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娜
(河北省香河縣安頭屯鎮東口頭小學 河北 065400)
摘 要:體育課堂常規是規范體育課的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堂常規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后松、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教學要盡量體現出“新、奇、活”的原則,采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體育課;組織教學;教材特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052-01
體育課的教學組織形式涉及到教學活動應怎樣組織和進行,教學的時間和場所以及設備等應如何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等問題。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組織形式運用得合理、科學、恰當,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學校體育在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上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幾乎沒有什么變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課程在“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在許多方面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面臨的許多新課題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一、根據體育課之特點組織教學。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抓好體育課堂常規的組織教學。體育課堂常規是規范體育課的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堂常規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隊集合、服裝、精神狀態、禮貌行為、組織紀律、學生守則、場地器材的布置與收拾等常規訓練與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使學生變成自覺行動,以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
抓好體育課各階段的組織教學。體育教學過程是由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出現先緊后松、龍頭蛇尾的不良現象。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為上課作好準備;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教師要抓住學生大都還處在課間休息活動的興奮狀態中的特點,采用趣味游戲,如:“請你跟我這樣做”,或“反口令訓練法”等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基本部分是體育課中的重點部分,教師應力求做到精講多練,語言生動,并不斷改變練習方法,如在練習中引入競爭性游戲,不同形式的分組練習等,提高學習興趣;結束部分。學生的情緒極易松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應采用一些調節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松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時作好課堂的小結。
二、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
同一教材的組織教學。體育課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課時中重復練習的難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級投擲教材第一次課的要求是教會學生投擲方法;第二次則要求學生初步掌握投擲方法,通過多次的重復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投擲方法等,每一次重復練習的難度都有所提高。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同一教材的重復練習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樣的組織教學方法,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無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對于同一教材的重復練習,教師要根據“動型”規律逐步提高動作難度,適當改變組織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上面舉的投擲一例,隨著課時的變化,教師可采用“打靶”一類趣味性游戲或競賽等,達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組織教學,小學體育包括田徑、球類、技巧、武術、體操等多種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點。挖掘教材潛力,將組織教學與教材特點有機結合,改變傳統中單一的千篇一律的組織教學形式,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學習,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如田徑教材的“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點,運用競賽、奔跑游戲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據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占優勢,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于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峰,意志力在課的中后部達到高峰,情緒則在課的后半部達到高峰。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新教材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學生對新教材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在課的后半部分則應安排一些況況爭性、游戲性較強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要做好主教材與輔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與輔助教材的內在聯系進行組織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靈活運用組織方法。針對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教師的組織教學要盡量體現出“新、奇、活”的原則,采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一節課中,教材之間的銜接,傳統的調隊方法顯得機械、死板、單一,且容易出現散亂的狀況,而此時教師采用游戲或舞蹈等教法。進行銜接,既會使學生感到新奇,又會使教學活而不亂,順利過渡。
體育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鍛煉身體的方法、技能,而且要讓他們變得心靈手巧。因此,教學活動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生產勞動相結合,要為學生設計更多更好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如在教投擲時,就要求學生回家自己縫制一個沙包,然后在課堂中使用。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投擲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使他們體驗到了勞動所帶來的愉悅。
參考文獻:
[1] 蔡魯寧.淺談小學體育課的有效組織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 2014(07)
[2] 楊曉黎.關于在小學體育課開展拓展訓練的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