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范磊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蘇州供電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
“調控一體化”模式調控業務流程優勢分析
張琦,范磊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蘇州供電公司,江蘇蘇州215000)
〔摘 要〕介紹了“調控一體化”的概念,闡述了常規模式及“調控一體化”下的操作任務票流程、操作流程、異常及事故處理流程及置牌流程,通過比較分析了“調控一體化”下業務流程的優勢。通過實踐證明,“調控一體化”下的業務流程能更好地應對各種復雜的電網運行環境。
〔關鍵詞〕調控一體化;調控員;調控業務;優勢
近年來,隨著自動控制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電力企業開始對電網運行模式進行深化改革。為了促進電力企業的健康發展,響應國家電網公司對集約化發展、精益化管理、集團化運作、標準化建設的要求,“調控一體化”已率先在一些供電公司進行試點建設,“調控一體化”技術也在電力調控業務管理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電網運行管理中,“調控一體化”下的調控業務新流程優勢凸顯,下文就“調控一體化”下的調控業務流程優勢進行分析。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對“三集五大”體系的構建思路,結合電網實際,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橫向推進調度運行與設備運行的融合,縱向推進各級調度的一體化運作,大力推進“調控一體化”技術支持系統建設,實現電網“調控一體化”。
“調控一體化”是指通過對原有的變電運行管理及變電監控進行合理而全面的分離,使相關的調度業務及監控業務得到有效結合,將原變電站的集中監控職能納入調度部門,并進行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對接,同時依靠EMS系統等技術手段,實現對電網調度、電力監控以及通信、自動化系統的集中一體化管理。
“調控一體化”采取“電網調度控制中心+運維操作站”的管理模式,將電網調度與變電監控進行一體化設置,并配置可靈活作業于調度崗位和監控崗位的調控員;同時,變電站運行管理機構實行分片布點。電網調度控制中心主要承擔電網調度、變電站監控及特殊情況下緊急遙控操作等職責;運維操作站主要負責調度指令的分解、變電站倒閘操作、運行巡視等工作,二者各司其責又緊密配合。
為保證“調控一體化”下的調控業務安全有序展開,國家電網公司在原有組織架構上,重新設計、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業務流程。例如:將原調度員與監控員“有機融合”,綜合培養調控員并配置班組,所有調控員均同時具備調度及監控副值以上資質等。在實際工作中,沒有調度員與監控員之分,只有調度業務與監控業務的區別,而所有調控員均可參與調度業務與監控業務。
2.1操作任務票流程
2.1.1原流程
操作任務票由副值調度員擬票,其余調度員審核,審核通過后電話聯系監控員,監控員取票并與調度員核對,完成預發操作任務票流程。之后,監控員按照操作任務票內容擬開監控操作票并經監控正值審核,審核通過后打印操作票,存入未執行操作票夾,等待操作。期間,調度員也須打印1份操作任務票,等待發令。
2.1.2現流程
操作任務票由副值調控員擬票,同時聯合所有調控員審核,審核通過后負責監控工作的調控員自行在調度操作票管理系統中取票、流轉并等待操作。期間,監控工作不再擬開監控操作票,操作任務票實行無紙化流轉。
2.1.3 “調控一體化”下流程的優勢分析
(1)操作任務票擬票完畢后,即由所有調控員審核,這就使得值班調控員能夠直觀地了解操作目的、內容、設備等,不僅提高了調度操作任務票的安全可靠性,而且也方便了監控人員對后續相應監控設備操作信號的預估判斷。
(2)操作任務票審核通過后,監控人員自行取票、流轉,不僅減少了預發操作任務票的通信過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節約了紙張等生產成本。
(3)監控人員不再擬開監控操作票,不但以“一票貫穿始終”的方式保證了調度操作任務票的正確性,避免因再次開票而可能產生的錯誤和偏差,而且簡化了工作流程,節能增效。
因此,“調控一體化”無論是對電力生產的安全性,還是對生產工作的簡便性和節約性,都產生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2.2操作流程
2.2.1原流程
調度員通過電話聯系與監控員核對設備狀態后,在調度端操作票系統開始執行操作發令并電話聯系監控員操作。監控員通過電話接收調度指令后在運行操作票系統開始執行操作流程,并在監控正值的監護下執行操作設備。遙控操作完畢并檢查設備無誤后,監控員電話聯系調度員匯報操作情況,經雙方確認后在各自操作票系統中終結操作(任務)票,同時分別對各自的紙質操作(任務)票蓋章、封存。
2.2.2現流程
調控員甲在D5000接線圖自行查看設備狀態后,發令給調控員乙,乙接令后在調控正值監護下執行操作。操作完畢后,各調控員可自行通過接線圖檢查設備,檢查設備無誤后即可流轉操作票系統。
2.2.3“調控一體化”下流程的優勢分析
(1)在操作過程中,原操作流程至少需要調度員、監控員4人,而現操作流程的所有正值調控員均可參與監護操作工作,因此現操作流程的人員在理論上可精簡至2人。
(2)現操作流程可完全取消原操作流程復雜的電話聯系交流環節及電子操作票流程以外的紙質操作票環節。
(3)現操作流程可由調控員直接從D5000接線圖上獲取設備信息,使得操作人員能更加直觀地辨別設備的情況,操作過程更加可控,人員交流更加便捷。
綜上可知:在調控操作環節,“調控一體化”下的新流程不僅簡化了操作過程、節約了人力資源、優化了人員配置,而且能使操作人員在遇到操作不成功等突發情況時做出最迅速、最直觀的反應,大大提升了操作中的安全可控性。
2.3異常及事故處理流程
2.3.1原流程
監控員在集中告警窗收到電網設備異常告警信號或者事故跳閘信號時,第一時間電話匯報調度員和通知變電運維人員進站檢查設備;調度員依據監控員或現場運維人員判斷的設備異常或故障情況,發令監控員或運維人員進行強送電、試拉/送電、方式調整、負荷轉移等操作。
2.3.2現流程
調控大廳告警窗出現設備異常告警或者事故跳閘信號時,調控員自行判斷信號類別、真偽、重要程度并進行初步處理;若該信號確需現場檢查設備時,則電話通知變電運維人員進站檢查;最后,調控員再依據現場檢查結果做出必要的處理。
2.3.3 “調控一體化”下流程的優勢分析
(1)調控員在發現異常或事故發信時,由于其自身既是調度員又是監控員,故可自行判斷發信是否為誤發信、信號所屬分類、信號重要程度及可能引發的次級危害,在第一時間對信號加以甄別后再進行必要的后續處理。這不僅減少了常規模式下經電話匯報等中間環節,縮短了匯報時間;當值調控員還可直接判斷異常、故障信號,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控電網運行情況,大大提高了異常、故障信號判斷的正確性。
(2)在緊急情況下,調控員之間還能互相直接發令通過遙控操作迅速隔離異常、故障設備。
對某地區電網隨機抽取的100次異常、事故處理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得出異常、事故信號平均處理時間耗時情況為:異常告警原流程耗時9 min53s,現流程耗時5 min19 s;事故跳閘原流程耗時38 min24s,現流程耗時26 min47s。
綜上可知:“調控一體化”下異常及事故處理流程可以大幅度降低異常、事故信號處理耗時,真正提高電網異常、事故處理效率,大大提高調控中心的應變能力,使電網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4置牌流程
電網設備運行方式變化(冷/熱備用、檢修、投運、退役等)、設備異常、故障、缺陷、有特殊情況需備注等均需要調度員、監控員在可視化接線圖上設置標志牌,以供標志、備注、說明、警示、注釋之用。
2.4.1原流程
調度員在調度端OPEN3000系統接線圖上設置所需標志牌,監控員在監控端OPEN3000系統接線圖上設置所需標志牌,2個系統間無法實現光字牌的信息互換與共享。
2.4.2現流程
調控員按需要直接于D5000接線圖上設置標志牌,所有調控員均可視、可移動、可刪除、可注釋。
2.4.3“調控一體化”下流程的優勢分析
(1)原流程中,調度員與監控員之間無法得知對方系統中是否存在異常備注標志牌,如無法遙控、驗收未通過等。因此,實際生產中,經常出現當調度員發令給監控員操作時才被告知開關不具備遙控條件,調度指令需發往現場,出現等待運維人員趕赴現場操作等不利于電網安全運行的情況。
(2)現置牌流程的“間隔掛牌”功能能夠使調控員在間隔置牌后,告警窗不再有相關間隔的告警信號發信,從而減少誤發信,大大降低檢修工作對調控員(監控專業)監屏作業的干擾,為其提供更加準確、完備、舒適的監屏環境。
“調控一體化”下的置牌流程不僅減少了調控員的工作負荷,還基于D5000系統真正做到了調控融合,使調控員所掛標志牌清晰明了,大幅降低了調控員對標志牌設置的難度和誤判的可能性,在利于安全管控和監視電網運行狀態各方面都有顯著成效。
“調控一體化”實施以來,其各方面優勢顯著,成果斐然。近5年來的生產運行實踐證明,“調控一體化”下的新模式能更好地應對各種復雜的電網運行環境,且“調控一體化”下的調控業務流程優勢更為突出。
參考文獻:
1 張永健.電網監控與調度自動化[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2 張雅梅.唐山電網調控一體化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3.
3 李翔.南方電網調控一體化運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3.
4 向勇.“調控一體化”后的電網應急處置[J].湖北電力,2011,35(4):17-18.
5 李也白,溫尚龍.淺析調控一體化在縣級電網的應用[J].浙江電力,2011(3):58-60.
6 陳梅珍,李陽陽.調控一體化模式下防誤調度、誤操作的措施探討[J].電力安全技術,2012,14(11):3-5.
收稿日期:2015-12-11;修回日期:2016-02-16。
作者簡介:
張琦(1988-),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網調控工作,email:xuefeng_wokao@163.com。
范磊(1984-),男,工程師,主要從事變電運行和電網調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