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澤
在當今世界經濟危機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中,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正在加速展開,隨之而來的新矛盾也呈現出復雜性和多樣性,基層工會工作面臨著更多的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基層工會工作能否適應這種變化、應對挑戰、化解矛盾,直接關系到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也關系到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更關系到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一、堅持新常態下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
黨委重視、行政支持是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一大特色。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企業中的黨政工之間是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分工合作關系,工會是黨的助手、行政的幫手、職工群眾利益的維護者。堅持黨的領導就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對黨委負責和對職工群眾負責相統一,充分發揮工會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要加強和改善對工會工作的領導,認真研究解決工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為工會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創造更好條件,熱情關心、嚴格要求、重視培養工會干部。” 各級黨委要加強對工會工作領導,推動工會組織團結動員職工圍繞中心任務建功立業。要支持工會組織加強服務群眾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工作,支持工會組織在民主管理中發揮作用,切實賦予工會更多的資源和手段,確保工會有更大的作為空間。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指出,“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必須更好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把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工會干部要深刻領會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新要求,自覺提升責任意識,增強使命感,堅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不斷增強自身影響力和感召力,推動工會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因此,企業黨委重視、行政支持是增強基層工會活力的重要保證,也是發揮基層工會作用的關鍵,必須堅持“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的思路,形成“黨委領導、行政部門支持、工會運作、各方配合”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從而有效地增強基層工會活力,有效地促進基層工會工作。
二、圍繞大局豐富新常態下的主題活動
經濟進入新常態,不僅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發生了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作風也有很大變化,職工思想開放、獨立思維、有個性化,都體現在日常工作中,企業工會工作面臨著新的課題。工會組織要充分發揮教育、建設、參與、維護職能,充分利用組織職工的獨特優勢,教育引導廣大職工認識新常態、理解新常態、支持新常態,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貢獻智慧和力量。
要做好工會工作,必須貫徹黨的依靠方針,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定依靠職工辦企業的信心,強調尊重職工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職工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力軍作用。同時,也要認識到,廣大職工與企業是命運共同體,無論是在企業順利、還是逆境時,廣大職工都與企業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同濟,工會組織更應始終密切關注、準確把握職工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堅持源頭維護,切實增強工會維權維穩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把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放在工會工作的突出位置,主動參與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制度計劃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探索開展職代會與職工代表聯席會議相結合的民主管理新形式,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和根本上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權益。
“活動是工會的生命”,只有通過多種形式的有效活動才能體現工會組織的活力和凝聚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精心組織開展各類主題活動,近年來,廣泛開展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和形勢多樣的勞動競賽活動,得到了廣大職工的積極參與;通過“建家”活動,把基層工會建設成溫暖的職工之家,激勵了職工愛崗敬業的勞動熱情;各級工會積極開展送溫暖,以及對困難職工和受災地區的幫扶、捐助活動,體現了企業文化精神狀態,增強了員工社會責任感。基層工會的這些群眾性活動,為企業和職工架起了橋梁和紐帶,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
組織職工開展各種健康有益活動,是各級工會增強活力、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也是實現工會組織有為有位的有效途徑。
三、不斷提高工會干部隊伍的素質
提高基層工會干部隊伍素質,是做好基層工會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工會工作適應新常態的重要措施。工會干部必須強化三個意識、增強五種能力,即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群眾意識,增強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改進工作方法的能力、增強處理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強協調溝通的能力、增強獨立工作的能力,更要善于自警、自省、自律、自勵,做一個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的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的工會干部。
一是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學習觀念,提升新常態下新素質。要認識到學習是提高素質、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工會干部要以勝任本職工作為目標,以提高創新能力為重點,強化工會業務知識學習,提高政治理論素養,掌握運用理論和知識分析問題、解決矛盾的能力,變傳統單一的直線思維方式為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的綜合“立體結構”的思維方式,進一步強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意識,不斷提高履職能力。
二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職工“零距離”。改進工會干部工作作風,大力倡導干部到一線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形成“經常聯系群眾、直接服務群眾、真情同群眾交友”的工作機制,不斷增強工會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持面向基層、服務職工,切實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第一線,切實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使工會工作深深扎根于廣大職工群眾之中。
三是維護群眾利益,做職工最可信賴的“娘家人”。 工會干部要堅持廣大職工利益至上的觀念,把職工利益維護好、保護好,真正把職工贊不贊成、高不高興、滿不滿意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了解群眾最急、最盼、最需要辦的事情,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切實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要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為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在感情上更加貼近職工,生活中密切聯系職工,工作中緊緊依靠職工,心里時刻裝著職工,努力當好職工矛盾的化解人、合理訴求的代言人、生活困難的幫扶人、合法權益的維護人。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的攻堅時期和矛盾的頻發時期,工會要體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取得新發展。根據黨對工會工作的要求,根據工會歷史方位的變化,科學認識新常態,積極融入新常態,主動服務新常態,不斷提升工會工作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