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
[摘 要]衛生事業單位會計監督主要有內部會計監督、財政部門監督以及社會監督,然而,目前的監督作用效果并不明顯,應從政府財政部的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和構建高素質的會計監管隊伍等方面發揮監督作用。
[關鍵詞]衛生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監督作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5.114
隨著我國法治社會逐步健全與不斷完善,會計監督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監管層次多、涉及面廣,能夠防患于未然,會計監督無論是在職能上,還是在范圍方面均呈現出新特點。衛生事業單位是以財政撥款為資金來源的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核心的基礎就是會計核算,只有具備完善的會計核算基礎,運用合理的、與單位相匹配的會計核算形式,建立相對完善和有效的會計核算監督機制,才能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和準確,才能及時促進衛生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以及服務水平的提升,其會計監督職能意義重大。
1 衛生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概述
1.1 單位自身的內部會計監督
衛生事業單位主要是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實施國民健康行動計劃,重點做好食品安全、職業衛生、精神衛生、血液安全、慢性病防控、衛生應急等工作,其內部會計監督主要是依托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由衛生事業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共同參與。衛生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管制度的構建、健全,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各自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分別在《會計法》的第27條、第28條、第29條中做了明文規定。
1.2 財政部門會計監督
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職權在《會計法》的第32條當中做了專門規定,即: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是否真實、完整地對相關會計資料進行披露;有沒有按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會計人員是否具備必需的從業資格。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稅務機關、證券監管部門、保險監管部門等,對有關衛生事業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和檢查在《會計法》第33條當中做了明確規定,要求有關部門應該依照相關法律以及行政法規來履行職責。
1.3 社會會計監督
檢舉權是在《會計法》第30條中被規定的,會計違法行為是其針對主體,具有不特定性。《會計法》第31條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監督做出了規定,對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由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社會審計監督。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在事后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而會計事務所的此種行為是受相關財政部門監管的。
2 衛生事業單位會計監督作用現狀分析
2.1 財政部門監管力量薄弱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事業單位130余萬個,相對于龐大的單位數量,政府相關財政部門監管力量是極其薄弱的,這樣就導致了會計造假查處難的問題,起不到從根本上遏制的效果。據此,財政部門一般著重監督國有大型衛生系統企事業單位,因為這些單位與國家財政密切關聯,而注冊會計師會承擔起協助審查其他關聯不大的單位的職責,這種做法原本也是無可厚非。然而行業自律是會計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規范、約束其行為的主要手段,在此情況下財政監管只是空有其名而已。有一些中小會計師事務所為了一己私利,將審計風險和職業道德拋之腦后,與實體的審計合謀欺詐,對會計信息進行造假,危害了許多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2.2 會計監督手段單一
首先,政府監督方式比較單一。對衛生事業單位的監督檢查,在金融部門,未能形成審前調查,跟蹤監測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非法違規行為不能被及時遏制,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其次,違規成本低、執法彈性大。雖然財政部門是政府會計監督的主體,但其與證監會、審計部門等監督主體相比,政府財政部門會計監督手段往往被認為是最單調的,監督的效力也最差,這些缺點嚴重影響了相關部門行使監督職能的效果。在中國,會計造假行為的處罰比較輕,其中經濟處罰是最常用的處罰手段,吊銷執照就算得上是最高處罰了。在高利潤的引誘下,對衛生事業單位的相關處罰作用遭到質疑。
2.3 會計人員執業水平較低
會計人員執業水平低,“官本位”現象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從會計人員執業水平來看,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升。隨著形式復雜多樣的商業交易,以及更微妙的會計造假手段,如:經濟業務的虛增、虛增損益等,這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經驗和業務方面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國的中高級會計人員不足一半,并且執業的獨立性和職業道德素質還有待提高。
二是衛生事業單位的領導掌握著任免及考核會計人員的權力,管理著相關會計人員的行為,在此情況下,會計人員不能很好地獨立行使職能,監管效力也因此變得薄弱,從而造成了單位權力的放大而失控。
3 完善衛生事業單位會計監督作用的路徑選擇
3.1 財政部加強對衛生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管
首先,構建全方位的會計監管體系。對于轄區范圍內的衛生事業單位檢查會計信息質量的工作,應當由相關財政監管檢查機構獨立進行;常駐派出機構的相關建立工作是需要上級部門完成的,在政府的統一指導下,加大會計監督相關工作的執行力度,起協調作用的各級地方監督部門應當積極配合上級工作,除此之外,注重社會輿論對衛生事業單位監督的加強,從而促進分工明確、全面完整的會計監督體系的完成。
其次,預防為主,懲治為輔。通過日常監督和重點檢查對違規行為進行教導或懲罰,這樣有利于會計監督信任度和依賴度的提高與加強。此外,會計行業存在許多重點輸出單位,會計師事務便是其中一員,因此在實務操作過程當中應該將其作為重點監督對象,對于管理不完善、風險意識缺乏的事務所應該重點監管,避免單位之間相互勾結,出具虛假報表,反復報道,審計工作完全通過現場,依法應當從重處罰,促進衛生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健康發展。
3.2 不斷創新會計監督方法
首先,創新建立單位內部閉環的監管機制。在這一機制中不僅要有執行機構、監督機構,還要設立反饋機構。為了能在衛生事業單位內部加強會計監督的功效,對于問題和錯誤能夠做到信息調整執行和監督過程中不斷發現。要強化會計監督的作用,就要把多主體監督運用于會計監督的全過程,不僅要充分發揮內部監督機制的作用,更要使監督主體多元化,充分發揮外部監督的作用。另外,還需要監管部門和衛生事業單位共同努力,加強制度設計,建立健全符合各衛生事業單位實際的會計監督制度。
其次,重視信息化建設。會計監督的信息化能夠提高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固化業務流程,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同時為單位提供更加有利的溝通環境。衛生事業單位重視信息化建設,努力搭建和完善信息化平臺,比如衛生事業單位應該完成辦公系統、項目申報系統、重大項目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的建設。借助信息化管理平臺,單位一方面將人為操作的影響降低在最小范圍內,有效推動工作的程序化和常態化;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的自動生成,形成滿足日常管理需要的相關信息,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監督水平。
3.3 構建高素質的會計監督隊伍
首先,開展會計人員培訓,打造高素質的會計監管隊伍。在會計監管工作中,相關會計工作的質量以及會計監管的深度和廣度是直接與有關會計人員的素質掛鉤的。因此,有必要一邊通過會計從業人員再培訓工作,促進會計人員業務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一邊利用業務培訓、學習交流、社會實踐等方法,加強對地方基層人員的業務指導,提高會計監管從業人員的政治素質,加強思想覺悟和職業道德。
其次,強化會計人員和會計事務所的行業自律,打造高素質會計隊伍。隨著會計主體的數量漸漸增多,一方面,政府為了達到對衛生事業單位監督力度與監督目標相一致的目標,需要更多的人來從事會計監督,授權機構和責任人員的分離,降低了經濟效益,可能減輕會計人員的壓力,真正起到監督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通過法律法規的制定,加強衛生事業單位會計監管,積極引導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標準,職業風險意識應進一步被強調,注重培養會計人員的社會責任感,杜絕賬目作假行為以及合謀違規行為。另外,加大對會計從業人員資格的考核力度,不僅要促進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的提高,還應促進他們增強執業能力,對于一些造假作弊的違法行為應該清楚辨別,最終達到降低舞弊風險的目的。
參考文獻:
屈玉卿.加強衛生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意義[J].現代醫藥衛生,2006(7).
(上接P109)監督及管理能力相當薄弱,且缺乏成熟的法律知識和財務管理能力,其主要原因是:公司監督會人員有些是由以前老總的助手轉調過來的,則其監督能力必然不好。
3 改善的途徑介紹
為了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發布質量,應該先從上市公司內部的治理出發,加強公司內部的權利控制,并且提高大部分投資者的相關素質,最后還應該使我國會計信息公布制度更加全面化,從而使經濟市場更加安全。以下是一些改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發布質量的方法:
(1)對于上市公司內部的人員及股權分配,應該合理化。當前在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分配各個股東的股權時存在很多不合理現象,公司的投資者和管理者擁有的股權不平衡。對于管理層來說,他們對會計信息具有更大的權利,但是缺乏有利的監督和維護,造成會計信息沒有一定的約束力。所以,更好地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權分配情況,可以保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
(2)要合理地改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分配結構,及相應提高每個投資者的自身素質。在會計信息市場中,其主體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于經濟市場下的能動主體,主要是指良好的信息使用能力,及對經濟信息需求的大小。為了增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發布的質量,應該加強對投資者素質的培養,并合理分配股權。
(3)我國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國家的監督能力及處罰制度不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加強證監會的監督力度,使其能夠成為一個有實權和做實事的監管部門,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責。以此同時,也應加強政府機關的管理制度。對于處罰制度方面,在經濟市場中,對于違法犯紀的人,應該合理的加大懲罰力度,且提高懲罰時間的公開性,從而讓其他人引以為戒。
4 結 論
要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必須要認真解決影響信息質量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是一個比較長遠且艱難的工作,需要合法的政治制度與相關會計人士的相關配合。所以,只要合理的實施相關法律規章制度,提高投資者和會計人士的整體素養、職業道德,同時拒絕發布一些不合理的會計信息,要做到不做假賬、不為金錢,不會因為外部因素影響自己的判斷力,做到公布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全面性,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保證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從而使我國的證券經濟市場處于一個相對穩定且安全的環境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