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全龍 朱雯雯 徐世英 余煒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口腔正畸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
再定位牙合墊治療顳下頜關節盤急性不可復性前移位的療效分析
闞全龍朱雯雯徐世英余煒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口腔正畸科河南 鄭州450052)
【摘要】目的觀察研究再定位牙合墊治療顳下頜關節盤急性不可復性前移位的療效。方法顳下頜關節盤急性不可復性前移位患者經手法復位后隨機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觀察組按醫囑分別戴用再定位牙合墊3~6個月,觀察6個月內癥狀有無改善或復發;對照組不作處理,觀察療效同上。結果根據評價標準,觀察組有效16例,無效4例;對照組有效9例,無效11例。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再定位牙合墊能穩定和改善手法復位后盤-突關系,在手法復位后需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墊,以更有效地治療顳下頜關節盤急性不可復性前移位。
【關鍵詞】顳下頜關節紊亂??;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再定位牙合墊
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盤前移位(ADDw/oR)是指關節盤-髁突位置關系異常、閉口位和開口位時關節盤均停留在髁突橫嵴前方的一種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臨床表現為開口受限和疼痛。急性ADDw/oR大都為單純的不可復性盤前移位,少有器質性病變。而慢性ADDw/oR則相反。因此早期積極治療急性ADDw/oR,恢復良好的盤-突關系,避免慢性化非常重要。急性ADDw/oR的治療主要有牙合墊、手法復位等保守方法。本文擬對比單純手法復位治療和手法復位后應用再定位牙合墊治療的療效,判斷牙合墊治療的必要性,以便更有效地治療急性ADDw/oR。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與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顳下頜關節門診診斷為急性不可復性盤前移位并經手法復位的患者共40例,年齡20~60歲,分別單盲下抽簽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齡(28.6±7.3)歲;對照組中男4例,女16例,平均年齡(29.2±6.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按醫囑分別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墊3~6個月,觀察6個月內癥狀有無改善或復發;對照組不作處理,觀察同上。
1.2再定位牙合墊的制作方法①取上頜印模制備上頜模型,用硬膜壓塑法制備牙合墊基底;②囑患者下頜前伸到彈響消失位,并在這一位置添加自凝塑料到牙合墊基底上后咬合;③硬化后磨除牙合面和邊緣過高的部分,充分調牙合,使牙合面前牙區成斜面導板狀、上下頜尖牙區留下咬合痕跡深度不大于1 mm,盡量不抬高咬合距離。
1.3再定位牙合墊的使用方法除用餐時間外全天戴用,3~6個月無改善或復發則更換其他治療;有改善則在戴用6個月后,逐漸減少白天戴用時間至只夜間戴,最終在1 a內停用。
1.4評價及統計方法有效標準為:①無痛;②彈響輕微或消失;③張口受限解除,下頜運動正常;④6個月內無復發。癥狀無改善或6個月內復發均認為無效。記錄后采用SPSS 21.0軟件包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方法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結果
觀察組有效16例,無效4例,有效率80%;對照組有效9例,無效11例,有效率45%。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5.227,P=0.022<0.05)。
3討論
3.1牙合墊的選擇關節盤前移位治療常用的牙合墊主要有穩定性牙合墊和再定位牙合墊兩種。再定位牙合墊與穩定性牙合墊都會產生下頜的頜位變化,主要的不同在于再定位牙合墊對下頜水平頜位的變化比穩定性牙合墊顯著。前移位較嚴重的關節盤在垂直距離打開后,由于盤后組織的彈性回復能力有限,仍無法暫時獲得良好的盤髁關系,所以戴用穩定性牙合墊彈響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再定位牙合墊前移下頜,使髁突前移來適應前移位的關節盤,使髁突和前移的關節盤達到一個暫時性良好的盤髁關系,對移位較嚴重的盤髁關系的復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療效[1],因此根據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的臨床特點和治療需要,本實驗選用再定位牙合墊作為治療牙合墊。
3.2手法復位的作用手法復位中聽到“咔”的關節盤回復彈響聲,張口度即刻顯著增大,下頜運動正常,說明盤-突關系已得改善。但手法復位治療后不予牙合墊治療,對照組55%的患者在6個月內再度出現不同程度的彈響和張口受限等盤前移位癥狀,說明單純手法復位雖然能有效解除盤前移位絞鎖,但改善后的盤-突關系并不穩定,易于復發,這與周玭等[2]的研究一致。
3.3再定位牙合墊的作用手法復位后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墊,治療結果示治療有效率較對照組有所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再定位牙合墊治療提高了單純手法復位的療效。周玭、黃卓珊等[2-3]研究通過核磁共振成像中盤分角的改變解釋,當關節盤移位較明顯時,下頜通過明顯的移動才能使移位的關節盤復位,而這一位置并不穩定,再定位牙合墊的牙合面形態就起到固定這一位置的作用。再定位牙合墊通過牙合面的尖、窩、溝、嵴誘導下頜向前滑動,進入特定的治療性牙合位,同時升高垂直距離,使髁突捕捉到前移位的關節盤并保持這一位置,協調穩定的盤突關系[4],增加了盤后組織的自適應性,促使關節內結構調整和改建[5-6],使患者感到舒適,以便更好地發揮功能,最終改善臨床癥狀。另外,觀察組亦有4例治療無效,可能的因素有:病程較長,屬慢性病變急性發作;病情較重,伴隨嚴重的關節器質性病變。較長的病程造成關節盤、滑膜、關節軟骨和盤后組織發生較重的病理改變,并且自身改建能力不佳,從而影響再定位牙合墊治療的效果[7]。綜上,再定位牙合墊能穩定和改善手法復位后盤-突關系,在手法復位后需即刻戴用再定位牙合墊,以更有效地治療顳下頜關節盤急性不可復性前移位。
參考文獻
[1]吉利,龍星,賀紅.咬合板治療穎下領關節盤移位的療效評價[J].口腔醫學研究,2008,24(1):78-81.
[2]周玭,李陽飛,王德華,等.核磁共振在咬合板治療顳下頜關節盤可復性前移位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2,38(9):1033-1035.
[3]黃卓珊,程慧琳,黃志權.再定位咬合板治療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前后的MRI影像改變[J].北方藥學,2013,8(8):116-117.
[4]陳啟林,胡孝麗,龍星,等.再定位咬合板和穩定性咬合板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5,(7):431-434.
[5]Wu J H,Kao Y H,Chen C M,et al.Modified mandibular splint therapy f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British Dental Journal,2013,8(1):91-93.
[6]Badel T,Suncana S K,Lajnert V,et al.Michigan splint and treat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 Medicina Fluminensis,2013,49(2):112-120.
[7]張茹,葉少友,聶凌云,等.再定位咬合板治療顳下頜關節盤可復性前移位療效觀察[J].北京口腔醫學,2011,(4):218-220.
通訊作者:余煒偉,E-mail:yuweiwei7777@126.com。
【中圖分類號】R 782.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16
(收稿日期:201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