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琦
清咽利喉茶輔治慢性咽炎臨床療效觀察
李淑琦
目的觀察清咽利喉茶輔治慢性咽炎的臨床療效。方法118例慢性咽炎患者,根據患者入院編號進行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各5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實驗組實施清咽利喉茶治療,并對兩組的治療效果、治療時間以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與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顯效24例(40.7%),有效31例(52.5%),無效4例(6.8%),治療總有效率為93.2%;對照組患者顯效19例(32.2%),有效29例(49.2%),無效11例(18.6%),治療總有效率為81.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在第1個療程后有效31例(52.5%),第2個療程后有效18例(30.5%),總有效率為83.1%;對照組在第1個療程后有效17例(28.8%),第2個療程后有效15例(25.4%),總有效率為54.2%;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咽炎患者給予清咽利喉茶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患者治療的時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清咽利喉茶;慢性咽炎;臨床療效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1],是一種較為常發的耳鼻喉科疾病,具有反復性、久治不愈等特點,其臨床發病率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2%~5%,占咽科疾病的10%~20%[2],一般常發于長時間接觸到粉塵的患者,其臨床癥狀主要為咽部有異物感、咽癢、刺痛以及干咳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本次對慢性咽炎患者給予清咽利喉茶治療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院治療的118例慢性咽炎患者,根據患者入院編號進行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各59例。實驗組患者男34例,女25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0.1±8.3)歲,其中30例虛火型,29例風熱型;對照組患者男29例,女30例,年齡17~63歲,平均年齡(26.5±12.2)歲;32例虛火型,27例風熱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咽炎癥狀,臨床癥狀:咽部感覺有異物、灼熱感,并伴有癢、痛以及微痛等癥狀,在晨起時常有刺激性干咳,嚴重者能引起惡心嘔吐;所有患者的癥狀程度不一,但在食用刺激性食物、說話量多、天氣變化以及疲勞時會有加重的現象;咽部體征主要有可見黏膜彌漫性充血,表現暗紅色、血管有擴張、咽后壁有少量的黏稠分泌物,舌根并有較多的淋巴濾泡;排除有食管、頸部、咽、喉以及鼻等病變的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治療方法,給予患者碘甘油制劑2%外涂于患者咽部,同時給予患者西瓜霜含片以及草珊瑚含片,2次/d,持續治療1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2.2實驗組 實施清咽利喉茶進行治療,藥方組成:生甘草5 g、知母5 g、桔梗5 g、杭菊5 g、僵蠶9 g、蟬蛻9 g、射干11 g、玄參9 g、麥冬11 g、百合16 g、浙貝16 g、枸杞16 g、制黃精21 g,用清水浸泡30 min,煎煮20 min,在餐后服用,1劑/d,1個療程為10 d,治療2個療程。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要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辣椒;合理用咽喉,避免多說話、唱歌等情況;在居住的環境中應保持空氣濕潤,避免接觸到化學氣體或者是粉塵,尤其是教師患者。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對兩組治療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應進行觀察與分析。評價標準:顯效:患者的體征、癥狀全部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咽部黏膜充血顯著減輕或完全消退;有效:患者的體征、癥狀經治療后所有改善,咽部黏膜充血以及咽后壁淋巴濾泡有稍微的緩解;無效:患者的體征和臨床癥狀并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對兩組患者不同治療療程的時間效率進行比較與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顯效24例(40.7%),有效31例(52.5%),無效4例(6.8%),治療總有效率為93.2%;對照組患者顯效19例(32.2%),有效29例(49.2%),無效11例(18.6%),治療總有效率為81.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比較[n(%),%]
2.2兩組不同治療療程的時間效率比較 對兩組患者隨訪2個月后,實驗組在第1個療程后有效31例(52.5%),第2個療程有效18例(30.5%),總有效率為83.1%;對照組在第1個療程后有效17例(28.8%),第2個療程后有效15例(25.4%),總有效率為54.2%;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實驗組未出現不良反應患者,對照組2例患者出現咽部疼痛,經治療后消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咽炎主要為咽黏膜慢性炎癥,屬于多發病,常以中年人多見,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近年來,慢性咽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一般病發于教師、歌手等職業的患者,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受到影響。病變主要會累及黏膜下及咽部周圍的淋巴組織以及咽部黏膜[3],而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長期應用抗生素極易產生耐藥性。在臨床上通常將慢性咽炎分為慢性肥厚咽炎、慢性萎縮性咽炎以及慢性單純性咽炎,西醫認為是由慢性咽炎與急性咽喉炎以及扁桃體發炎形成,再加上患者的居住環境污染,且喜歡辛辣油炸食品以及患者的身體免疫力下降,精神不佳極易受到病毒或者細菌的感染。經研究發現,慢性咽炎中有部分是因變態反應引起的,特別是在進食變應原后,早期主要是以咽癢、陣發性咳嗽為主。在西醫臨床治療主要是以養陰利咽、疏風去熱為主,其次會以化痰散結以及清熱解毒為輔助治療方法。中醫認為慢性咽炎屬于咽痹、虛火等范疇[4],主要是肺部陰虛、虛火發炎,而邪火未除所導致,因此中醫治療慢性咽炎主要是以清熱利咽、去除邪火、滋陰降火為主;其中清咽利喉茶中的知母具有降火、清涼解毒的功效[5],而麥冬具有止咳清咽、滋陰降火的作用,兩味藥相合為臣藥;玄參具有滋陰利咽以及清熱解毒的作用;射干以及桔梗具有生津利咽、化痰去咳的作用與甘草相結合為舟楫之藥,同為佐使藥;將諸多的藥物聯合使用,能夠起到清熱解毒、養陰利咽、降火等作用,有效地緩解鎮咳、祛痰、殺菌等癥狀,使患者的體征和癥狀得到顯著的改善。
本次對慢性咽炎患者給予清咽利喉茶治療方法,通過研究發現,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1.4%顯著低于實驗組的9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時間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治療后實驗組無不良反應,而對照組有例2不良反應感覺咽部疼痛,后經過治療消失。
綜上所述,對慢性咽炎患者給予清咽利喉茶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患者治療的時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王俊霞.清咽利喉茶輔治慢性咽炎臨床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6):2715-2716.
[2]薛巧云.自擬清咽茶配合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620例療效觀察.中醫臨床研究,2015,26(36):1240-1241.
[3]許平.中藥清咽茶熱噴霧療法治療慢性咽炎療效觀察.中國療養醫學,2014,34(7):90-91.
[4]劉暢.清咽散結飲治療慢性咽炎56例.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5,5(2):65-66.
[5]趙柱.中藥清咽甘露湯加減治療慢性咽炎療效觀察.基層醫學論壇,2013(3):976-9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175
2016-07-15]
163318 東北石油大學校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