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嘯
摘 要:公共管理是指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以為人民服務為目標,以政府為載體,實現社會公共利益。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公共利益的關心程度越來越高,本文就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具體含義,結合政府管理職能,分析了兩者之間統一和對立的沖突關系,以期更好地開展政府公共管理各項工作,維護人民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公共管理;公共利益;沖突關系;政府職能
新時代公民對政治參與的熱情日益高漲,如何利用公民政治參與熱情,激發公民“主人翁”意識,是政府各管理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統一協調好公共管理事務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維護好公民切身利益,才能更好地鼓勵人們參與到政治決策中來,促進社會公平,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體系。
一、公共管理的含義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部門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整合社會各種發展資源與力量,運用先進的管理、經濟、政治、法律方法,提升政府辦事效率,樹立政府威信力,拓寬社會公共服務范圍,從而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其主體一般有兩個部分,分別是政府部門和以公共利益為指向的非政府組織[1]。
公共管理是一種新型發展課題,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公共資源、公共項目、社會內容等三方面,它強調政府績效的重要性,指出政府需要對社會治理承擔主要責任,政府工作只有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點,開展各項公共管理事務,才能得到公民的認可,建設服務型政府,比如政府要統籌規劃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的使用,要建立“村村通“公路體系。
二、公共利益的含義
公共利益,簡單的來說,就是人民公共的利益,它不同于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也區別于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專指在特定范圍內或者一定社會條件下多數主體相同的利益,具有主體共享性和主體數量可變化等特征。如何區別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是政府有關部門實踐工作的重點[2],比如促進社會和平,保護公民隱私權和財產權等。
在我國,實現公共利益的主體是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政府有關部門需要統籌好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發展公共利益體系,明確公共利益范圍,保護人民與國家的公共利益,比如有公民為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就需要國家運用法律的手段予以制裁。
三、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沖突關系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是統一和對立的實例,政府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理順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關系,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政府職能發揮不到位,公共管理主體體系不健全
政府職能主要包括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社會職能,在公共管理體系中,政府主要發揮其社會職能,即調節社會公平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3],但在現如今實行的公共管理體系中,政府職能發揮有待進一步提高。
比如財政部在2015年12月3日頒布的《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要大力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完善新時期農村“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意見頒發之后,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發揮社會職能,統籌好政策與部門的關系,保障中央支持村級建設的專項資金能夠實時、快速地分配到村民委員會,幫助完善村級公共管理主體,真正做到協調好公共利益與公共管理之間的關系,保護村民利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但是在現在的村民委員會中,缺乏真正的公共管理部門,其中的公共管理事務大多都由村干部決策實施,公共管理主體單一,降低了公共管理內容的透明度,加大了公民與政府之間的利益沖突,即加大了公共管理事務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
(二)政府公共管理不到位,公共利益缺乏實體保障
政府對于公共管理活動組織不到位,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比如在我國的部分壟斷行業(電力公司、通信行業等)中,就存在一部分依靠自己的權利獲取財物的現象,從這個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對于這些行業的監督力度不夠,讓個人利益在公共管理活動中處于優勢,損害公共利益,加劇了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之間的不協調。
(三)公民參與政治程度不深,公共管理決策缺乏民主性
實現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統籌社會各界資源,出臺各項政治措施。開展各項公共管理活動之前,需要采納民眾建議,從民眾利益出發,實現公共利益。目前,我國公共管理體系較為落后,尤其在公民參與政治程度上。公共管理事務處理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不能通過民主決策馬上得出解決辦法,民眾建議不能及時采納,造成了公共管理活動與社會公共利益的沖突。
制定公共管理的政策中,政府部門往往在如何界定集體利益和公共利益中徘徊,作為維護公共利益的主體,政府部門需要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尋求集體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點,健全公共利益體系,明確公共利益范圍,在不傷害個人、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減少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
比如在舉行聽證會的過程中,公共管理部門要拓寬聽取民意的渠道,利用網絡平臺,廣泛聽取公民建議,在決策的過程中,參考公民訴求,增大管理決策的民主性和透明性,統一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
四、結束語
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之間是統一與對立的關系,從統一的角度來說,公共管理開展各項事務的目的是實現社會公共利益。從對立的角度來說,在實施公共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公共管理部門的缺乏,導致政府職能效應發揮不到位,加劇了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只有協調好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建立政府威信力,才能最大程度化的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盧秀娟.基于新形勢的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沖突關系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9:464-465.
[2]黃瑩瑩.淺論公共利益的屬性——從《土地管理法》修改看公共利益的運用[J].法制博覽,2015,21:97-98.
[3]唐山清,廖繼超.公共管理視角下公共利益與政府利益關系辨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4,01: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