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春梅
?
【薪火傳承】
袁秀麗教授“兩點一圈”針刺治療面癱臨床經驗淺析
胥春梅
袁秀麗教授,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四川省中醫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針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名中醫、省針灸臨床專委會主任委員、省中西醫學會神經內科專委會委員、綿陽市中醫藥學會針灸推拿專委會主任委員。曾在俄羅斯工作,被譽為“中國神針”。從事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近30余年,在針灸、中西醫結合治療腦血管病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治療疾病不僅療效顯著,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及創新的手法,深受患者喜愛。本文主要介紹袁秀麗教授運用“兩點一圈”對面癱的治療,同時借此文供醫者相互交流學習。
袁秀麗;針灸;面癱;兩點一圈
面癱影響患者面部表情,其發病可在不同年齡人群,給患者帶來嚴重身心煩惱。針灸對于該病的治療有其獨特的優勢,大量文獻及古今醫家都對該病有探索研究。袁秀麗教授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發展了“兩點一圈”式針刺法,并根據分期分階段治療面癱,臨床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故在此作一介紹。
面癱是一種以口眼歪向一側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疾病, 屬中醫學之“口僻”“面癱”“ 吊線風”“ 口眼歪斜”“ 歪嘴風”等病證范疇[1]。現代醫學則稱其為面神經麻痹,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面癱在我國的發病率為26~34/10萬人每年,患病率為258/10萬人每年,據此我國每年將至少有335萬人患此病。該病不僅影響患者如刷牙、飲食等生活習慣,更影響了患者容貌,使患者極其苦惱。[2]
本病影響面部表情肌群的運動功能,口眼歪斜是最常見也最明顯的面部癥狀。多數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嘴巴歪斜、漱口水外流。同時伴有患側前額額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變淺,淚液外溢。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故不能進行鼓氣、吹口哨、噘嘴等動作;患側眼瞼常因閉合不全而鞏膜外露;食物殘渣常因面肌功能障礙而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以及外耳道皰疹等。
西醫認為引起面神經麻痹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分為中樞型和周圍型面神經麻痹兩種。常見病因為病毒感染、耳源性疾病、腫瘤、神經源性等。治療原則主要是促進局部炎癥、水腫及早消退,并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以抗病毒、營養神經以及滴眼液防治眼部感染等對癥治療。
中醫認為生活不規律,勞作過度,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侵入面部經脈,造成氣血痹阻、經筋縱緩不收而發病[1],故辨證分為風寒證,風熱證以及氣血不足證[3]。面癱早期的失治誤治會引起疾病的惡化,發展為頑固性面癱,其臨床癥狀顯著,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
對于面癱的治療,中醫已有各種方式。有中藥、毫針針刺、艾灸、穴位注射、閃罐、推拿等,不僅可單獨運用,尚可將其相結合,各個醫家也都發展了自己的手法經驗等[5~7]。針灸因其操作簡便、調整陰陽、調節全身臟腑功能、療效顯著而有其獨特的優勢[8]。
1.1急性期即發病后7天以內,主要是毫針淺刺,手法宜輕,不宜使用電針。
1.2靜止期即發病后第8天至20天,運用兩點一圈針刺法、沿皮透刺治療法、電針法。具體如下:兩點:合谷、翳風;一圈:頰車透地倉、地倉透迎香、迎香透四白、四白透下關、下關透頰車,配合陽白透魚腰。沿皮透刺治療法:地倉透頰車,禾髎透散笑,陽白透魚腰,太陽透絲竹空,頰車透翳風。此法主要用于面肌口角下垂嚴重者。電針法:地倉與下關、太陽與陽白或迎香與頰車、攢竹與太陽,得氣后接電針。電針波型交替使用連續波與疏密波,頻率40~50次/分,強度以病人能耐受和未出現叩齒為度。
1.3恢復期即發病第21至90天,此期運用局部三線法,具體如下:中線:神庭、印堂、水溝至承漿;旁線:陽白、魚腰、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側線:太陽、下關、頰車。此三線貫通人體的任脈、督脈、陽明、少陽經脈,為周圍性面癱恢復期治療的主穴。
1.4后遺癥期即發病后90天以上,此期易發生面癱后期倒錯,癱瘓肌肉聯帶運動,癱瘓肌肉面肌痙攣是面癱常見的后遺癥。主要運用繆刺法,具體如下:繆刺法:選穴與癱瘓肌肉聯帶或痙攣的部位對應的健側取穴。如眼輪匝肌痙攣取太陽、睛明,面頰痙攣取四白、下關,口輪匝肌痙攣取地倉、禾髎,調整健側經脈經氣,疏通患側經脈,使面部經氣平衡,氣血調和。這是袁秀麗教授遵行古代醫家“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這一經典理論的體現。
后遺癥期還可加穴位注射、針加火針、針加放血療法或以多重方法綜合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療效。
湯某,女,82歲。初診于9月14日,1天前因久吹風扇后出現面癱,癥見:口角向左側歪斜,伸舌左偏,右側額紋消失,右眼閉合不全,心煩,畏風,舌邊尖紅,苔白膩,脈弦,有多年2型糖尿病史。患者此時心浮氣躁,對治療很消極,略顯抗拒,在家屬的強力勸說下同意扎針。袁秀麗教授認為此時患者處于急性期,故采用毫針輕刺,淺刺,并結合中藥湯劑及甲鈷胺綜合治療。袁教授在患者病情處于靜止期時,采用“兩點一圈”式針刺方法,并在急性期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電針。在之后的每一次復診時,患者口角歪斜程度逐漸減輕,右眼逐漸有力閉合。看到這些癥狀日漸改善后,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越發有信心,不再急躁易怒,態度也變得謙和,扎針更配合更主動,通過20余天的治療,患者諸癥消失已告痊愈。患者認為自身年齡大,有多年糖尿病史,能有如此好療效,表示非常滿意。
通過筆者的仔細觀察,袁秀麗教授在對面癱的診治中運用上述方法,確實收到了滿意的療效,以上臨床醫案僅是其中一例,在此不詳盡例舉。袁秀麗教授運用“兩點一圈”式針刺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癥狀,縮短了療程,很多久治不愈伴有面部明顯后遺癥者經袁教授的治療后,都得到了滿意療效,避免患者走彎路,很大程度地減少了患者的擔憂。袁秀麗教授醫技精湛,為人謙和,在醫路上不斷思索、發展治療疾病的新方法,更有著高尚的醫德,正因此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也被我們信賴并發自內心的尊敬。
衷心感謝袁秀麗教授能分享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并指導本文的寫作!
[1]洪曉婷. 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研究進展[J].承德醫學院學報, 2015, 32(5): 438-440.
[2]王艷君,王志棟,謝素春,等.針灸治療面癱的臨床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 24(28): 3177-3180.
[3]梁繁榮.針灸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12-213.
[4]丁慶剛. 淺析頑固性面癱的針灸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 2015,13(19): 196-197.
[5]高志欣. 針刺聯合閃罐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5,30(7): 1553-1555.
[6]林松青.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3,28(6):1196-1197.
[7]王偉,袁玉福. 溫針灸聯合牽正散治療周圍性面癱47例臨床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3): 151-152.
[8]劉國輝. 中醫針灸推拿結合中藥治療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 [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26(17): 3867-3868.
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成都 610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6.012
1003-8914(2016)-16-2324-02
(本文校對:李安洪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