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輝
近年來,高考作弊現象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盡管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動腦筋想辦法,創新監考手段,加大處罰力度,對考試作弊行為情節嚴重的考生,除了取消當年全國統考各科成績、下一年度不得參加全國統考外,觸犯法律的,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但是,高考作弊還是魔招迭出、防不勝防。
為了打造“史上最嚴高考”,今年全國高考期間,教育部會同中宣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安全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及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采取包括集中開展“打擊銷售作弊器材”、“凈化涉考網絡環境”、“凈化考點周邊環境”和“打擊替考作弊”等四大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從嚴整肅考風考紀。一些地方為了防范考生作弊,更是三令五申、草木皆兵。如洛陽從成都一家科技公司引進一架能在五百米左右高空懸停的無人機,對考場附近無線電信號進行監測,一旦出現可疑信號,無人機可幫助工作人員迅速、準確定位。
高考作弊,如同扒手小偷,趕不盡、抓不完。從表面上看,至少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諸如無線耳機、透視眼鏡、顯影碳粉、隱形鋼筆、針孔攝像機等五花八門的“助考神器”層出不窮。而一些舞弊推手,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厚顏無恥,大言不慚,極盡誘導蠱惑之能事。君不見,每到高考前夕,許多中學周邊墻壁上、電線桿上,隨處可見出售高考作弊器材的廣告。什么“小小的投資,將改變你的前途,輝煌人生將從這里開始”之類,無奇不有、無孔不入,吹得天花亂墜,哄得人心躁動。
另一方面,高考舞弊,已呈現出“四化”態勢:職業化——通過幫助考生作弊,謀取不義之財,已成為一些犯罪分子的固定職業、生財之道,但凡大規模集體舞弊案,背后都有“職業舞弊者”的身影;集團化——近年來舞弊團伙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分工越來越精細;網絡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林林總總的作弊器材等,只要上網搜索,足不出戶,就能輕而易舉地從網上找到賣家;內部化——個別地區高考期間出現教師、校長在監考的同時公然“助考”。如湖南嘉禾一中高考舞弊案、吉林松原高考作弊事件等。
高考作弊,雖然只發生在極少數考生和某些不法分子身上,但卻是一種“社會病”綜合征。不能只看表象、就事論事,而應尋根究底、掃描透視。君不見,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背景下,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爾虞我詐、權錢交易之類,非但時有發生、屢見報端,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就好比一個大家庭里,某些長輩品行不端,慣于偷雞摸狗,生長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耳濡目染,難免受其影響,有人心態扭曲,有人東施效顰,以致無所顧忌地干出這樣那樣的丑事來。
不錯,凡事需要與時俱進。可是,動用無人機助力“監考”,真不知道是該為科技進步而高興,還是為誠信缺失而悲哀。高考作弊之所以久治不愈,固然有高考制度不盡科學——“一考定終身”等方面的原因,試想,十年寒窗,何其艱苦,誰不希望高考心想事成、如愿以償?但我以為,制度可以批評,誠信不能缺失。考試作為一種檢驗學習成效、個體素質的必要形式,古今中外皆有之。事實上,極少數考試作弊者,對大多數守紀考生而言,是最大的不公平。況且,憑借歪門邪道斬關奪隘,非但不能叫成功,反而是自欺欺人。
央視有一則公益廣告說得好——知羞才知休。今年全國有多少高考作弊事件,在我撰寫本文時,尚無權威消息,但肯定會有不少。我堅信,什么時候我們的社會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蔚然成風了,男盜女娼、爾虞我詐、官腐民刁等現象偃旗息鼓了,高考作弊即便不能銷聲匿跡,也會大大減少。反之,誠信社會未能真正建立起來,哪怕采用比無人機更先進的監考手段,還會有人鋌而走險、伺機作弊的。
【原載2015年6月19日《解放日報·朝花》】
插圖 / 考試作弊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