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勤梅 張晉峰
?
【薪火傳承】
張晉峰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
薛勤梅張晉峰
張晉峰;學術思想;臨證經驗
張晉峰,主任醫師,第五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其在臨床中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博采眾長,將辨病與辨證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診療方案,提高了辨證論治的準確性,增強了療效。擅長于治療各種婦科疑難病證,學驗頗豐。
女性的特殊生理為生殖生理,包括經、帶、胎、產、育,胞宮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其功能涵蓋內生殖器功能,受腎、天癸主宰。腎藏精,主生殖。天癸源于先天,為先天之精,藏之于腎,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養,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物質。人體發育到一定時期,腎氣旺盛,腎中真陰不斷得到充實,天癸逐漸成熟,太沖脈盛,任通沖盛,胞宮藏瀉有時,才產生了正常的經、帶、胎、產,具備了正常產育的生理功能;婦女在絕經前后,腎氣衰少,天癸竭,沖任虧虛,胞宮喪失藏瀉之職,女子失去生殖功能。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以腎氣為主導,由天癸來調節,通過沖任的通盛、相資,由胞宮體現經、帶、胎、產的生理特點,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失調都會引起生殖軸功能失調,則發生婦科諸疾。 臨證以滋陰補腎為大法、調整平衡腎之陰陽,尤以治療月經病、不孕癥效著。
病是對疾病全過程的特點與規律的概括,中醫辨病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綜合分析四診資料,對疾病的病種作出判斷,得出病名診斷的思維過程,病注重從貫穿疾病始終的根本矛盾上認識病情;證是對疾病當前階段的病位、病性等所做的結論,從機體整體反應狀況上認識病情,辨證是對病人的各種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對疾病當前階段的病位與病性等本質作出判斷,并概括為完整證名[1]。徐靈胎《醫學源流論》“欲治病者,必先識病之名”,辨病有助于提高辨證的預見性,辨證是辨病的具體化[2],辨證與辨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中醫學在辨證過程中所取得的四診資料,是靠感官直接觀察而獲得,人們感覺器官直接觀察的局限性決定了四診資料的局限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觀察已從宏觀世界進入到微觀世界,既立足于感官的觀察,又借助于科學儀器,延伸感官的直覺觀察,現代中醫既要基于感官直接觀察,從宏觀、整體上把握疾病的現象,又要應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手段獲得資料,使觀察更科學、更全面[3]。因此老師以為臨證必須中西醫兼顧,既發揚中醫特色即運用整體觀念,對四診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其證候的關鍵所在及證型的主次輕重,并結合先進的儀器和有關檢查,深入地認識疾病,發揮其客觀指標明確,診斷明確,并能進行鑒別診斷的優勢。診治婦科疾病時,通過采集病史、癥狀,結合理化檢查、B超、婦科檢查,確定為某種婦科病,根據全身情況結合婦科生殖器的局部表現進行辨證,并須處理好病證的主次關系[4]。一是舍證從病,見于無證可辨時,二是舍病從證,同時注意辨證中辨病。
臨床辨病辨證的同時融入人工周期療法,即將月經周期分為經期、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四期,根據各個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劑和用藥,調整周期,燮理陰陽,使女性生殖內分泌的周期得到動態協調平衡,如此多維思辨規律達到治療經帶胎產諸疾之目的。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特色所在,婦科疾病的辨證,通過四診收集資料,進行全身證候辨證很重要。《醫學心悟》中之“見微知著”明示機體的某些局部常包含著整體的生理病理信息,通過微小的變化,可以測知整體的情況[1]。
張晉峰老師認為生殖器局部的陰陽、寒熱、虛實等辨證很重要,因此,婦科檢查是臨床辨證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它能更客觀地反映疾病的真實情況。將婦科檢查歸屬于四診中,當屬于望、聞、切診的范疇,使四診的內容更加豐富;辨證的依據更多;辨證的準確性更高;更符合中醫學整體觀及辨證論治的思想。體現了既從整體調治,又從局部病損施治[2]的現代理念。
腎為水火之臟,內寓元陰元陽,能滋養五臟之陰,升發五臟之陽,既為生殖之本,又是臟腑生理活動的先天之本,在五行屬水,居下焦;心者君主之官,神之所舍也,在五行屬火,居上焦,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精神合一。“胞絡者,系于腎”,“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心、腎與子宮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而其聯系的主要途徑是經脈。心主血脈,心氣下降,胞脈通暢,子宮開放,行瀉的作用;腎為生殖之本,藏精,又為封藏之臟,子宮閉闔,行藏的作用,故子宮的藏瀉功能實際上受心腎所主宰[5]。張晉峰秉承夏桂成教授“欲補腎者先寧心,心寧則腎自實”的治病理念,以寧心安神之治貫穿于婦女經帶胎產諸疾治療中,常用鉤藤、郁金、石菖蒲、遠志、百合交通心腎。
復發性流產屬中醫學“滑胎”范疇,其發病率為5%,再發風險約26%。本著“治未病”思想,在治療上重在預防,以流產后、孕前、孕后不同階段分期調治,分為清理胞宮、種子、安胎三個階段論治。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流產后機體處于氣血虧虛、沖任損傷、血瘀停滯聚于胞中的病理狀態,成為再次流產的主要致病因素,故清理瘀血、復元胞宮為治療滑胎的首要法則,予益母生化湯加味以養血活血、祛瘀生新,清理胞宮;“腎主生殖”,“胞絡者系于腎”,若母體腎氣健壯,氣血充實,沖任通盛,則胎固母安,故孕前種子階段宜益氣養血、補腎以預培其損,方用坐胎方;“腎者系胞”,腎系胎,氣載胎,血養胎,孕后及早孕安胎治療,防止流產發生,本階段是重要的治療階段,方用泰山磐石散加減治療,期間檢測HCG、E2、P并定期行B超檢察,動態掌握胚胎發育情況。
[1]朱文鋒.中醫診斷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5.
[2]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43-44.
[3]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20.
[4]王晞星,李源增. 醫苑英華[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655-656.
[5]談勇.百年臨床中醫家·夏桂成[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9.
山西省中醫院婦科(太原 030012)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13
1003-8914(2016)-03-0330-02
(本文校對:趙懷舟20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