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曉峰
?
淺談老年高血壓病人冬季的健康管理
文/徐曉峰


徐曉峰南京軍區杭州療養院中醫科主任,國家臨床醫生科普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委員。專長常見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征、肥胖癥等的防治、營養治療及健康管理。
我國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達18.8%,比1991年增加了近7000多萬人,全國達到1.06億人。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結構的改變,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將呈持續上升趨勢。近年的疾病統計表明,中國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超過200萬,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最大的危險因素。冬季天氣寒冷,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寒冷的氣候使得老年人全身的細小血管收縮,加上老年人動脈血管硬化,血液黏稠度高,應激能力差等因素,使得老年高血壓病人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如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因此,要重視老年高血壓病人冬季的健康管理,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科學管理。
1.建立健康檔案。建立健康檔案是對老年高血壓病人實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要詳細收集每一個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個人健康相關信息,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現患疾病、體檢數據、血壓水平、使用藥物、過敏史、飲食特點、不良嗜好、個人愛好、生活行動能力、家庭和睦狀況、心理狀態等。由專門的醫務人員收集并填寫到信息表格中,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尋找患者是否存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用藥、是否存在不良心理情緒,為實施健康管理提供基本依據。
2.進行健康體檢。老年高血壓病人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體檢,選擇暖和的季節體檢,一般入冬前要完成。體檢的內容不但要了解血壓水平,而且要全面掌握血脂、血糖、血尿酸、體重指數等高血壓危險因素,結合年齡、性別和生活習慣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風險評估和高血壓的危險分層,并針對老年高血壓的特點,重點檢查心電圖、眼底、動脈硬化檢測、心臟彩超及心腎功能,全面了解各靶器官的功能情況。
3.開展高血壓知識健康教育。采用專題講座、專家咨詢、個別指導、發放知識手冊等方式宣傳高血壓飲食營養、運動娛樂、生活方式、行為矯正、心理調適等知識,讓老年高血壓病人了解高血壓的概念及其危害性,情緒與高血壓的關系,飲食、運動等非藥物治療與長期隨訪的重要性,堅持終身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正確認識高血壓藥物的效應和不良反應,促進病人養成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控制危險因素。目前比較公認的導致高血壓的生活方式有高鹽飲食、肥胖、體力活動過少、過量飲酒、精神高度緊張等,所以高血壓的健康管理應針對上述危險因素開展。選擇氣功、太極拳等老年人適合的運動進行適度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多參加冬季的一些戶外活動,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而誘發其他并發癥,雨雪天氣應在室內活動。吸煙雖然不會直接引起高血壓,但引起心血管病致病的危險增加了2倍,過量飲酒易引起老年高血壓病人腦卒中的發生,因此戒煙限酒是非常必要的。要限制鈉鹽的攝入,增加新鮮蔬菜、瓜果的攝取,調整不良心理情緒,學會自我監測血壓的技能。
5.合理使用降壓藥物。要運用循證醫學理論對老年高血壓病人合理使用降壓藥物。降壓藥物的選擇要依據個體化治療的策略,提倡使用長效平穩和對靶器官具有保護作用的降壓藥物,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年齡>80歲)血壓應控制在150/80mmHg以內,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低。高血壓的治療不僅僅是單純的血壓控制,還應包括伴隨危險因素的控制,在健康管理中要使病人的血壓、血糖、血脂、尿酸、體重等指標達標,全面糾正代謝紊亂。在具體治療中,注意避免使用加重或誘發心血管并發癥的藥物, 遵循逐步降壓原則,盡量避免血壓波動,在病人能耐受降壓治療的前提下,在數周內逐漸使血壓達標。
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存在的問題都不一樣,因此,高血壓病的健康管理應強調個體化的原則。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對高血壓進行分層,對每個個體量化管理是高血壓健康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低危險的個體,一般只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對于中危險個體,在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的同時,開展藥物干預;對于高危險個體,不僅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藥物干預,而且要經常監測患者的心電圖以及腦血管的狀況,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冬季是心腦血管事件的易發季節,根據季節特點開展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提高高血壓的控制率,減少并發癥,延長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