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卓
(商丘市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76000)
畜禽規模化養殖業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及對策
李亞卓
(商丘市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河南 商丘47600076000)
當前,規模化畜禽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已不容忽視,充分認識畜牧業生產污染環境的嚴重性,分析造成污染的途徑和原因,尋找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法,是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1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
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一方面促進了地方農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給區域環境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污染,大量未經處理的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直接影響空氣、水體、土壤的環境質量,危害生物健康。
1.2規模化養殖場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
農牧脫節,畜禽廢棄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廢棄物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傳統的畜禽養殖業是以家庭分散養殖為主,畜禽養殖的廢棄物可通過周圍農田及時施肥自然消化,形成“畜—肥—糧”的良性循環。然而,隨著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養殖業與種植業分離,廢棄物沒有被土地及時消納,畜禽廢棄物不能得到及時利用,而被隨意堆放、丟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滯后,缺乏相應的環境管理手段,也是造成畜禽廢棄物污染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設之初,沒有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廢棄物綜合利用措施,更沒有環境保護措施,積重難返,加大了污染治理的難度。
2.1加緊調查研究,盡快摸清畜禽養殖業造成的環境影響
開展畜禽養殖污染調查,初步摸清了區域規模化養殖場的數量、選址、治污措施等情況,但是還有許多基礎數據沒有掌握。應抓緊開展試驗研究,明確區域單位土地面積的糞便消納量,掌握農村污染中畜禽養殖污染物對土壤和水體污染的程度,以便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2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在規模化養殖場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必須對畜禽廢棄物的農田負荷量、養殖場選址合理性、廢棄物的環境影響和處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合理規劃與布局。選址時應該考慮以下因素:①在飲用水源地、人口稠密區及環境敏感區內禁止建場,養殖場與居民區之間應設置不小于500 m的隔離帶;②遠離下滲率較高的地區;③生產輔助區應建在上風向;④儲糞場應選擇有利于排放、運輸和施用之處。嚴格執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既保證畜禽養殖生產的需要,又要確保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
2.3努力實現清潔養殖
科學合理地采用飼料配方和飼養管理技術。采用的飼料要具有消化率高、增重快、排泄少、污染輕、無公害的特點。添加酶制劑、益生素等代謝調節劑,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使用非淀粉多糖酶和除臭劑,減少動物糞便臭味的產生。采用干清糞工藝,實現“干濕分離”。減少污染源的處理數量和難度,實現干糞和污水的各自處理利用,干糞堆制成有機肥,污水經處理達標后還田或排放。
2.4種養結合,綜合利用
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是營養豐富的有機肥。規模化養殖畜禽糞便中的氮、磷含量相當于同期施用化肥量的0.23%和0.34%。畜禽糞便的充分合理利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
畜禽養殖應遵循“以地定畜,種養結合”的基本原則。將畜禽養殖場產生的廢物作為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根據土壤的環境容量,確定養殖規模,保證畜禽養殖場產生的廢物有足夠的土地消納。在污染防治工作中貫徹綜合利用優先,工程治理為輔,體現減量化、生態化、資源化原則。運用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技術,綜合利用畜禽糞便,使之厭氧發酵,走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的道路,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發展,加大有機肥料使用量,促進養殖廢棄物和廢水的綜合利用與污染防治。
2.5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管理,加大執法力度
加強新建養殖場的審批管理,建立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擬建和在建的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堅決落實環評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糞便未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采取限期治理措施,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實施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