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駿
摘 要:現場教學就是將課堂搬到現場,讓學員親身體驗,集參觀、案例研究、角色模擬等多種方式于一體,提高培訓對象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培訓方法。它是一種比較適合干部教育培訓、符合干部成長規律、貼近干部學習實際的教學形式。
關鍵詞: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對策
近年來,現場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干部教育培訓模式,以其直觀的現場感受、直接的教學互動、多方位的學習體驗,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受到了廣大干部學員的歡迎。為了進一步提高現場教學效果, 筆者基于多年干部教育培訓經驗,以實踐者的視角,對現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如何進一步提升現場教學的效果作了初步的分析闡釋,以期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取得更大創新、突破。
一、影響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
現場教學是由諸多相互關聯的要素融合在一起的整體,制約和影響著教學效果。包含教學的目的、教學的內容、教學場所、教學流程及教學互動等。歸結起來無外乎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即教學環境、教學內容、人的能動因素。三個要素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從而營造出完美的教學效果。
(一)現場教學的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即教學場景,如生產現場、社會實踐基地、調研場所、歷史遺物遺址、紀念館、博物館等。現場教學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教學活動的進行不是在課堂,而是在事物發生發展的現場,具有鮮明的直觀性。教學現場為教學過程的生成提供了特定的情境和條件,教學場景是否符合教學的要求直接影響學員的注意力和興趣點,間接體現為教學的效果。教學現場使潛在的、預設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轉化為鮮活的教學過程。
(二)現場教學的內容因素
現場內容因素主要包含教學主題、教學目的、教材等元素。教學主題是現場教學的核心。每個現場教學都要根據培訓主題確定現場教學主題,主題不突出,課堂教學與現場脫節,就失去了將教學帶入現場的意義。教學目的是有效實現現場教學的總抓手,根據教學目的選擇相關的現場教學點,挖掘適合不同的教學需求獨具特色的教學內容。現場教學教材是教學整體內容的具體體現,教材取自現場,必須將現場鮮活的素材變成生動的教材,依據不同的教學對象編寫個性化的教材,以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三)現場教學的能動因素
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促進現場教學活動的唯一能動因素。現場教學中的的核心要素——學員。現場是靜止的,即便有再豐富的教學內容,沒有人的參與,也不能稱之于教學活動。因為有人的參與,現場由靜態變為動態,從情境演變為教學環節,在教學環節中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最大化調動學員的能動性,不斷營造和創立良好的教學氛圍,誘發學員創造力,提升教學品位,挖掘教學點深層意蘊,才能最終實現現場教學的潛在意義。
二、做好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精選現場教學點,增強培訓針對性
首先選擇開發具有典型性和特色鮮明的現場教學點。教學點的選擇應符合教學資源豐富、現場條件好、感性材料鮮活、聯系實際緊密、熱門話題多的要求。要多角度開發,根據培訓需要,實地調研,設計教學線路。要明確現場用于教學的目的和意義,征求現場方的意見,協商制定教學方案。應特別強調教學只把現場作案例剖析,而不是對教學現場功過是非的評判,從而取得理解和支持,自愿為此付出人力、物力和精力。其次熟悉教學現場的每一個環節。教學前教師要對現場所能提供的教學過程進行確認,協調教學時間、現場講解和交流討論的具體地點,設想在教學過程中,何時何地以及以何種方式講解、觀察和提問。并充分考慮現場教學的不確定因素,如場地、天氣等,因時因地因人做好教學預案。
(二)設計和凝煉教學主題,編寫現場教學教材
現場教學主題是教學內容的核心和靈魂。是指能夠充分反映教學主旨,體現教學意圖達到預期效果的核心內容。現場教學資源具有多元性,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不同的教學資源,設計和提煉教學主題,將豐富的素材轉化成教材。主題的設計要從培訓目標、教學需求出發。一個資源豐富的教學點,可以開發出多種或多個教學主題。因此教師在確定現場教學主題時,盡可能使角度新一點、問題精一點、例證實一點、思路清一點、信息多一點。現場教學的內容應圍繞教學主題安排,突出重點、相對集中,將內容細化,與專題教學、其他相關教學點的內容既要有分工,自成體系,又要注意融會貫通。教學主題的挖掘一方面要立足于國家政治經濟的大背景和具體現實,對事實材料高度概括和提煉;另一方面要融入整個教學體系中,使教學點布局按照發展的邏輯、現實的需要來配置,形成以培訓主題的實際需求為“綱”,以典型案例和現實為“點”,以事情的進程脈絡為“線”,以不同的教學現場為“面”,縱橫交錯、有機連接的更豐富、更完整的教學資源網絡。
(三)講解點面結合,詳略得當,引導和調節教學氛圍
現場教學具有多變性和不確定性,充分調動和靈活運用教學點的各種教學資源,創設與教學主題緊密聯系的教學情境,是開展好現場教學的關鍵。首先,精講少講,引人入“境”。精講就是通過典型,舉一反三;少講就是講觀察角度,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講難點、熱點。要根據現場提供的教學時間和空間靈活留給學員足夠的時間觀察思考。其次,激發思維,參與體驗。現場教學具有參與體驗式教學的鮮明特征。通過現場事實,給學員以感官上的刺激,引發態度體驗,激發學員自主學習和深入思考的自覺意識。再次,動態控制,排除干擾。現場教學的難點是控制難度大。現場教學課堂的開放性,不僅在于教學時空的寬泛,還體現在對教學主體以外的受眾的開放上。需要靈活機智地處理問題,準確把握節奏,營造友好和諧的氛圍。例如要針對現場出現的“突發性事端”,臨場應變,始終圍繞目標進行教學。現場情境的諸多因素,往往容易引導學員誤入角色,在這種情形下,而是要調控節奏,創設具有思考價值的教學情境,使學員思維處于興奮積極的狀態,自覺回歸到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上。
(四)從“動”變“靜”,鞏固和提高教學成果
現場教學是從靜態轉變為動態,包括現場參觀、講授、調查、感悟等環節,但并不是現場教學活動的全部,還要保持現場教學的可持續性與長效性。一是學員學習成果的鞏固。通過組織論壇、講壇、分組研討、撰寫分析材料等形式,總結和交流學習心得,真正實現教學內容“入腦”、“入心”,使現場感悟最終轉化為提升思想的潛在動力,指導工作實踐。二是教師教學組織設計的總結。教師要跟蹤和反饋現場教學的實際效果,及時總結現場組織、管理、活動實施情況,特別是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的到位情況,對實現課程目標的貢獻等,以此完善和調整教學思路,使教學活動既有延續性,又能適應形勢需要,有新突破。三是建設和完善現場教學。干部教育培訓是終身教育的重要內容,現場教學并非是靜止不動的,要根據教學情況,整合教學資源,盡可能地排除與教學無關的因素,豐富現場的感性材料與思想內涵。
三、做好現場教學應注意的細節
(一)不斷開發新的教學點
要做好現場教學,必須不斷開發新的教學點,賦予具有時代價值的新內容,挖掘新主題。培訓人員要瀏覽政府網頁等方法掌握國情省情,了解最新情況和動態,注重內涵挖掘,豐富現場教學資源。
(二)強化做好現場教學的團隊意識
培訓教員應對現場教學的選點、方案制定、教材編寫、現場模擬等環節參與和熟知。現場教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培訓工作人員不能理解現場教學的主題目標和核心內容,就無法有效組織學員參與現場教學及分組研討,也難以做到對現場教學的評估與總結,更不能實現現場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的目標。
(三)嚴格現場教學的規范性和程序化
現場教學成本高,對培訓效果的影響也大。現場教學從選點、方案制定、教材編寫、現場點評、分組討論等都要嚴格按照規范操作,絕不能隨機而定,隨心而定,那樣只是走過場,既是人力財力的浪費,也不會收到良好培訓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艷玲.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干部培訓中的應用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1):57~61.
[2]張睿,黃靜文.構建干部培訓現場教學的流程體系.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2(4)54~56.
[3]陳勝利.應發揮現場教學在干部培訓中的作用.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