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商業周刊》網站2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制造”表現仍然強勁,人民幣貶值可能性降低從1月份中國出口出現兩位數降幅來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上空已是陰云密布。令人慰藉的是,主要的問題在于全球需求疲弱,而不是競爭力下降。根據最新數據,中國出口商保住了在發達經濟體的市場份額,在新興市場的份額出現增長。這并不意味著出口增速勢將再次騰飛,而是意味著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較低。
中國2015年的出口盡管表現疲弱,但仍然好于全球——2015年1-11月,全球出口下降11.5%。這表明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不是競爭力喪失,而是需求乏力。
中國產品2015年保住了在發達經濟體的市場份額,在許多新興經濟體的市場份額出現增長。在發達市場中,中國在美國、歐元區、英國和日本的份額保持穩定。在亞洲新興市場,中國在韓國的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20%上升至23%,在印度從13%上升至16%。在其他地區,中國出口商在巴西的份額從15%上升至17%,在非洲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的份額從31%上升至34%彭博提供了一項衡量中國出口競爭力的指標。該指數顯示,中國的低端和高端制造品保住了相對于其他國家的優勢。
中國的出口構成已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為負面沖擊提供了緩沖。根據哈佛大學編制的衡量一國出口多樣性和復雜程度的經濟復雜性指標,中國2014年在全球的排名為第19位,較2005年的第39位顯著上升。鑒于中國仍然落后于大多數發達經濟體,這意味著它仍有進一步升級和實現出口商品籃子多樣化的空間。
中國強大的全球競爭力表明,中國今年的出口可能會繼續超越全球。這應會減少決策者通過貨幣貶值來促進出口的動機,緩解投資者對全球貨幣戰爭的擔憂。不過,就中國的增長前景而言,保持出口競爭力或許并不能帶來安慰。脆弱的全球需求意味著中國商品面對的市場只會以溫和的速度增長。▲(作者陳世淵,彭博新聞社經濟學家)
環球時報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