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龍
(長垣縣中醫醫院 眼科 河南 新鄉 453400)
?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的效果觀察
郭曉龍
(長垣縣中醫醫院 眼科河南 新鄉453400)
【摘要】目的探討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長垣縣中醫醫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58眼)難治性青光眼患者,術后對患者的濾過泡、眼壓以及前房深度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并隨訪1 a。結果術后1周以及術后6個月的平均眼壓分別為(10.12±2.35)mm Hg、(14.50±2.54)mm Hg,與術前用藥后的眼壓(36.48±5.64)mm Hg相比明顯降低(P<0.05);手術成功率為91.4%。結論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且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復合式小梁切除術;難治性青光眼;臨床效果
難治性青光眼是指手術治療效果不佳的青光眼,包括多次手術失敗的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繼發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手術效果由于其本身的各種原因預后都不佳[1]。小梁切除術是目前治療青光眼的經典手術,具有較好的效果[2]。本次研究為探討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的臨床療效,選取長垣縣中醫醫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58眼)難治性青光眼患者,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長垣縣中醫醫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間收治的50例(58眼)難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葡萄膜炎繼發青光眼4例(5眼),青少年青光眼5例(7眼),無晶狀體性青光眼4例(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例(4眼),手術后眼壓失控青光眼34例(36眼)。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6~72歲,平均(45.2±6.8)歲,患者術前用藥后的眼壓為(36.48±5.64)mm Hg。
1.2手術方法對術眼進行后阻滯麻醉,在顯微鏡下操作,以穹窿部作為基底結膜瓣,對結膜粘連的區域進行仔細分離,做以角膜為基底的4 mm×4 mm大小的鞏膜瓣,將浸有絲裂霉素C的3 mm×4 mm的小面片置于鞏膜瓣之下,覆蓋球結膜瓣;采用復方乳酸鈉溶液對結膜囊進行沖洗,時間為5 min,隨后將棉片去掉,再反復使用復方乳酸鈉溶液沖洗結膜瓣和鞏膜瓣,并將殘留的絲裂霉素C沖洗干凈。用穿刺刀做出角膜的側切口進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將1 mm×3 mm小梁組織切術掉,同時復位鞏膜瓣。術后進行適當的眼球按摩,并使用碘必殊滴眼液進行滴眼。根據患者的眼壓和前房情況,4~30 d內拆除鞏膜瓣縫線。
1.3隨訪所有患者均隨訪6~12個月,觀察患者的視野、視力、濾過泡、眼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判定標準術后眼壓仍然超過21 mm Hg,說明治療失敗;術后局部使用降低眼壓的藥物,眼壓保持在6~21 mm Hg,說明條件成功;若術后不需要使用抗青光眼藥物,眼壓保持在6~21 mm Hg,說明完全成功。
1.5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后1周以及術后6個月的平均眼壓分別為(10.12±2.35)mm Hg、(14.50±2.54)mm Hg,與術前用藥后的眼壓(36.48±5.64)mm Hg相比明顯降低(P<0.05)。術后6個月,患者最佳矯正視力改善2行及以上7眼,減退2行3眼,不變48眼;術后6個月,50眼視野未見明顯減退或者基本不變,8眼視野擴大;術后6個月,6眼(10.3%)Ⅰ型過濾泡,44眼(75.9%)Ⅱ型,5眼(8.6%)Ⅲ型,3眼(5.2%)Ⅳ型。隨訪6~12個月,患者手術的成功率為91.4%,其中失敗5眼(8.6%),條件成功3眼(5.2%),完全成功50眼(86.2%)。術中出現并發癥9例(9眼),術后出現并發癥4例(4眼),并發癥包括黃斑水腫、持續性低眼壓、無濾過泡滲漏等,并發癥發生率為22.4%。
3討論
難治性青光眼又稱頑固性青光眼或者復雜性青光眼,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為無晶體性青光眼的玻璃體可以釋放一種成纖維細胞刺激素,促使瘢痕形成,且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術后濾過道常有新生血管及血管性結締組織膜生長,使其堵塞,從而降低手術效果[3]。隨著手術技術的改進和抗代謝藥物的應用,小梁切除術后的眼壓水平可與全層鞏膜穿通濾過術后的眼壓水平相近,因此現在小梁切除術幾乎可以適用于所有需要做眼外濾過術的青光眼[4]。
為了提高手術成功率,可以在術中或者術后應用抗代謝藥物,如氟尿嘧啶或者絲裂霉素等,從而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值。絲裂霉素是頭狀鏈霉菌所產生的乙撐亞胺抗生素類混合物中的一種,可以對DNA的功能和結構產生破壞作用,并且能對各靜止期細胞和增生期細胞產生抑制和殺傷作用[5]。所以,在進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時使用絲裂霉素C能夠盡可能地減少瘢痕的形成,從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以及術后球結膜瓣下功能型濾過泡的形成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時加入絲裂霉素C確實對于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有明顯效果,本次50例患者(58眼)手術的成功率為91.4%。
綜上,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且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瑞芝,趙福增.小梁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C治療青光眼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21):87-88.
[2]黃信.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4):28-29.
[3]王云東,王彥紅,白云生.超聲乳化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33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550-4551.
[4]孟楊,陳經偉,湯誠,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46):98-99.
[5]尚琳.絲裂霉素C聯合可調整縫線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33-34.
【中圖分類號】R 779.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76
(收稿日期: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