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乜 甄
·人物榜·
以“ 四特”精神打造特變電工西南窗口閃亮名片—探尋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轉型創新傳承之路
文/乜 甄

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少勇
步入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陽電纜”)的大門,綠樹茵茵、芳草萋萋。傳承于特變電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學習”的“四特”精神鐫刻在公司大門顯眼處。在公司榮譽大廳的墻壁上,齊刷刷地懸掛著一幅幅表明特變電工發展歷程及各類殊榮的照片。
置身于已有18年發展史的德陽電纜廠區,處處散發著對位于新疆總部,已躋身世界機械500強的特變電工獨特的管理模式與企業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氣息。德陽電纜猶如特變電工的一張閃亮名片,鑲嵌在我國的西南窗口。
“特變電工歷經28年的創業發展,實現了立足新疆、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戰略布局。而德陽電纜便是特變電工立足西南,面向全球,以制造業與制造服務業為雙輪驅動,打造高端裝備配套產品的引領者為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企業。”德陽電纜總經理韓少勇介紹說。
在當前世界經濟普遍下行的壓力之下,德陽作為重裝之都,也難免受到經濟波動的沖擊。德陽電纜作為一家股份制企業,卻仍然保持著持續增長。德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曾這樣評價德陽電纜:“由于特變電工的到來,德陽市產生了一張新的城市名片!”據德陽電纜副總經理、工會主席王學軍介紹,德陽電纜是德陽市的9個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四川省百強企業。
隨著采訪的深入,德陽電纜作為特變電工西南窗口的重大作用漸漸凸顯,感受到這個企業為了發展民族工業而踏出的鏗鏘步伐,震撼于特變電工人為了“裝備中國、裝備世界”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善奕者謀局:雙輪驅動激發內生動力
◆轉型升級讓德陽電纜在經濟不容樂觀的窘境中呈現出新的活力。在德陽電纜的產業結構中,制造業與制造服務業共同支撐著公司的快速發展。
——亮點聚焦

總經理韓少勇在轉型升級公司建設一線指導工作
“善奕者謀局,不善奕者謀子”。面對復雜多變并不樂觀的經濟形勢,德陽電纜逆勢上揚的秘訣是什么?“就德陽電纜而言,今年年末的銷售訂單中轉型升級獲得的訂單約占25%。換而言之,經過5~10年的培育發展,德陽電纜已不再是純制造業企業,而是制造業與制造服務業的雙輪驅動。”沉穩而思維敏捷的韓少勇思如泉涌,侃侃而談,一語中的。
德陽電纜自成立以來,定位就十分清晰。借助德陽市“全國重裝之都”的地理優勢,“立足西南,打造裝備電線電纜產業的明星窗口企業”成為德陽電纜的不懈追求。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德陽電纜的前身是一個年產值只有幾千萬元的校辦企業,1998年被特變電工重組后,通過人才與技術輸入,才具有了變壓器和電線電纜兩個輸變電產業的核心技術,是特變電工實現走出新疆的首家重組企業。從1999年開始,特變電工在全國各地陸續建立了新的產業園,其中,德陽、衡陽、沈陽、新泰四家公司被形象地比喻為特變電工發展史上的“三陽開泰”。
據韓少勇介紹,20年前,我國共有1000多家電線電纜企業,每年的市場需求約為1000多億元。發展至今,全國已擁有8000多家電線電纜企業,其中上規模的有3000多家,全國需求量已躍升至10000億元的水平。電線電纜企業的規模在增長,需求在增加,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德陽電纜同樣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也正因此,德陽電纜轉型升級的戰略設想異常迫切與現實。
通過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德陽電纜實現了雙輪驅動。按制造業劃分的話,德陽電纜擁有兩個大的制造項目公司,一是新特公司,負責民用產品的生產銷售;二是特纜公司,主要生產特種裝備用電線電纜產品。另外,德陽電纜成立了特變電工德陽電力工程總包公司和西南電氣公司,前者負責整個西南地區的中小水電輸出和相關的投資建設,后者則是從事變壓器的生產和檢維修業務。兩公司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兩個大的項目,肩負著德陽電纜未來雙輪驅動的核心力量,擺脫單一制造業舉步維艱的發展模式。
轉型升級讓德陽電纜在經濟不容樂觀的窘境中呈現出新的活力。在德陽電纜的產業結構中,制造業與制造服務業共同支撐著公司的快速發展。
“根據德陽電纜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要沿著制造主業和制造服務業雙輪驅動,立足四川的水電、能源、四川天府新區等建設市場。利用這些資源優勢,力爭把德陽電纜打造成中國西部地區最知名的,以電線電纜制造為主業,以電力工程總包和制造服務業延伸為核心的雙輪驅動的明星企業。2016年前三季度的成果顯示,我們各方面的發展都十分穩定,所以,我們對此十分有信心!”韓少勇表示。

“五·一”先進員工座談會
抓住“牛鼻子”:收入每年遞增30%以上
◆近三年來,德陽電纜的業績一直持續穩步增長,可謂一年一個臺階。制造主業的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韓少勇反復重申發展制造業的重要性,對于植根于總部的“四做、四特”精神,德陽電纜有著清晰的概念和執行力。盡管行業現狀不容樂觀,但德陽電纜的年收入仍能夠以30%的速度增長。除此,合同收入大幅增長,效益也持續增長,這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實屬不易。
——亮點聚焦
“沒有制造主業的穩定就沒有發展之根!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制造主業要發揚做優、做精、做強、做先的‘四做’精神。對于電線電纜行業而言,發展的核心取決于技術創新。而精益生產,特別是設備管理則是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韓少勇強調。
近三年來,德陽電纜的業績一直持續穩步增長,可謂一年一個臺階。制造主業的穩定為公司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韓少勇反復重申發展制造業的重要性,對于植根于總部的“四特”精神,德陽電纜有著清晰的概念和執行力。盡管行業現狀不容樂觀,但德陽電纜的年收入仍能夠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除此,合同收入大幅增長,效益也持續增長,這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實屬不易。

工會主席王學軍接待一線員工
人才是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良才善用,能者居之。“從當年我們還只是新疆一家資不抵債,員工僅50多人的街道小廠起步,在張新董事長的帶領下,經過28年的發展,到現在特變電工已經成長為一家具有‘一高兩新三大戰略產業’、世界一流的高端輸變電領軍企業。我們的變壓器產能全球第一;三家電線電纜廠產能全國排名前五位。雖然,我們一直處于行業領先,但從未停滯不前。縱觀特變電工的發展,人才的引進應該是企業發展最核心、最成功的一點。”韓少勇介紹說,特變電工一直注重技術創新及研發,其中,輸變電行業具有四家國家級實驗研發中心,還擁有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發基地等。德陽電纜目前也已成為四川省電線電纜的產品檢測中心。
“我過去是搞變壓器制造的,設備管理雖然在變壓器的生產制造中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視各種手工工作流程。而對于電線電纜,純粹是依托設備管理先進、材料領先和技術工藝領先的行業。如果設備管理不到位,帶來的產品偏差和質量的損失非常巨大。這就對技術領先和設備工藝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說,電線電纜行業,但凡是管得好的無一不是設備管理到位的企業!在這個行業里,能把設備管理好,包括節能降耗,減少設備的停機故障,設備管理方式的領先等。”韓少勇非常肯定設備管理的重要性。
在做強制造主業的同時,德陽電纜開展了一系列領先行業的設備管理創新之舉。其中,NTPM連續3年全面推廣,成為特變電工的標桿示范企業。德陽電纜一系列的設備管理方式也獲得了很多企業的認可,引來許多企業對標學習,行業間的互動與交流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對標學習交流其他龍頭企業的先進經驗,我更加確信,要做民族工業的脊梁,就要更好地在制造主業上抓住根本,注重技術研發及創新、注重提升設備管理、注重節能設備的改造和綠色環保生產方式的變革。”韓少勇深有感觸地說。
傳承與弘揚: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
◆一二三四五文化體系是特變電工的靈魂,是特變電工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和智慧結晶,是推動公司持續發展和實現千億企業集團目標的精神支柱和根本保證,更是激勵德陽電纜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
——亮點聚焦

關愛青年員工,公司為他們舉辦集體婚禮
三年前,韓少勇被特變電工委派到德陽電纜,如今已是經驗豐富的管理者。“特變電工能成長為今天行業中的佼佼者,源于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注重人文建設,較好地秉承了特變電工一二三四五文化體系:一是可靠,產品人品、至善至美;誠實正直、值得信賴;二是裝備中國、裝備世界,特變電工全球信賴;三是客戶稱心、員工安心、股東放心;四是四特精神,這是特變電工企業文化的核心。五是五則世界觀,誠則立、變則通、康則榮、簡則明、和則興。在文化體系的傳承下,全員充分發揮永不放棄、永不退縮、敢于拼搏、敢于戰斗、敢于領先世界的精神!準確地說,一二三四五文化體系是特變電工的靈魂,全員共同的價值觀和智慧結晶,是實現千億企業集團目標的精神支柱和根本保證,更是激勵德陽電纜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我在特變電工工作已經快20年了,這種‘文化'時刻在感染我、激勵我。”講到特變電工的企業文化時,韓少勇充滿自豪與感慨。
漫步在德陽電纜,你會處處感受到濃郁的溫馨與拼搏氛圍。籃球場、羽毛球場、員工之家、哺乳室等場所應有盡有。“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被納入到公司的‘民心工程’建設之中,而‘民心工程’好不好,要由總部進行驗收。”王學軍介紹說,自1998年德陽電纜被重組后,就植入了特變電工特有的文化基因及管理方式,這為德陽電纜穩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談起特變電工的企業文化,韓少勇思如泉涌:“在發展過程中特變電工始終把文化的融合作為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追求一種創新的文化,在創業中形成了‘四特’精神。這都是有特殊寓意的,‘特別能吃苦’并不是說沒飯吃,而是說要忍受寂寞、忍受孤獨、忍受痛苦。特變電工從1997年上市至今,我們在全國各地重組過很多家企業。往往早上開重組會議,下午領導班子接到任命通知,晚上就要坐火車、坐飛機趕到當地企業去。雷厲風行、從無怨言。自古創業都是艱辛的,我們重組魯纜、衡變、沈變等各地企業的過程中,都是通過與本土文化的不斷融合,取得了觀念上的統一,凝聚了強大的戰斗力。在特變電工國際化戰略實施過程中,海外項目一去就是幾年的時間,如在肯尼亞、坦桑尼亞、南蘇丹等國家。員工們是‘舍小家為大家’,這種對工作的無私奉獻就是每一個員工對于企業文化的認可。”
采訪中,韓少勇表示,通過特變電工幾代人的努力,保持特變電工的民族工業基業長青是全員的共同心愿。德陽電纜在激烈的市場中負重前行,雖然面臨的挑戰與困難還很多,但通過我們團隊的創新發展與不斷努力,企業一定會跨上新的高度。而國家“十三五”規劃更為德陽電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契機,我們一定會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