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金香
目前,企業單位在退休養老金待遇上實行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養老制度——企業養老保險實行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的“統賬結合”模式,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依舊由國家財政撥付。
一、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
這不僅表現在省際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制度不統一,行業甚至行業之間的企業也不統一,企業執行中隨意性大,使制度的執行本身失去了嚴肅性,盡管客觀上主要是企業工資標準的高低不同,造成了地區、行業養老保險金的統籌和支付水準不統一,造成給勞動力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流動帶來困難,使勞動力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從而使人們也產生了一種養老保險不是國家政策的錯覺。
(二)企業養老保險金收繳困難
足額征收養老保險金,是養老保險制度能否正常運作的關鍵所在,國企及效益好的企業,一般在繳納養老保險金問題上執行的好一點,但一些股份制企業尤其非公有制企業,由于企業領導政策性不強,政策透明度不高,不按職工工資比例繳納,虛報工資標準,盡量能少繳則少繳,甚至人為地制造職工的高流動,能不繳則不繳。也存在有的企業確實由于效益不景氣,負擔過重,難以承受。
(三)國家對企業養老保險缺乏幫扶
目前企業養老金基本都是單位與個人負擔,這對于效益好的企業不存在什么問題,但對于一些效益差的企業存有很大的困難,盡管如此,一些地方的政府還利用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自主管理費用權暫時用于彌補當地財政資金的不足。
(四)養老保險金支付的正常調整機構不完善
我國現行企業養老保險的調整主要依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和生活費價格指數,但其從根本上扭轉不了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也不利于工資收入與養老金的分配關系。
(五)現有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不達標
對于農民工在城鎮飛速發展的進程中起到主力軍作用的這個強大的特殊群體,因種種原因未能參加養老保險。這是因為農民工在城市主要是從事餐飲業、建筑業、服務業等行業工作,平均務工時間短,保險關系轉移難,加之農民工生存壓力大,只能考慮當前生存問題,對參加養老保險意識不強。再則,最重要的是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不給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但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大規模的農民工養老問題將發展為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問題。他們為城市化進程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他們的權利應當得到相應的社會保障,如果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將給社會和諧的構建產生巨大的影響。
二、企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實行統一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
我國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模式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關于印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的通知》(國發[2000]42號)、《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是我國關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指導性文件。這些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覆蓋范圍、費用籌集、個人賬戶、統籌層次、領取資格、計發辦法、養老金支付等方面都作了規定,但由于各地對這一工作的認識不足,掌握程度不同,沒有明確的法規來保證此項工作順利實施。往往自行制定自己的一些地方性規定,導致發展上的不平衡。養老保險是一種社會化行為,務必使養老保險工作在具體實施、細化管理和嚴格監督方面要高度統一,為此,中央要對此統一立法,統一管理,完善操作性強的執行細則,以克服各行其事,遇到問題無所適從的現象。加之企業在執行中由于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不到位,更造成了極大地差異性,因此,國家在執定政策中不但要細化,還要加大對企業在執行過程中的隨意性強行處罰,嚴格監管,以保證養老保險制度政策的嚴肅性。
(二)加大對企業養老保險繳納的嚴格審查
國家應在實際工作中加大立法,執法要嚴,行政管理要到位,勞動監察部門應主動監督,定期檢查,并對法律意識淡薄,不簽勞動合同,克扣拖欠工資,不按標準繳納養老保險的侵權行為,視其情節對企業負責人及企業予以嚴厲地懲罰。
(三)建立中央幫扶資金,以降低困難企業的養老保險的負擔
為了防止因省際地區、行業企業之間效益好壞等情況對養老保險的影響,國家應對各地區、各行業每年養老保險金結余部分按一定比例進行統籌,再從國家財政劃撥部分資金,建立中央公積金,以扶貧資金的形式幫扶企業減輕養老保險的繳納困難。通過政策和財政的支持,企業的努力,職工積極主動地配合,養老保險制度才能有力推行。
三、結語
養老保險是一項造福于人民的偉大工程,只要在社會的前進中,認真研究和解決問題,不斷完善和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才能在市場經濟帶來效率的同時,而又帶來的貧富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確保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專家組.中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2006).
[2]段家喜.養老保險中的政府行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