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偉
(濮陽市人民醫院 骨二科 河南 濮陽 457000)
?
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系統治療閉合性髕骨骨折效果觀察
劉士偉
(濮陽市人民醫院 骨二科河南 濮陽457000)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系統治療閉合性髕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濮陽市人民醫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閉合性髕骨骨折患者7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6例。對照組單純采用傳統治療方式,觀察組采取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系統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后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系統治療閉合性髕骨骨折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術后骨折部位愈合,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帶尾孔髕骨針;纜索內固定;閉合性髕骨骨折
髕骨骨折是一種外科常見骨折類型,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髕骨局部腫脹、疼痛,且膝關節無法自主伸直,大部分患者還具有皮下瘀斑情況[1]。對于此類患者需要給予手術治療,傳統克氏針張力帶鋼絲內固定因為克氏針易出現滑脫現象,且強度不高,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而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治療的效果顯著,且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次研究選擇濮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閉合性髕骨骨折患者,分別給予傳統治療方式和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治療,對比兩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濮陽市人民醫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閉合性髕骨骨折患者7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6例。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為35~79歲,平均(56.2±5.2)歲;左側骨折22例,右側骨折14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0例,高空墜落傷26例;骨折分型:上極骨折5例,下極骨折6例,橫斷型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為33~77歲,平均(55.9±4.8)歲;左側骨折21例,右側骨折15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8例,高空墜落傷28例;骨折分型:上極骨折6例,下極骨折3例,橫斷型骨折18例,粉碎性骨折9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克氏針張力帶鋼絲內固定治療,取膝正中為切口,顯露髕骨和周圍腱膜,清理積血、骨屑,沖洗關節腔。使用髕骨復位鉗進行骨塊復位,在復位滿意后鎖緊復位鉗,置入2枚1.5 mm克氏針,在髕骨矢狀面中點偏后方進針。再使用鋼絲在髕前8字交叉,繞于克氏針。最后沖洗切口并縫合。觀察組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系統治療。患者采取全麻、仰臥位,取髕前正中縱行切口,切開皮膚至髕前筋膜,充分暴露骨折端。清理血塊,沖洗關節腔,檢查關鍵面是否平整,使用動力鉗進行復位并固定。使用動力鉆將2~3根帶尾孔髕骨針穿入髕骨固定骨折塊,使用纜索穿過針尾孔,繞過對側骨針,從髕骨周圍緣基底的韌帶、肌腱和筋膜下緊貼骨質環形繞過髕骨后環扎。檢查關節面的平整情況后將鎖緊扣鎖死。最后沖洗切口并縫合。
1.3療效判定①使用髕骨骨折療效判定標準對患者疼痛、活動范圍、萎縮、打軟、助行、滲出、工作和上樓梯等行為進行判定,總分30分,優:28~30分;良:20~27分;差:0~19分[2]。②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

2結果
2.1治療效果觀察組優21例,良14例,差1例,優良率為97.22%;對照組優18例,良10例,差8例,優良率為77.78%。觀察組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并發癥觀察組未出現愈合延遲、骨不連以及關節僵硬等并發癥情況,對照組出現骨折延緩2例,膝關節粘連2例,發生骨不連1例,發生膝關節僵硬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6/3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髕骨骨折患者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不僅需要盡可能保住患者的髕骨,恢復伸膝裝置的連續性,還需加強固定,使患者能夠早期進行功能鍛煉。閉合性髕骨骨折患者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很多種,縫線縫合或鋼絲環扎的方法固定性不強,手術后需要進行外固定,影響早期功能鍛煉。空心釘結合張力帶鋼絲內固定不適合骨塊較小的髕骨骨折,克氏針鋼絲張力帶固定方法雖然是經典傳統方式,但是鋼絲和克氏針出現松動滑脫的概率較高[3]。
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相比于上述幾種方法具有較多優點。纜索是一種高強度內植物,其不僅柔韌性強,且對于機體組織的刺激小,牽拉強度也顯著強于鋼絲。在纜索鎖緊固定后能夠產生足夠的張力和對骨折端的壓應力,幫助骨折快速愈合。此方法能夠保證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優良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與何濤[5]的研究結果類似。在對患者進行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術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實施手術前精確診斷,根據不同患者相應的骨折類型選擇最合適的骨針數量和進針方向;②進針時距離關節軟骨面5~6 mm為最佳;③在骨針穿透對側皮質時,需要保留合適長度,避免發生滑脫和刺痛患者的現象;④鎖緊纜索之前需要先收緊,檢查關節面是否平整;⑤夾緊鉗垂直在鎖緊扣的正中部位;⑥纜索環扎髕骨能夠讓髕骨產生內向壓應力,從而對骨折產生內聚作用,為骨折部位提供有效的穩定作用。
綜上,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系統治療合性髕骨骨折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且并發癥發生率低,促進術后骨折部位愈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孫曉良,楊國敬,張雷,等.穿骨道線纜結合帶尾孔克氏針治療髕骨骨折[J].中國骨傷,2015,28(7):603-605.
[2]宋紹軍,唐忠志,冷紅林,等.微創Cable-Pin系統和改良張力帶內固定治療髕骨橫形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2):155-157.
[3]張惠茹,黃東,江奕恒.微創小切口術式治療閉合性橫行髕骨骨折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4,35(3):416-417.
[4]張玉富,田鵬,王滿宜.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結合關節腔內灌洗引流治療髕骨骨折術后感染[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3,15(4):308-311.
[5]何濤.帶尾孔髕骨針聯合纜索內固定系統治療閉合性髕骨骨折[J].中醫正骨,2015,27(8):41-43.
【中圖分類號】R 687.3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123
(收稿日期: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