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果
“在十年間,聯想的IT系統容量擴大了數百倍,采購成本則相對降低了22倍,運維成本相對降低了440倍。”2015年12月10日,廣州正佳萬豪酒店的一間會議室里,聯想集團華南大區總經理程曉光披露,這組直觀的數據表明,通過將IT系統從封閉的RISC架構向開放的x86架構遷移,聯想打造了以IT架構變革驅動商業模式躍遷的最佳實踐。
如今,順應開放融合的潮流,聯想進一步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開放的生態圈。在以“開放互聯、聚力未來”為主題的“2015聯想開放架構大會”上,聯想隆重發布了其企業級業務的核心策略——“Open+”,并正式宣布成立“開放架構戰略聯盟”(“Open+”聯盟)。該聯盟由聯想、Intel、Vmware、SAP、Redhat、中科軟、東華軟件、軟通動力、北明科技、榮之聯等業內頂尖廠商共同組建。
始于聯盟 成于共生
“‘Open+聯盟是一群有著共同市場認知和價值取向的企業建立的聯盟。”聯想集團華南大區總經理程曉光向《新營銷》表示。
聯想究竟為何要建立“Open+”聯盟這個“朋友圈”呢?
程曉光介紹,在“互聯網+”時代,客戶體驗成為各行業關注的核心,很多業務需求遠遠超出了現有流程的設定范圍,業務流程以及由此所需的系統資源的不確定性,令企業對于IT架構靈活性的要求達到了空前高度。作為全球知名IT廠商的聯想,早就意識到需要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級業務生態系統,來滿足當前IT市場的需求。
“市場需要整合軟件開發商,平臺軟件商,平臺系統商等廠商的優勢資源互補,群策群力,才能夠快速、準確地響應客戶需求,為客戶打造定制化、個性化的端到端解決方案。”程曉光指出,開放取代封閉,這已成為企業IT變革的發展趨勢。
顯然,面對互聯網+時代多樣化的用戶需求,從IT產品到解決方案,再到運營保障,沒有一家企業能夠“通吃”、獨自解決用戶的所有問題。那么,處在產業鏈中的合作伙伴,需要共同打造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開放的生態圈,才能給客戶帶來更加高效、完整、全面的價值。
于是,為了更好地擁抱云計算、大數據時代,能夠使“優勢疊加”戰略成果得以普及,聯想緊抓轉型時機,成立“Open+”聯盟。程曉光表示:“這個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圈,將能夠承載當前IT市場爆發的多樣化需求。聯想希望能夠與業界合作伙伴共同聚力,突破企業的有形界線、共同構建開放架構生態圈;在此基礎上,與客戶聯合創新,應對互聯網+時代的市場變革。”
源于開放,高于開放
“源于開放,高于開放”。程曉光指出,這是“Open+”聯盟的第一特色。具體而言,通過“Open+”聯盟,形成統一的聲音,讓不同軟件、硬件和集成商伙伴,在面向用戶的時候都能夠說同一種話語,介紹同一種經驗和方法論,這樣才能快速、準確地響應客戶需求,這就是“源于開放,高于開放”的內涵所在。
“Open+”聯盟的第二特色是,圍繞行業客戶建立生態系統。程曉光表示“Open+”聯盟的立足點是行業客戶的需求,聯想將主要圍繞著客戶為中心提供創新的資源,提升客戶的體驗,永遠保留用戶自主選擇的機會,而不是為了賣產品和方案而組成聯盟。
“Open+”聯盟伙伴之間的關系如何呢? 程曉光強調,彼此不是簡單的“集成”或“被集成”的關系,而是平等的關系,是真正的相互共生、共同創新的關系。此乃“Open+”聯盟的第三特色。
據悉,早在“Open+”聯盟成立之前,聯想同產業鏈各方已經在“Open+”方面有過諸多嘗試。例如,聯想與溫醫一院共同成立“溫州醫科大學聯想智慧醫療研究院”,為“智慧醫院”提供了完美范本;2015年,聯想廣東分區配合總部一舉拿下南方電網超過1000萬的高端服務器,助力其核心業務“電力營銷系統”的升級改造,保證了從小型機到X86服務器的平穩切換。
展望“Open+”聯盟的未來,程曉光表示,“總的來說,我們認為開放架構的好處就是有更好的投入產出比,更加靈活的產出周期,更多的產品選擇以及基于X86的開發架構,能夠建立更加完善的端到端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