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超 王瑋
內鏡聯合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
韓超 王瑋
目的剖析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用內鏡聯合腹腔鏡的療效。方法68例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34例。A組行內鏡+腹腔鏡術治療,B組行傳統開腹術治療。觀察兩組手術療效,比較鎮痛藥物使用率、住院時間等指標。結果A組陣痛藥物使用率為14.71%、切口感染率為2.94%,均低于B組的41.18%、17.6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胃腸道通氣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分別為 (25.17±13.06)h、(32.43±16.21)ml、(9.21±1.38)d,優于B組的(68.25±10.57)h、(80.35±15.56)ml、(13.64±1.42)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內鏡+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術后疼痛輕,切口感染率低,患者恢復迅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膽囊結石;腹腔鏡;內鏡;膽總管結石;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本科接收的68例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患者,均符合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診斷標準[1],并經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或B超與CT檢查確診,獲得相關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有嚴重并發癥(如休克)、病歷資料不全以及未獲得知情同意的病例。患者隨機分成A、B兩組,各34例。A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24~80歲,平均年齡(67.3±8.5)歲;多發膽總管結石者11例,單發膽總管結石者23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67.1±8.3)歲;多發膽總管結石者10例,單發膽總管結石者2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造影檢查,A組同時加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以明確結石的分布情況、數量以及大小。A組檢查后予以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治療[2]:于乳頭11~12點的位置,做1.0~2.0 cm的切口。將取石網規范化的置入膽總管內,同時打開網籃。待兜住結石后,立即對網籃進行收口,然后再取出結石。若結石較大,可先行機械碎石操作,然后再將碎石逐一取出。取石完畢后,留置導管引流,沖洗膽道,防止感染。術后第2~5 d內,視患者具體情況,給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B組檢查后行開腹膽囊切除術:先予以膽總管切開取石治療,后施以T管引流操作。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陣痛藥物的使用情況,統計切開感染發生者例數,并作相應的數據分析與比較。觀察兩組的其他治療指標(胃腸道通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鎮痛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經統計,A組使用陣痛藥物者有5例(14.71%);B組使用陣痛藥物者有14例(41.18%)。A組的鎮痛藥物使用率明顯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切口感染率比較 A組切口感染發生者僅1例(2.94%),B組切口感染發生者共6例(17.65%)。A組切口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其他指標比較 A組的術中出血量為(32.43±16.21)ml,少于B組的(80.35±15.56)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胃腸道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分別為(25.17±13.06)h、(9.21±1.38)d,短于B組的(68.25±10.57)h、(13.64±1.42)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胃腸道通氣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胃腸道通氣時間比較(±s)
注:與B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胃腸道通氣時間(h) A組 34 32.43±16.21a9.21±1.38a25.17±13.06aB組 34 80.35±15.56 13.64±1.42 68.25±10.57
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乃腸道外科疾病,發病率較高,可嚴重損傷人類的身心健康[3]。盡管傳統開腹術一直以來都是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者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但其應用缺點也較多(如創傷大、并發癥、術后復發率高等)。對此,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為能進一步提高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者臨床治療的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降低疾病復發率,應加強對新技術的使用力度。腹腔鏡與內鏡技術都屬于現代化的一種新技術,不僅具有微創、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術中出血量少等特點,同時還有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4]。研究表明,將內鏡與腹腔鏡同時用于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中:①可提高手術安全性;②能幫助患者減輕術后疼痛;③能促進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復[5]。此外,臨床實踐也證實,和傳統的開腹術式相比,內鏡聯合腹腔鏡術在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中更具有應用價值:①術野清晰,病灶定位準確,膽囊切除精度高[6,7];②術后并發癥少,切口感染率低;③ 患者預后效果好,復發率低。可將內鏡+腹腔鏡術更為廣泛的應用于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中。
本研究結果表明,A組陣痛藥物使用率為14.71%、切口感染率為2.94%,低于B組的41.18%、17.6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胃腸道通氣時間、術中出血量與住院時間分別為(25.17±13.06)h、(32.43±16.21)ml、(9.21±1.38)d,優于B組的(68.25±10.57)h、(80.35±15.56)ml、(13.64±1.42)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用內鏡+腹腔鏡術,效果好,手術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及使用。
[1]王威,夏輝.內鏡與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療效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4):902-903.
[2]胡國潢,湯恢煥,孫維佳,等.內鏡腹腔鏡聯合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3,20(2):133-134.
[3]戴少華,胡漢華,葛清萌,等.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體會.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2):6.
[4]崔鴻斌,李培武,王秉鈞,等.內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4):721-722.
[5]鐘崇,羅琦,蘇小康,等.腹腔鏡聯合內鏡取石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8):676-677.
[6]侯寶華,崔鵬,陳盛,等.不同微創方法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比較.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3):3887-3889.
[7]尚鵬,張勇,王建華,等.內鏡與腹腔鏡治療膽囊結石并膽總管結石.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14(7):582-5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76
2016-08-05]
157000 哈爾濱市第四醫院普外一科(韓超),消化內科(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