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霞 陳佩珊 張燕梅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婦產科 廣東 汕頭 515041)
?
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
鄭曉霞陳佩珊張燕梅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婦產科廣東 汕頭515041)
【摘要】目的分析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根據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選取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 月婦產科術后發生切口愈合不良的5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統計切口愈合不良的類型及原因。結果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為3.2%。其中切口感染26例(44.8%)、脂肪液化24例(41.4%)、切口裂開8例(13.8),經過治療均愈合。58例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原因為術后劇烈咳嗽(18例,31.0%)、肥胖(16例,27.6%)、基礎疾病(15例,25.9%)及術后營養不良(14例,24.1%)、縫合不當(5例,8.6%)、高齡(6例,10.3%)。結論婦產科手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應嚴格規范手術操作,減少切口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原因
婦產科腹式手術是治療子宮和附件良惡性腫瘤、黃體破裂、異位妊娠及嚴重盆腔膿腫等婦科疾病的重要手段。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和醫生操作水平的提高,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但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率仍在5%左右[1]。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早期表現為滲液、滲血、紅腫及硬結等。如果未及時處理,會導致切口不能良好愈合,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同時加大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2-4]。研究表明,切口愈合不良主要是患者自身因素及醫護人員的操作不當導致的[5]。本文選取部分婦產科手術患者,統計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情況并分析原因,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 月行婦產科手術的1 835例患者中,58例發生切口愈合不良,選取該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7~58歲,平均年齡為(48.9±5.2)歲;住院時間為14~38 d,平均住院時間為(26.8±4.2)d;剖宮產35例,子宮全切除術15例,卵巢腫瘤切除術8例;切口長度為5~13 cm,平均手術切口長度為(8.1±2.4)cm。所有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均于術后3~9 d內出現切口紅、腫、熱、痛等炎性反應,或者切口有滲液及波動感,低熱,體溫波動在37.5~38.5 ℃,且需要通過再次清創、引流及二期縫合等促進切口愈合。
1.2調查方法綜合分析58例患者的疾病史、病程記錄、實驗室檢查結果、手術記錄、切口分泌物和引流物的細菌培養結果,統計切口愈合不良的類型,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
2結果
2.1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情況1 835例婦產科手術患者中有58例發生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為3.2%。其中切口感染26例(44.8%)、脂肪液化24例(41.4%)、切口裂開8例(13.8),經過治療均愈合。
2.2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58例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原因為術后劇烈咳嗽(18例,31.0%)、肥胖(16例,27.6%)、基礎疾病(15例,25.9%)及術后營養不良(14例,24.1%)、縫合不當(5例,8.6%)、高齡(6例,10.3%)。
3討論
婦產科手術患者由于切口部位脂肪分布較多,容易出現切口愈合不良,影響療效。本研究統計發現,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類型是切口感染、脂肪液化以及切口裂開,發生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有術后劇烈咳嗽、肥胖、營養不良、縫合不當、高齡以及基礎疾病等。切口感染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取決于細菌污染程度以及患者的抵抗力。一般手術患者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腸道細菌及厭氧菌等。由于婦女的陰道以及宮頸內存在大量的細菌,手術過程中陰道內細菌上行,加上檢查次數較多,會增加術后感染的機會[5]。手術后的結扎縫合不當也是切口愈合的重要原因,容易造成切口血腫及脂肪壞死等,為細菌的生長提供場所,形成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術后劇烈咳嗽、術后營養不良也是影響術后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肥胖及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脂肪液化的發生率相對較高,一旦出現脂肪液化,不及時處理就會發生切口感染,影響切口愈合。根據以上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制定相關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患者和醫護人員兩方面。對于營養不良的患者,通過加強營養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減少感染的發生。醫護人員方面,主要是加強無菌意識,包括手術操作和術后護理、術后換藥等環節,從源頭控制細菌的侵入,從而達到降低感染的目的。
綜上所述,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類型是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裂開等,影響切口愈合的原因主要有術后劇烈咳嗽、肥胖、縫合不當、高齡、基礎疾病及術后營養不良等。
參考文獻
[1]胡鳳榮.婦科手術后腹部切口部位微波理療效果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4):70.
[2]宋英,郭春巍.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6例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8):157-158.
[3]賈英韜,張俊川.微波理療應用于外科手術切口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l,5(40):482.
[4]王群.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7):1299-1300.
[5]岳天孚,劉曉玫.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及裂開的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6(5):110-112.
【中圖分類號】R 7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42
(收稿日期: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