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力產業對國民經濟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有的電力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大用戶直購電是電力改革的一個重要實踐,可以將競爭機制引入電力市場,提高整個電力市場的市場效率。文章通過分析傳統電力市場和引入大用戶直購電后社會福利的變化來闡述大用戶直購電對市場效率的影響,并提出了幾點現階段大用戶直購電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大用戶直購電;電力市場;市場效率;競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5.072
大用戶直購電是用電量較大的用戶或者高電壓等級的用戶與發電企業通過協商的形式,直接簽訂合同,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輸配電。2004年3月,自原國家電監會、國家發展改革聯合下發了《電力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試點暫行辦法》以來,有24個地區開展了直購電試點,大用戶直購電在全國蔓延開來。我國開展大用戶直購電旨在在售電側引入競爭機制,打破電力產業內壟斷格局,進而實現整個產業的市場化。
文章主要通過分析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變化來描述電網公司作為壟斷賣方和買方時的電力市場和引入大用戶直購電后的電力市場之間的社會福利的差別,來說明大用戶直購電對市場效率的影響。
1 大用戶直購電對市場效率的影響
傳統的供電模式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發電企業向電網公司競價上網階段,在此階段存在電網公司對發電公司的壟斷;第二階段是電網公司向用戶提供電力產品,此階段存在電網公司對用電戶的壟斷。
(1)大用戶直購電對第一階段市場效率的影響。電網公司作為寡頭買方,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一定會使購買的最后一單位產品的邊際價值等于購買一單位產品的邊際支出,即邊際價值曲線和邊際支出曲線的交點。這時,電網公司得到了比完全競爭時低的價格P*以及比完全競爭時低的購電量Q*。大用戶直購電引入后電力市場更加接近競爭性市場,電網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的點由平均支出曲線和邊際價值曲線的交點得到,產量為Qc,價格為PC。由圖1可以得到,在買方壟斷的情況下,電廠企業損失的生產者剩余為圖1中的A+C。電網公司因較低的價格獲得了四邊形A的額外收益,但是由于電網公司的購買量是Qm而不是Qc,這導致損失了三角形B的剩余。因此電網公司額外增加的總收益為A-B。整個買賣過程有B+C的凈損失,也就是說,當引入大用戶直購電后,市場上就會增加B+C的社會總福利。
圖1 電網公司買方壟斷
(2)大用戶直購電對第二階段市場效率的影響。電網公司在第二階段作為壟斷賣方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會使其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即圖2中的邊際成本曲線與邊際收益曲線的交點,此時電量為Qm,價格為Pm。引入直購電模式后,電力市場更加接近競爭性市場,電力市場銷售給用戶的價格等于電網公司供給電力的邊際成本,這時電網公司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和邊際成本曲線的交點決定了電力產品的價格為Pc,電量為Qc。
圖2 電網公司賣方壟斷
電網公司作為壟斷賣方,售電量比競爭性市場的售電量低,價格較高。圖2中四邊形BCPcPm的面積表示由于較高的價格引起的用戶消費者剩余的損失,同時,在較高的電力價格上用戶不會消費的電量,但在價格較低時就會消費或者會多消費而損失的消費者剩余為圖中三角形AED的面積。因此,用戶損失的消費者剩余的總量為四邊形BCPcPm的面積與三角形AED的面積之和。再分析電網公司,圖2中四邊形BCPcPm的面積為電網公司因較高的價格而獲得的相當于生產者剩余的額外收益,與此同時,高價引起的用電量的降低導致了電網公司損失了一部分生產者剩余,即圖中三角形DEF的面積。因而,電網公司獲得的生產者剩余為四邊形BCPcPm的面積與三角形DEF的面積之差。也就是說,引入大用戶直購電后,社會總福利增加了三角形AED和三角形DEF的面積。
2 現階段開展大用戶直購電所面臨的問題
(1)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大用戶直購電交易中,大用戶可以在電網公司和發電企業中選其一與其交易,但是這就需要售電企業具有售電許可證,但是在發電企業售電許可證上我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規范,只是在文件中有關于發電企業的硬性規定。同時,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
還存在一些關于大用戶直購電的限制性規定,比如《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10條規定:“并網運行的電力企業按照并網協議運行后,送入電網的電力、電量有供電營業機構統一經銷[1]”,這些都成為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的制約因素。
(2)大用戶直購電的企業準入標準不完善。目前我國的直購電試點的市場準入更注重用電規模,以至于參與的企業都是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雖然在實施細則中各試點會有要求用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在同行業內單位產量能耗低、污染排放小”。[2]但究竟怎樣是污染排放小,單位產量能耗低呢,這些要求都沒有相關的量化標準,這就導致這些描述在實際應用中可操作性較差。
(3)大用戶直購電引發了新的交叉補貼風險。交叉補貼是出于公平和社會穩定的考慮,通過電價在不同用戶之間進行交叉補貼,在我國最常見的是大工業用戶補貼農業和居民用戶。[3]在大用戶直購電試點中,大用戶以較低的電價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但最終的銷售電價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大用戶的補貼責任轉移到其他用戶和電網公司身上了,這就引發了新的不公平。
3 解決直購電模式存在的問題的建議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直購電交易的順利進行。在修改后的《電力法》未出臺前,我們應只局限在試點范圍內實施大用戶直購電,同時國務院或國家主管部門應該給予相應的規范性文件,保證大用戶直購電有法可依。在總結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的經驗的基礎上,適時的修改《電力法》《電力供應和使用條例》等法律法規中的相應條款,為大用戶直購電的開展提供法律依據。
(2)完善企業準入機制,鼓勵環保企業加入。對于不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高能耗用戶,應該適當調高準入門檻,對于那些用電量大、采用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行業的企業,應鼓勵他們參與試點。并且,實施細則中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同行業內單位產值能耗低、污染排放小”這些標準量化,使他們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
(3)加快形成合理的輸配電價機制,保障電網安全正常運行。短期內解決交叉補貼問題是不可行的,現階段加快形成一個合理的輸配電價機制是電網企業安全運行以及大用戶直購電試點順利開展的重中之重。目前采用的是郵票法(一個區域一個價)來解決直購電中的交叉補貼問題,將輸配電價打八折或者九折,這就是將輸配電價的核定和交叉補貼問題變得簡單。但是從長期來看,應該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核定輸配電價,而不僅僅是打幾折。
參考文獻:
[1]李昂,高瑞澤.論電網公司市場勢力的削弱——基于大用戶直購電政策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4(3).
[2]于良春,付強.中國電網市場勢力的分析與測度[J].中國工業經濟,2012(11).
[3]白讓讓.制度偏好差異與電力產業規制放松的困境——“廠網分開”引發的深層思考[J].中國工業經濟,2006(3).
[作者簡介]王聰聰(1990—),女,河北秦皇島人,漢,遼寧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