,筆者懷疑,應天最初欲改立的是少子李胡,不過可能由于其時李胡年齡尚小(天顯二年方十五),難以服眾,即使用血腥手段亦未能壓服耶律倍的支持者。因變亂曠日持久,太后不得已而求其次,扶植次子德光。一方面,這是為了分化瓦解反對派(從突呂不的表現看,太宗最初恐怕也站在耶律倍一方),另一方面,她與德光間可能有秘密協定,天顯五年(930年)太宗立李胡為太子,應當就是密約的主要內容。

那么,應天發動政變,除了對少子的溺愛,是否還存在更深層的原因呢?中原史籍中流傳著太后固守草原本位的傳說,而耶律倍是一個漢化很深的人,這似乎暗示政變背后可能是漢化與草原本位之爭。筆者一度持這一看法,但在反復考量后,懷疑中原文獻并不可信。

首先,太后固守草原傳統的說法完全不見遼朝文獻,這不免讓人生疑。按常理而言,如果應天確持草原保守立場,契丹文獻實毋庸諱之,倒是中原史籍更可能避而不談。事實卻恰恰相反。

其次,根據筆者研究,阿保機建立大契丹國之初即有意逐鹿中原,在神冊二年及六年(921年)兩度率大軍南征未果后,改變策略,定下了先取漠北及渤海之計。渤海平定后,若非意外身故,必將再度南征。而從《遼史》記載看,終太祖一生,應天在軍事上始終是阿保機的一個得力助手,二人并無根本分歧。又《資治通鑒》載:

劉守光末年衰困,遣參軍韓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留之,使牧馬于野。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頗知屬文。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節不屈,此今之賢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禮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與語,悅之,遂以為謀主,舉動訪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開府,筑城郭,立市里,以處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由是漢人各安生業,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諸國,延徽有助焉。

應天勸阿保機起用韓延徽,說明她并不反對漢化。

再次,如果太后乃草原保守主義者,那太宗即位就應當意味著契丹政權一定程度上的轉向,但天顯三年(928年)四月,定州王都叛唐,求救于契丹,德光并無任何猶豫,立即遣軍南下,初戰不利后又派出援軍。由于幽薊方向難以突破,此后太宗改變策略,把目光投向云州,而出征云州的主帥正是應天溺愛的李胡。天顯十一年(936年)援立石晉之役,李胡同樣擔當了大任。也就是說,德光即位后契丹之南進策略與太祖時期并無二致,且得李胡支持,而李胡應當能代表應天的態度。

最后,我們來具體分析中原史籍中被認為表明應天保守立場的三處主要記載。

其一,《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云:“(定州王處直)遣其子郁說契丹,使入塞以牽晉兵……阿保機大喜。其妻述律(既應天)不肯,曰:‘我有羊馬之富,西樓足以娛樂,今舍此而遠赴人之急,我聞晉兵強天下,且戰有勝敗,后悔何追?’”

其二,按《舊五代史·契丹傳》,后晉石重貴嗣位后,遼晉交惡,“時契丹諸部頻年出征,其國君臣稍厭兵革,德光母嘗謂蕃漢臣僚曰:‘南朝漢兒爭得一向臥耶!自古及今,惟聞漢來和蕃,不聞蕃去和漢,待伊漢兒的當回心,則我亦不惜通好也。’”

其三,《新五代史·四夷附錄》又記:“初,德光之擊晉也,述律常非之,曰:‘吾國用一漢人為主可乎?’德光曰:‘不可也?!雎稍唬骸粍t汝得中國不能有,后必有禍,悔無及矣。’德光死,載其尸歸,述律不哭而撫其尸曰:‘待我國中人畜如故,然后葬汝。’ ”

這三處記載,學者征引頻繁的是第一及第三處記載。我們先從最后一條談起。在這處記載中,太后之保守的確表現得淋漓盡致。她認為藩漢有別,即便征服中原亦不能據而有之,且預言災禍必至,而太宗之死恰恰印證了其預言。不過,這一記載究竟是否可信呢?

首先,我們注意到,中原文獻中存在與此相矛盾的記載。事實上,《新五代史·四夷附錄》本身就提供了一個例子。此記載之上即是關于德光死后契丹皇位紛爭的敘述,謂耶律倍之子兀欲自立,應天大怒,云:“我兒平晉取天下,有大功業,其子在我側當立,而人皇王背我歸中國,其子豈得立邪?”按照這一說法,應天以滅晉為大功業,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當然,太后的這番話并不可信,因為其時應天支持的是李胡,而非太宗之子。不過,同一卷位置相當接近的兩處記載,卻自相矛盾如是,不能不讓人懷疑歐公在撰寫這一部分時,對史料并未作精審的考辨。

而據《資治通鑒》,德光入汴后,“契丹述律太后遣使以其國中酒饌脯果賜契丹主,賀平晉國。契丹主與群臣宴于永福殿,每舉酒,立而飲之,曰:‘太后所賜,不敢坐飲?!彼^“賀平晉國”,說明應天對太宗南下是支持的。上引太后對德光的責難及在其尸體旁的慨嘆,都發生在契丹本土,傳至中原難保沒有扭曲變異,甚或無中生有。而應天遣使相賀,就發生在汴京。因此,僅就二者而論,后者可信度相對要更高。

其次,按《遼史·太宗紀》,德光滅晉后北歸,途中皇太子李胡“遣使問軍前事,上報曰:‘初以兵二十萬降杜重威、張彥澤,下鎮州。及入汴,視其官屬具員者省之,當其才者任之。司屬雖存,官吏廢墮,猶雛飛之后,徒有空巢。久經離亂,一至于此。所在盜賊屯結,土功不息,饋餉非時,民不堪命。河東尚未歸命,西路酋帥亦相黨附,夙夜以思,制之之術,惟推心庶僚、和協軍情、撫綏百姓三者而已。今所歸順凡七十六處,得戶一百九萬百一十八。非汴州炎熱,水土難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且改鎮州為中京,以備巡幸。欲伐河東,姑俟別圖。其概如此?!?/p>

從現有文獻來看,應天李胡母子一體恐不容置疑。而德光這整段話的內容及語氣,尤其是“欲伐河東,姑俟別圖”之語,絲毫不像是對一個反對自己南侵的人所作的陳述,恰恰相反,更像是與共同事業的伙伴在檢討以往成就及失誤,并展望未來之宏圖大業。

又次,太后作出了“汝得中國不能有,后必有禍”的預言,耐人尋味的是,這一預言居然毫發不爽地實現了。契丹不僅確如其言,一度入主中原,并旋即退走,且太宗亦病死于歸途。這是巧合,是應天對時局有極其精準的把握,還是別的原因?

遼晉關系破裂后,大規模沖突不斷,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契丹在軍事上并沒有占到什么便宜。會同八年(945年)白團衛村一役,遼軍大敗,太宗孤身鼠竄得免。翌年德光再度南征,終得滅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后晉主帥杜重威臨陣失機,導致主力二十萬被圍,遂為契丹誘降。遼之滅晉,在杜重威投降之前遠非定局。同樣,契丹放棄中原亦非必然。根據筆者的研究,耶律德光撤出汴州北歸之際,并無意放棄中原,其留守諸將對汴洛地區的控制仍相當穩固,但太宗暴卒這一難以預測的偶然事件導致統治核心陷入激烈的內訌,新君不得已才放棄中原。也就是說,歷史本可能有不同之走向。不論是滅晉、棄中原,還是德光之死,都有偶然因素。因此,這番完全為事后發展所證實的預言很像是后人所為。

最后,還需注意的是,在《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中,這一記載并沒有緊跟于關于太宗之死的敘述之后,而是出現在太后被德光繼承人世宗囚于祖州的記載之后,其上尚有如下文字:

述律為人多智而忍。阿保機死,悉召從行大將等妻,謂曰:“我今為寡婦矣, 汝等豈宜有夫。”乃殺其大將百余人,曰:“可往從先帝?!弊笥矣羞^者,多送木葉山,殺于阿保機墓隊中,曰:“為我見先帝于地下。”大將趙思溫,本中國人也,以材勇為阿保機所寵,述律后以事怒之,使送木葉山,思溫辭不肯行。述律曰:“爾,先帝親信,安得不往見之?”思溫對曰:“親莫如后,后何不行?”述律曰:“我本欲從先帝于地下,以子幼,國中多故,未能也。然可斷吾一臂以送之。”左右切諫之,乃斷其一腕,而釋思溫不殺。

同樣,這段關于太后的記載,也不是緊跟在《新五代史·四夷附錄》關于阿保機之死及其下葬的敘述之后。這表明,從“述律為人多智而忍”到“然后葬汝”這一大段,可能不是出自五代《實錄》,而是歐公從某部筆記類文獻中整體抄取的。而據上文研究,遼太祖死后,太后的確曾大肆殺戮大臣,但這是為了阻止太子倍繼位,而非此處所謂殉葬。這一大段的前半部分并不可信,雖然并不能證明后半部分關于應天反對南侵的記載也不可信,但畢竟是個疑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太后反對太宗滅晉的記載恐難采信。接下來我們再對上面列舉的第二處記載作具體分析。有學者認為,這一記載表明太后自居為“蕃”,并無意入主中原。但這一解讀仍有再加斟酌之必要。首先,我們應當考慮應天這番話之背景。其時,遼晉頻歲交兵,契丹一度大敗,太后有講和之意,亦在情理之中,未見得是草原本位思想之體現。

其次,太后所謂“南朝漢兒爭得一向臥耶”,《資治通鑒》作“漢兒何得一向眠”,意譯成白話即是“南朝的漢人怎么能一味躺著睡覺,不主動點呢?”而“漢來和蕃”與“蕃去和漢”的區別,并不僅僅在于和解由誰先發端,真正的關鍵是誰向誰低頭。遼晉關系破裂之導火索,是少帝稱孫不稱臣。顯然,應天所要求的,乃是石重貴主動改悔,納貢稱臣,而非簡單的和解。換言之,太后之底線,是回到石敬瑭時代之遼晉體制。因此,這處記載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應天持草原保守政見。

最后,我們來看第一處記載。若“我有羊馬之富, 西樓足以娛樂”一說屬實,太后無疑是一位草原本位主義者。筆者也的確未找到任何直接證據表明其說不可信。但孤證不立,更何況,如果不拘泥于文本,用邏輯作推論,則這一記載不實的可能亦很大。

阿保機馳援定州,固然要冒與后晉大軍發生大規模沖突之風險,但遠不如德光應石敬瑭邀援晉之役兇險。而應天在太宗時之權勢,恐怕要遠大于太祖時代。但太后卻并沒有反對德光援晉,以此推之,她似乎不應當阻撓阿保機南下。因此,這一記載恐怕也不可靠。

綜上所述,中原史籍中被認為表明應天保守立場的三處主要記載有著諸多疑點,難以采信。在新史料發現之前,筆者以為,太后支持德光,反對太子倍最有說服力的解釋還是她對李胡的溺愛。

而這一可謂偶然的因素,讓遼朝皇位繼承的制度化從一開始就陷入了陰影之中。李胡雖得以立為皇儲,但德光意外英年早逝,滅晉北返途中暴卒,其時李胡遠在龍沙,太宗帳下大將趙延壽先據鎮州,意圖稱帝,契丹軍中洶洶。世宗遂利用這一稍縱即逝的時機篡取了帝位,在與太后、李胡的較量中,他就振振有辭地抬出讓國皇帝為自己辯護。世宗之所以能取代皇太子李胡登上帝位,除了時機及其身份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恰恰就是應天廢太子倍之惡例對皇太子制度的負面影響,正所謂報應不爽。世宗得國不正,在位不到五年即死于察割之手,也可謂玩火自焚,自食其果。此后太宗子穆宗、世宗子景宗相繼為帝,在位時宗室謀逆頻發。遼朝前期皇位繼承如此紛紜復雜,論其始作俑者,應天難辭其咎。

注 釋:

① 詳見姚從吾:《說遼朝契丹人的世選制度》,氏著《東北史論叢》上冊,臺北正中書局1976年第四版,第322~323頁;陳述:《契丹政治史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1~74頁;李桂芝:《契丹貴族大會鉤沉》,《歷史研究》1999年第6期,第70~71頁。

② 蔡美彪:《遼代的天下兵馬大元帥與皇位繼承》,氏著《遼金元史十五講》,中華書局2011年,第75~80頁。

③ 李錫厚:《耶律阿保機傳》,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56~158頁。

⑩ 《遼史》卷1《太祖紀上》,第11頁。

〔責任編輯、校對 王孝華〕

林鵠,男,1977年生,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畢業,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郵編 100732。

K246.1

A

1001-0483(2016)03-0094-06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人社部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項目“北族政權研究再思考”階段性成果;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宋會要》的復原、校勘與研究”(項目批準號:14ZDB033)的階段性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在线5g无码天天|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日日拍夜夜操| 青青操国产视频| 欧美第二区| 成人第一页|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青青青草国产|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国产在线八区|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2021国产精品自拍|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 香蕉色综合|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18|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91在线视频福利| 亚洲男女在线| 伊人久久婷婷|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91福利片| 欧美一级在线看|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久青草免费视频| 国产自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婷婷丁香色| 日韩麻豆小视频|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欧美激情综合| 9cao视频精品|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69av在线| 操美女免费网站|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九色综合视频网| 福利一区在线| 97综合久久|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色综合日本| 色香蕉网站| 亚洲成人精品|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极品国产在线| 欧美国产在线看|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