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新野縣中醫院 河南 南陽 473500)
?
綜合護理在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楊潔
(新野縣中醫院河南 南陽473500)
目的探討對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新野縣中醫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對兩組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及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患者行綜合性護理,可提高治療效果及護理服務滿意度。
2型糖尿??;周圍神經炎;綜合護理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2型糖尿病的患者數不斷攀升,其高致殘率和致死率及其終身不愈的特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長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水、電解質的代謝紊亂,常引起全身多個系統的急慢性并發癥,其中糖尿病周圍神經炎是最常見的并發癥。為了探討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炎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對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野縣中醫院住院治療的60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新野縣中醫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伴周圍神經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50~82歲,平均(64.3±7.2)歲。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合并神經疾病(如吉蘭-巴雷綜合征)或有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如肝硬化、癌癥等)的可能。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性別、年齡、治療前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兩組患者都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靜脈輸入擴血管藥物或營養神經的藥物;穴位注射甲鈷胺,同時為對照組患者進行用藥指導、飲食指導、患肢保護及基礎護理;觀察組在以上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2.1飲食護理飲食治療總的原則是確定合理的總能量攝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恢復并維持理想體質量[2]。可給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低糖高纖維素及適量蛋白質食物,補充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各種豆類、雜糧、干果等。忌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食鹽<6 g,指導患者每天記飲食日記,提高飲食管理的依從性。
1.2.2患肢護理首先勸說患者戒煙,因吸煙可使局部血管收縮加重病情;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撓抓以防潰破感染。采用活血化瘀、祛風通絡的中藥足浴,方為當歸15 g、紅花10 g、伸筋草30 g、五加皮15 g、木瓜15 g、土茯苓30 g、艾葉20 g、白芷15 g、川牛膝15 g、透骨草30 g、威靈仙15g、蘇木15 g、桂枝15 g、川芎15 g 為1劑,加水3 000~4 000 ml,浸泡30 min煮沸后用文火煮30 min,取汁入泡腳盆,先讓熱氣熏蒸至溫度降為40~45 ℃時可如盆泡浴30 min,每日2次,3 d更換1劑,癥狀重者可2 d更換1劑,12 d 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注意不要讓患者試水溫,因患者末梢感覺異常,對溫度不敏感,以防燙傷,其后用柔軟毛巾擦干,并注意觀察肢體末梢情況。
1.2.3情志護理由于老年人缺乏糖尿病的醫學知識,生活角色的變化,對經濟壓力的擔心,嚴格控制飲食,遠離家屬等原因,導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現自卑、孤獨、悲觀、失望、焦慮、急躁易怒等不良心理[3],因此,臨床護理中要主動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他們各種心理感受,并表示同情和理解,根據不同性格及具體情況進行有效心理疏導,不斷糾正其各種負性心理,使他們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面對疾病,這樣才能安五臟、穩六腑、曠心神、怡情志,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1.2.4健康指導通過發放知識手冊,每周進行糖尿病知識講座,護理查房時指導,使患者掌握一定的自護知識,早睡早起,適度運動,飲食有節,治療有序。使患者在住院期間不僅得到合理的治療,有效的護理,還增長了知識。通過這種溝通,能促進醫患之間有效的互動,讓醫生和患者能更為深入地了解真實病情,有助于做出有效的治療決策[4]。
1.3觀察指標①觀察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顯效,指(趾)端麻疼異常感明顯減輕,可正常行走,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平均增快>5 m/s。好轉,指(趾)端麻疼異常感有所減輕,行走較穩,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平均增快<5 m/s。無效,患者癥狀無改善,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無變化。②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9.0軟件包對本次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顯效3例,好轉11例,無效16例,治療有效率46.67%,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76.67%(23/30)。觀察組治療顯效20例,好轉8例,無效2例,治療有效率93.33%,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6.67%(29/30)。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治療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糖尿病是常見病,多發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5],是現今醫學領域仍無法治愈的頑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以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周圍神經炎是其諸多并發癥之一,此證屬祖國醫學“痹癥”之范疇,其發生與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不節及情志失常有關,多因病久氣陰兩虛,氣虛不能生血,無力推動血行,血行不暢而痹阻脈絡,致指(趾)端麻疼異常,使患者心情抑郁,生活質量下降,如何通過有效的治療與護理使病情轉歸已成為醫療界共同關注的議題。
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對本病都缺乏一定的知識,存在抑郁及生活質量下降的情況,雖然在治療前性別、年齡、血糖水平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通過綜合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病情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通過專業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入院時即給予全面的評估,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綜合護理方案,給予專業的飲食指導,使患者嚴格遵從糖尿病飲食,積極配合治療,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在此基礎上運用紅花、當歸等14味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中藥熏洗患肢,通過皮膚吸收,循經而上輸布周身,達到提升免疫力,促進內分泌功能,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之功效。同時通過發放宣傳冊,組織講座,與患者及家屬談心,提高了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有研究認為,患者的心理因素會直接影響其病情的進展[6]。
綜上,對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炎患者早期進行綜合性護理,遵從了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體現了醫者仁心的護理關懷,順應了患者心理,提高了治療效果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79.
[2]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43.
[3]劉永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7):571.
[4]向慧,胡鵬,陶靜,等.血糖譜記錄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11):88.
[5]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33.
[6]李璟瓏.對12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3):102.
R 473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144
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