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軒
摘要 民用建筑在進行機電設備安裝中管線布置時利用綜合平衡技術能夠在有效的保證各大管線系統正常功能的前提下,使民用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管線布置更為規范合理。文中從民用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的分析入手,分析了綜合平衡技術在民用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管理布置中使用的原則,并對綜合平衡技術在管線布置中的技術流程及其中所含的需要進行細化的工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民用建筑;機電設備;談備安裝;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
中圖分類號TU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 153-0063-02
隨著民用建筑功能多元化發展,民用建筑中機電設備已經從滿足使用要求升級到滿足功能要求的層面,其內機電設備安裝所需的管理布置工作越來越多,功能也更為全面,因此,全面的實現管理布置的高效、合理更為關鍵。
1 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
所謂的綜合平衡技術的為民用建筑在進行機電設備管線布置時采用的施工管理技術,涉及到民用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管線布置中的給排水、通風空調、電氣、消火栓、消防噴淋及必要的智能控制管線等相關的管線安裝。
通過將綜合平衡技術的應用到民用建筑機電設備管線布置中,能夠更為有效的調整與落實機電設備安裝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及建設單位的各項要求,并能夠有效的將管線布置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及時的發現。
2 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的原則
采用綜合平衡技術對民用建筑機電設備管線布置進行優化設計,并全面的結合施工圖紙與施工現場實際,遵照業主與設計單位對民用建筑使用功能的具體要求,首先將各個區域內管線的布置框架規劃出,并對該區域內基本管線的排列進行確定。綜合平衡技術在管線布置應用時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第一,管線平面定位原則。所謂耳朵管線平面定位原則為在進行民用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管線布置時應先繁后簡、先大后小,先進行民用建筑重點部位的布置,然后在次要部位的布置,先進行主干的布置,再進行分支的布置,先進行風管的布置,然后進行水管的布置,最后進行電氣設備的配管,先進行無壓管路的布置,再進行有壓管路的布置。同時各類管槽在進行具體的布置時,應控制采用走向同向的布置方式,對使用的構件進行統一的制作,并充分的利用各類組合支架,增加空間的整體使用效率。此外,在進行管線布置時還應考慮管線的具體外心尺寸,管線的種類、管線的保溫層厚度,支架的具體尺寸、管線的尺寸,管線安裝的施工空間,檢修通道的安置及預留管線的位置等。
第二,管線的排列原則,采用綜合平衡技術對管線進行布置設計時,其管線排列的原則應有利于對閥門、管道、電纜橋架、保溫層及風管進行檢修與安裝。具體的排列要求為,因盡量將通風管路安排在上部,而對應的液體管路應盡量安排在下部,保溫的管道應盡量的安排在上部,而不保溫的管道應盡量安排在下部,冷水管道應盡量排列的左側,而熱水管道盡量排列在右側。
第三,管線布置交叉避讓原則。采用綜合平衡技術進行管線的布置時,應盡量的防止出現管線水平交叉的情況,當出現了交叉的情況時,對管線的布置應進行避讓,具體的避讓方式為:水管與風管出現交叉時,水管應讓位于風管,電氣管道與水管出現交叉時,電氣管道應讓位于水管,分支管道與無壓的管道出現交叉時,分支管道應當讓位于無壓的管道,口徑較小的管道與口徑較大的管道出現交叉時,小口徑的管道應當讓位于大口徑的管道,常溫管道與低溫管道或者高溫管道出現交叉時,常溫管道應盡心讓位,對于具有特殊功能的管道在具體的安裝設計時,應進行優先的考慮,其他的管道在一般的情況下均應當進行讓位。此外,在進行管道的安裝設計時,還應當從經濟與技術的角度進行綜合的考慮,從而更好的保證管線安裝的經濟性與安全性。對其中技術的要求,以其應滿足管道安裝施工規范、施工維修空間及施工便利的角度出發。
第四,當采用綜合平衡技術進行管線的安裝時,若在公共區域內出現了管線布置較為困難的情況,應首先考慮整個結構梁高的空間,采用穿梁布置的方式。
3 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流程及需細化的工作
3.1 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流程
將綜合平衡技術應用到民用建筑機電安裝中管線布置應遵循如下流程。
第一,進行施工資料的初步收集,這里主要包含有:管線布置施工設計資料的收集、施工圖紙的收集、現有施工所需機械設備參數的收集、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收集等。
第二,進行管線布置初步分析工作,這個過程中需要配合結構施工進行民用建筑機電設備安裝管線布置預留管洞的打設。
第三,對各個專業的具體資料進行深化分析,這里主要包含了:電力專業、水專業、空調專業等,在進行具體的分析時主要包含有各個專業的施工要求、施工說明及單項專業管線的走向布置的合理性布局分析。
第四,根據第三步中各個專業提出的具體要求,對各個專業的管線的布置進行針對性的深化,特別是一些有較為特殊要求的管線布置,應采用綜合平衡技術的進行綜合性再分析,從而達到更為合適的狀態,使管道的布置更為順暢,布局更為合理,在必要的情況下,需將剖面圖畫出。
第五,在進行各個專業管道深化設計時,應充分的考慮日后維護的可行性,對管道開關的位置與閥門的位置進行合理的安排,確保管道的使用、維修及保養的過程均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第六,應充分的考慮機電設備線路安裝的標高,從而保證最終裝飾效果處于最佳的狀態。
第七,在進行末端設備的布置時,應充分的考慮裝飾的需求。
第八,增強對施工現場的勘察,對現場的實際情況應進行實際的配合,從而更好的提升綜合平衡技術設計結果對施工的指導能力。
第九,加強設備參數修改、設計修改通知單及業主指令等各類變更資料的收集,及時提出修改方案,供業主及設計單位審批,減少返工。
3.2 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需細化的工作
第一,管線布置綜合平衡之后,應對建筑裝飾與建筑結構進行綜合的復核,從而及時的發現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對存在問題的部位進行再次的平衡與協調,當最終的結果達到了結構體的安全要求與裝飾的要求之后,本次的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才能結束,然后出圖。
第二,在進行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時,對具體使用的支架技術應進行針對性的細化,盡量采用現階段新型的組合支架技術,確保設計使用的組織支架能夠有效的將各類支架的管線做到全面的承擔,使管線的最終管線布置綜合平衡的效果得到較好的體現。
第三,安裝順序協調方面的管線綜合平衡:從施工方面考慮,按施工順序要求調整機電安裝各專業間的管線綜合平衡圖,在編制出顧及各專業要求的、較合理的管線施工圖同時,還可整理出施工排序的邏輯圖,作為施工階段工程管理的參考和依據。
第四,對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時出現的技術難題應進行針對性的細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首先對管線進行全面的梳理工作,對同走向或者相鄰的管線進行位移,進而減少支架的數量,對管線的安裝方式、位置、尺寸等都進行嚴格的規定,從而保證工程外觀的美化程度。
4 結論
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在民用建筑機電設備安裝中現階段已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管線布置效果,在很多方面也較好的使用了現代民用建筑中功能較多,所涉及的專業較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