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陽 陳漢云
甲磺酸多沙唑嗪用于輸尿管結石ESWL治療后輔助排石的療效研究
陳瑞陽 陳漢云
目的評價輸尿管結石患者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治療后,服用甲磺酸多沙唑嗪對結石排出的影響。方法87例接受 ESWL的輸尿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46例)和對照組(41例)。實驗組給予甲磺酸多沙唑嗪和尿石通丸口服,對照組給予尿石通丸口服。有腎絞痛患者給予雙氯芬酸鈉栓對癥處理,有感染者給予抗感染治療。所有患者隨訪4周,比較兩組結石排出率、結石排出時間、腎絞痛發作頻率。結果實驗組平均結石排出時間(7.6±5.3)d,結石排出率87.6%,平均腎絞痛發作(1.28±0.24)次;對照組平均結石排出時間(15.8±7.1)d,結石排出率68.4%,平均腎絞痛發作(2.32±0.26)次。兩組平均結石排出時間、結石排出率和腎絞痛發作次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輸尿管結石患者ESWL治療后,服用甲磺酸多沙唑嗪可以加快結石排出,提高排石幾率,減少腎絞痛發作次數。
輸尿管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甲磺酸多沙唑嗪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ESWL的輸尿管結石患者87例,隨機分為實驗組(46例)和對照組(41例)。納入標準:①腎功能正常。②輸尿管單發結石且腎積水<3 cm。③B超、CT或腹部平片結石大小3 mm<結石直徑(最大經線)<10 mm。排除標準:①腎功能不全。②雙側輸尿管結石[3]。③患側輸尿管存在其他病變,如梗阻等。④存在心腦血管疾病,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⑤已服用腎上腺能受體拮抗劑者。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定位體外沖擊波碎石,沖擊次數2500~4000次,碎石前和碎石后囑患者多飲水,碎石后實驗組給予甲磺酸多沙唑嗪4 mg/次口服,1次/d,尿石通丸4 g/次口服,2次/d[4];對照組給予尿石通丸4 g/次口服,2次/d,腎絞痛患者給予雙氯芬酸鈉栓納肛,有感染者給予抗生素靜脈滴注抗感染治療。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需飲水2 L/d,并隨訪至碎石后4周。
1.3觀察指標 復查1次/周,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泌尿系B超或腹部平片或泌尿系CT平掃,檢查記錄結石排除率,排石時間及腎絞痛發作次數。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實驗組結石排除率高于對照組,平均結石排出時間少于對照組,平均腎絞痛發生次數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s)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療效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結石排除率 平均結石排出時間(d) 平均腎絞痛發生次數(次)實驗組 46 87.6a7.6±5.3a1.28±0.24a對照組 41 68.4 15.8±7.1 2.32±0.26 P<0.05 <0.05 <0.05
ESWL治療因其痛苦小、無需住院治療、成功率高等優點,使其在腎結石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5]。但與傳統的切開取石手術和近年來新出現的經皮腎鏡取石術、腹腔鏡取石、輸尿管鏡碎石術相比較,ESWL術后需要患者將體內的碎石從狹長的輸尿管排出,其過程可能會引起輸尿管平滑肌痙攣、水腫,阻礙結石從輸尿管排出。由于輸尿管結石在排出過程中能刺激輸尿管出現平滑肌痙攣,并引起疼痛,因此,腎及輸尿管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后輸尿管平滑肌松弛劑的應用有助于解除輸尿管痙攣、緩解疼痛,可使嵌頓在輸尿管的結石松動,有利于結石排出[6]。
擴張輸尿管平滑肌的藥物包括膽堿能受體拮抗劑、α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拮抗劑等。研究表明輸尿管平滑肌中存在 α-1A受體、α-1D受體、α2受體、β受體、膽堿能受體,其中輸尿管下段平滑肌中以α-1D受體為主。甲磺酸多沙唑嗪是一種選擇性受體阻滯劑,主要作用于α-1A受體和α-1D受體而發揮作用。輸尿管的平滑肌內含有大量α-1A受體與α-1D受體,因此甲磺酸多沙唑嗪能夠通過抑制α-1A受體與α-1D受體而松弛輸尿管的平滑肌,減輕結石造成的輸尿管梗阻,緩解腎絞痛,促進結石的排出。本研究顯示,甲磺酸多沙唑嗪和尿石通丸聯合應用組排石率為87.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4%(P<0.05);且甲磺酸多沙唑嗪和尿石通丸聯合應用組平均結石排出時間(7.6±5.3)d,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8±7.1)d(P<0.05),這說明甲磺酸多沙唑嗪具有較好的排石效果[7]。
腎絞痛是ESWL術后排石過程中常出現的一個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證實ESWL治療輸尿管結石后應用甲磺酸多沙唑嗪和尿石通丸聯合的實驗組平均腎絞痛發生次數為(1.28±0.24)次,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32±0.26)次(P<0.05),證實甲磺酸多沙唑嗪能夠顯著減少腎絞痛發生次數。推測甲磺酸多沙唑嗪的鎮痛機制一方面是通過抑制排石過程中的輸尿管平滑肌發生痙攣導致的絞痛,另一方面甲磺酸多沙唑嗪還可作用于交感神經節后神經元的α-1A和α-1D腎上腺素能受體,抑制疼痛信號向中樞神經系統的傳導。
綜上所述,甲磺酸多沙唑嗪應用于輸尿管結石ESWL術后的輔助治療,安全、副作用小,能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可作為輸尿管結石ESWL術后藥物輔助治療的一種選擇方法。
[1]吳永剛.ESWL聯合坦索羅辛治療腎結石療效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7):118.
[2]吳偉江,梁曉宇,鄒永鋒,等.哈樂聯合消炎痛栓治療輸尿管末段結石臨床分析.中華醫學雜志,2008,88(30):2156-2157.
[3]仇世欽,任永環,紀攀峰.坦索羅辛預防腎結石ESWL術后并發癥和排石療效的臨床研究.醫學信息,2013(22):82.
[4]葉烈夫,傅長德,楊澤松,等.坦索羅辛對腎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后輔助排石作用的研究.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6):104-107.
[5]張一鳴,郭正輝,黃海.腎結石/上段輸尿管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后應用坦索羅辛的Meta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0):121-124.
[6]李茂春,胡衛鋒.多沙唑嗪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的療效觀察.中國藥師,2011,14(11):1639-1640.
[7]譚小軍,鄧國賢,王安果,等.坦索羅辛聯合體外沖擊波碎石對上尿路結石療效的Meta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22):10173-101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140上尿路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我國泌尿系結石發病率為1%~5%,南方高達5%~10%;年新發病率為(150~200)/10萬人,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療[1]。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上尿路結石的外科治療手段不斷豐富,如經皮腎鏡碎石術、輸尿管鏡碎石術、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等,為上尿路結石的治療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選擇,但是ESWL這一在我國應用三十多年的技術,因其安全可靠、痛苦小、碎石效果顯著的特點,一直是上尿路結石處理的常規方法之一[2]。ESWL治療后結石的排出直接關系到ESWL成功與否,本文將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近期采用甲磺酸多沙唑嗪輔助ESWL后排石治療,現報告如下。
2016-08-11]
432500 湖北省云夢縣人民醫院藥劑科(陳瑞陽);湖北省云夢縣惠民醫院超聲影像科(陳漢云)
陳瑞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