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強 朱建國 孫兆億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術后應用玻璃酸鈉臨床研究
沈強 朱建國 孫兆億
目的研究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術后應用玻璃酸鈉臨床實際效果。方法8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施行關節鏡清理術,治療組關節鏡清理術后應用玻璃酸鈉,術后1次/周,1支/次,共5次注射入膝關節,同時進行康復訓練;對照組術后僅進行康復訓練。比較兩組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0%,高于對照組的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術后應用玻璃酸鈉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術后;玻璃酸鈉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經常困擾老年人,是關節的退行性改變,臨床認為是關節軟骨變性或丟失,關節的邊緣和軟骨下的骨質再生為表現的慢性炎癥。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多,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也逐漸上升,不能不引起骨科醫生重視。研究認為我國中老年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農村比例高,營養過剩而體質量指數偏高、勞動的強度大、年齡高、環境的濕冷、缺乏科學指導的肢體鍛煉、醫療及工作生活環境差、既往有骨病史等的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率較高[1]。目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基本為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基因治療和綜合療法,手術療法有關節鏡等治療方法,避免傳統開放式手術的不足,能夠檢查病變關節又可以在鏡下實施膝關節的一系列治療。非手術治療也包括藥物治療,又可細分為中藥治療和西藥治療,西藥主要是解熱鎮痛藥和非甾體類抗炎藥,還有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鈉和硫酸軟骨素等[2]。本文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術后應用玻璃酸鈉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51~65歲,平均年齡(53.9±2.2)歲,所有患者均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2~3期,病程3個月~3年,平均病程2年。所選擇的患者均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參考胥少汀等編著的《實用骨科學》第3版[3],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膝部軟骨損傷,患者無嚴重的心、腦、肺和腎等重要器官疾病。隨機將80例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施行關節鏡清理術,治療組患者術后應用玻璃酸鈉(商品名:阿爾治;生化學工業株式會社;進口藥注品冊證號H20090719)25 mg/2.5 ml 1次/周,1支/次,共5次注射入膝關節,同時進行康復訓練包括坐位提拉髕骨訓練、坐位屈伸膝關節訓練、俯臥位屈伸膝關節訓練和放松訓練[4];對照組術后只進行康復訓練。
1.3療效評定標準[5]治愈: 疼痛消失、關節的腫脹消失、發病的膝關節運動功能恢復;有效: 疼痛顯著緩解、關節的腫脹顯著緩解,發病的膝關節運動功能明顯改善;無效: 癥狀、體征及功能活動均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額治療效果比較(n,%)
膝關節的軟骨組織退變進而剝脫等因素促使關節摩擦力變大,而軟骨的脫離物導致關節腔內的炎性細胞浸潤、產生關節積液是進一步產生膝關節運動功能受損的因素之一。膝關節軟骨下骨的各種病理變化都會影響其發生和發展,軟骨下成骨細胞炎性蛋白的表達及滑膜炎癥發生被認為是發生的關鍵點,阻斷炎癥的產生和發展或許是未來治療的發展方向[6]。臨床上有部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的原因并不在膝關節骨性結構的病變,而在于周圍軟組織的病變,肌骨超聲可以很好地反映早期和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病理變化,為后續治療提供很好思路[7]。
目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基本為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基因治療和綜合療法。雖然有學者認為腓骨近端截骨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效果優于口服非甾體抗炎藥、氨基葡萄糖等藥物,可有效改善膝關節功能、緩解膝關節內側疼痛,費用較低、出血量較少[8]。但是關節鏡技術可用于關節內疾病與創傷的診斷、治療,已廣泛應用于髖、膝、肘、腕、踝等關節疾病的微創治療,該技術不破壞關節囊,能降低感染風險,促進術后關節功能恢復,而高齡、K-L分級2級、無半月板破裂、無絞鎖癥狀及無壓痛點等均為影響關節鏡治療療效的獨立危險因素[9,10]。目前玻璃酸鈉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日益引起重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術后應用玻璃酸鈉能夠起到保護軟骨、滑膜等作用,同時其具有幫助軟骨細胞增殖和增加細胞蛋白多糖合成的作用,可以改善滑膜的纖維化活動。近期報道觀察組采用口服氨基葡萄糖聯合玻璃酸鈉膝關節腔內實施注射治療,對照組則只用玻璃酸鈉膝關節腔內進行注射治療,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2%,高于對照組的77.6%,說明其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膝關節運動功能,增強骨關節的修復,減輕患者的疼痛[11]。姜秀鳳等[12]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玻璃酸鈉注射液進行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口服治療,兩組患者治療5周后觀察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Lysholm膝關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且安全性較好[13]。玻璃酸鈉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綜合治療后患者的膝部僵硬、疼痛、身體功能等方面各項評分得到更加有效的改善,關節指標也得到更加明顯的降低[1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功能鍛煉不可缺少,科學訓練能夠通過改善滑膜炎癥和減緩軟骨退化,并且能促進其再生和修復,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穩定性,保護和恢復關節的形態和功能,但是應遵循序漸進、訓練適度、及時休整的原則[15]。
本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鏡術采用玻璃酸鈉注射取得很好效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0%,高于對照組的65.0%(P<0.05)。關節鏡這一普遍應用的技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復發率低于保守治療,但是配合玻璃酸鈉和氨基葡萄糖效果可能更明顯。
[1]李偉,趙育紅,武長江,等.冀北地區中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及相關危險因素調查.河北醫學,2015(6):1044-1046.
[2]李森.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進展.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9):4059.
[3]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337.
[4]王會會,徐影,謝紅萍,等.康復訓練聯合脈沖磁療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5,4(5):392-394.
[5]張靖,王乘虎.推拿配合針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現代中醫藥,2016,36(1):26-27.
[6]袁普衛,康武林,李小群,等.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及相關細胞因子的研究進展.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11):1010-1015.
[7]張棟,王慶甫,石鑫超,等.膝骨關節炎肌骨超聲與 X 線片表現的比較與分析.中國骨傷,2016,29(5):429-433.
[8]李博,李計東,劉麗君,等.腓骨近端截骨術與口服藥物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對比研究.中華老年骨科與康復電子雜志,2016,2(1):32-37.
[9]李行星,竇強兵,王啟偉,等.關節鏡治療早期膝骨關節炎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實用骨科雜志,2016,22(5):403-406.
[10]劉又文.骨科微創技術的發展概況與展望.中醫正骨,2016,28(3):1-4.
[11]周猛,王蘇東.膝關節關節鏡治療骨關節炎、半月板退行性損傷的體會.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39-40.
[12]姜秀鳳,姜德華,梁春霞.氨基葡萄糖聯合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效果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4):66-68.
[13]許美娟,馮獻禮,林世磅.玻璃酸鈉聯合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中國藥房,2015,26(21):2941-2943.
[14]徐中華,朱愛平,何勁.玻璃酸鈉聯合硫酸氨基葡萄糖對膝骨關節炎關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響分析.黑龍江醫藥,2016,29(1):75-76.
[15]姚麗,肖志鋒,闞衛兵,等.功能鍛煉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2):318-3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62
2016-07-15]
116000 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沈強朱建國);北華大學2013級臨床醫學學生(孫兆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