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林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東二道巷小學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著眼于每一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精心地設計、選擇和組織,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實踐探究活動中,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實驗操作是實驗教學的主體。當學生明確了實踐目的后,是否樂意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是否能順利的解決問題,獲得新知,這就要看選擇的實踐活動方法是否多樣化。
關鍵詞:實驗;創新;提高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108-01
綜合實踐活動是為了改革現在教育弊端而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它不同于原有課程結構中的學科課程,是一種基于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征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著眼于每一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根據我教學小學綜合實踐課,談談自己的淺顯認識
一、選擇活動材料標準具有求異性
活動材料的選擇,既要能揭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一系列現象,體現所要學習的概念、規律,具有科學性;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使他們有能力通過動手來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具有可接受性;還要具有從多種途徑去進行支配的求異性。在形成概念需要的基礎上,努力使材料之間具有多種相互作用,而這種相互作用的結構往往來源于學生的身邊。因此,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精心地設計、選擇和組織,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實踐探究活動中,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在講三年級《與動物親密接觸》時,要求學生充分利用了學生生活中的豐富資源,設計好教學過程,讓學生們去走一走、看一看,去調查調查。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小動物的可愛及保護珍稀動物的重要。
這一切不正是學生自主學習,靈活思維的體現嗎?方法雖“土”,卻迸發學生創造的火花。
二、指導活動過程,方法具有多樣性
活動指導是綜合教學的主體。當學生明確了活動目的后,是否樂意主動地參與活動過程,是否能順利的解決問題,獲得新知,這就要看選擇的活動方法是否多樣化。只有按教材要求,多考慮幾種不同形式的活動方法,學生才會越學越新鮮,越興奮,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即在同一個活動中,鼓勵學生改進活動方法。在改進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如五年級有關《科普讀物伴我行》一課的摩擦起電“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實驗中,要求把橡膠棒吊在鐵架臺上,操作中發現吊起的橡膠棒有些擺動,于是,我鼓勵學生能否借助“磁鐵性質實驗”的方法來改進吊橡膠棒的方法。學生通過回憶思考:有的繼續懸吊,但縮短繩子;有的改用支架懸放;有的用兩支圓形鉛筆平行評論在桌面當輪子,鉛筆上放膠棒。不管那種方法,都能達到實驗目的,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創造能力。做物體傳聲實驗時,我讓每個學生把耳朵貼緊桌面,用手輕撓桌底,靜聽撓的聲音;接著我讓每組派一個人輕撓桌腳,其余人把耳朵貼緊桌面靜聽撓的聲音;最后我在教室一個角落輕敲水泥地面,學生把耳朵緊貼桌面靜聽敲擊聲。三次實踐,學生很容易得出固體是可以傳聲的結論。
三、發現活動現象,觀察具有多向性
尋求發現是綜合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發現活動現象離不開觀察:觀察要認真、仔細、準確、系統;觀察要全方位,具有多向性。對問題善于提出多種不同的設想,沿著不同的設想去尋找多種不同的發現。不要去猜測和人云亦云,堅持自己的主見,是培養創造精神的主要基礎。
例如:在講《東小詩園漾我心》從閑情、友情、親情、愛國情四部分展開活動,主要設計了唱、奏詩文,書、畫詩文,演、說詩文。在每個環節中都貫穿了聽、說、評的內容,使學習與娛樂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很好地體現“學中玩”的意圖,而且通過這個設計還能極大地激勵學生表演的興趣,獨立創編的意識。使學生再一次全面領略了校園文化的魅力,古詩詞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在觀察、發現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四、歸納活動結果,思維具有獨創性
分析過程,歸納總結是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高潮,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作出表述,通過集體思維的啟發,獲取探究的成果。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時,要鼓勵他們對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思考。
例如在《科普讀物伴我行》活動中模擬“風的形成”實驗后,學生通過討論,基本形成“熱空氣上升,冷空氣流過來補充,就形成了風”的概念。我引導學生從 不同角度進一步思考:當沒有熱空氣形成的,會不會產生風?電風扇的風是怎樣形成的?大自然的風是怎樣形成的?于是,課堂氣氛一下子推向了高潮,尋求“沒有熱空氣而有風”的活動蓬勃展開,通過活動、思考、討論,終于發現:風的形成不一定是冷熱空氣造成,關鍵是空氣流動。電風扇扇葉快速轉動,推動空氣流動產生了風;人快速跑步推動空氣流動也能產生風,只有大自然中的風才是冷熱空氣促使空氣流動形成的。所以,準確地概念只能是“空氣流動形成風”。
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激發他們不斷發揮創造性思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會不斷得到鍛煉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俊卿.讓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自然[J]. 現代交際. 2015(12)
[2] 夏大勝.小學綜合實踐課的難點和策略淺析[J]. 新課程(小學).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