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寧
急性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時間與尿路感染的關系
張海寧
目的通過不同的尿液檢查方式,觀察急性尿潴留患者留置尿管時間與尿路感染的關系。方法150例急性尿潴留住院治療并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根據留置尿管時間的不同,分為1 d組,3 d組和7 d組,分別于留置尿管1 d后、3 d后、7 d后進行尿常規檢驗、尿培養及尿道分泌物培養,觀察留置尿管時間的不同與尿路感染的關系。結果三組患者留置尿管前,尿常規、尿培養及尿道分泌物培養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 d后,三組尿常規、尿培養及尿道分泌物培養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 d后,3 d組和7 d組尿常規陽性率分別為36%、38%,高于1 d組的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7 d后,7 d組尿常規陽性率、尿道分泌物培養陽性率、尿培養陽性率明顯高于3 d組、1 d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長時間留置尿管可能誘發尿路感染,且留置尿管時間越長,尿路感染可能性越大,應注意避免。
急性尿潴留;尿常規、尿培養、尿路感染
尿常規檢查在臨床上是常用的一項初步檢查[1],指通過采取患者尿液標本送檢,通過各檢驗設備檢測尿液的理化性質,以及其中血細胞、蛋白質、細菌等物質的含量,從而判斷疾病的一種檢驗方法。留置尿管是臨床常規操作的一種,也是解決急性尿潴留患者排尿困難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學者提出長時間留置尿管可能導致尿路感染[2]。本文選取本院4年間收治的急性尿潴留并留置尿管的患者,觀察留置尿管時間的不同與尿路感染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因急性尿潴留住院治療并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150例。根據留置尿管時間的不同分為1 d組,3 d組和7 d組,各50例。1 d組患者平均年齡(49.0±21.9)歲;3 d組患者平均年齡(50.0±20.8)歲;7 d組患者平均年齡(51.0±19.3)歲。三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組患者入院時均及時留置尿管,同時由醫護人員按照規范化程序采集尿液,自尿管口選取新鮮中段尿,立即放入清潔干燥的容器(醫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或尿試管),采集尿液后于1 h內送入檢驗科進行檢驗,進行尿常規檢驗和尿培養;同時消毒尿道外口后采集尿道分泌物,同樣送入檢驗科進行尿道分泌物培養。所有患者按照分組的不同,在不同的時間拔出尿管,并在1 d后、3 d后和7 d后重復上述檢查。所有患者留置尿管過程中均預防性應用廣譜抗生素,尿管拔出后立即停止使用。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尿常規陽性標準:每高倍鏡下紅細胞>3個,同時白細胞>3個;或每高倍鏡下白細胞>5個。尿培養陽性標準:培養3 d后檢出陽性致病菌;尿道分泌物培養標準:培養3 d后檢出陽性致病菌。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三組患者尿常規檢驗結果比較 三組患者1 d后、3 d后及7 d后復測尿常規檢驗。1 d后,三組患者尿常規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 d后,3 d組和7 d組尿常規陽性率分別為36%、38%,高于1 d組的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7 d后,7 d組尿常規陽性率高于3 d組、1 d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
2.2三組患者尿道分泌物培養結果比較 三組患者于1 d后、3 d后及7 d后復測尿道分泌物培養。1 d后,三組患者尿道分泌物培養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 d后,三組患者尿道分泌物培養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7 d后,7 d組尿道分泌物培養陽性率明顯高于3 d組、1 d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三組患者尿培養結果比較 三組患者于1 d后、3 d后及7 d后復測尿培養。1 d后,三組患者尿培養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 d后,三組患者尿培養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7 d后,7 d組尿培養陽性率高于3 d組、1 d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三組患者尿常規檢驗結果比較[n(%)]

表2 三組患者尿道分泌物培養結果比較[n(%)]

表3 三組患者尿培養結果結果比較[n(%)]
急性尿潴留是因機械因素或動力因素導致小便不能排出的一種急癥,男性急性尿潴留通常由前列腺增生[3]或尿道結石引起[4],通常需要留置尿管以幫助排尿。留置尿管的時間不一,一般≤7 d。由于插管操作及尿道口的開放有可能誘發尿路感染,因此留置尿管過程中可通過尿液檢驗來明確病情。
尿常規檢查是臨床檢驗三大常規之一,可初步診斷多種疾病,檢測項目包括尿液外觀、理化性質、尿液內血細胞[5]、蛋白質[6]、細菌等物質的含量等各項指標。尿液內各成分的異常變化通常提示不同部位的病變,如尿液中出現蛋白尿或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常提示某些早期腎臟病變,尿液紅細胞或白細胞超標表面尿路感染可能,而尿路隱血則需警惕泌尿系腫瘤可能。
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尿潴留并留置尿管的患者,分組后分別于不同的時間復查尿常規、尿培養和尿道分泌物培養。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1 d后,各組復測尿常規、尿培養及尿道分泌物培養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 d后,3 d組和7 d組尿常規陽性率分別為36%、38%,高于1 d組的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短時間內留置尿管并不會增加尿路感染的發生率,但隨著留置尿管時間的延長,尿路感染則不可避免。從尿液培養和尿道分泌物培養可以看出,7 d后,7 d組尿道分泌物培養陽性率、尿培養陽性率明顯高于3 d組、1 d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7 d內三組患者尿液及分泌物培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留置尿管時間≤7 d是比較安全的,一般不會引起泌尿系系統內細菌大量繁殖而造成培養陽性結果。這一點也與大部分泌尿外科醫師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留置尿管≤7 d時,不會對泌尿系統內細菌生長產生明顯的影響。但也要看出,隨著留置尿管時間的延長,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逐漸升高,這要求臨床醫師在診治急性尿潴留患者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尿液情況,結合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早拔出尿管,則更有利于患者恢復。
[1]李小燕.尿常規檢驗中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干化學法的應用研究.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7):25-26.
[2]王利娜,楊昕昕,田君.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中的運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6):286-287.
[3]任寶明.前列腺增生發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險因素分析與評估.陜西醫學雜志,2015,44(9):1173-1174.
[4]李峰,苗樹,張清桂,等.成人尿道結石并急性尿潴留的急診微創治療.海南醫學,2013,24(24):3699-3701.
[5]高燕紅.標本留置時間對尿RBC及WBC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1,8(13):184-185.
[6]王勝霞.尿常規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診斷價值分析.繼續醫學教育,2015,29(5):89-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56
2016-07-05]
110000 沈陽二四二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