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西志 高曉雷 吳運渠 吳運疇 付 航 司 琳 張 齊
?
針灸治療小兒孤獨癥研究近況
吳西志1高曉雷2吳運渠1吳運疇3付航3司琳3張齊3
綜述近兩年針灸治療孤獨癥的相關文獻,提出各種方法治療的同時,應加強患兒的智力開發(fā),鼓勵患兒多聽、多看、多學、多說。家長日常生活中給予患兒小兒推拿治療,捏脊,按揉背俞穴,按摩的同時與患兒多溝通,鼓勵患兒及家長建立治愈本病的信心。
孤獨癥;針灸;研究
兒童孤獨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fā)育障礙性疾病,未經康復治療多數兒童預后不佳,通常表現(xiàn)為終身殘疾,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1]。本病屬于中醫(yī)學“呆病”“郁證”“語遲”等范疇。
趙寧俠等[2]運用針刺配合中藥治療本病,中藥:靜帥康膠囊(天麻、白芍、水牛角、酸棗仁、五味子、郁金、甘草)。聰腦益智膠囊(遠志、石菖蒲、人參、茯苓、肉桂、鹿角膠、桂枝、當歸、干姜、白芍、川芎、甘草)。2.5~3歲每次2粒,3~6歲每次3粒,每日3次;針刺:頭針與體針結合;臨床療效:顯效8例, 有效18例, 無效4例,總有效率86.67%。魯晶等[3]采用針刺結合腦循環(huán)治療儀治療本病,早期教育及語言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每天各1次,3個月1個療程;腦循環(huán)電刺激每次30分鐘,每日1次,每20天休息10天,60次1個療程,針刺每周3次,每針刺10次休息15天,共針30次1個療程。臨床療效顯著。曹震[4]運用頭針五項為主治療本病15例,頭針五項:智三針、四神針、顳三針、顳上三針、腦三針。緩慢進針20mm,留針30~60min,每隔10min行針1次,平補平瀉。每日針刺1次,治療5d休息2d,4個月為1個療程。15例孤獨癥患兒中,顯效2例,有效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73.33%。熊宇航[5]采用頭穴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本病,患兒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加用頭穴針刺治療,針刺區(qū)域選擇如下。①額區(qū):針對智力活動、記憶能力、情感反應等;②顳區(qū):針對語言、學習記憶障礙;③枕區(qū):對視覺障礙;④枕下區(qū):針對平衡障礙;⑤頂區(qū):針對運動、感覺障礙。常規(guī)消毒后針體與皮膚呈15°進針至帽狀腱膜下,深度約為10~15mm,留針6~8h。留針期間每隔1h捻轉1次,直至出針。唐 強等[6]頭穴叢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康復訓練:由自閉癥培訓學校的專業(yè)人員對其進行康復訓練,頭穴叢刺:按于氏頭穴七區(qū)劃分法選區(qū),進行叢刺長留針。智力活動、記憶能力、情感反應等缺陷取額區(qū);語言、學習記憶障礙取顳區(qū);視覺障礙取枕區(qū);平衡障礙取枕下區(qū);運動、感覺障礙取頂區(qū)。針刺方法:同常規(guī)頭針,但留針6~8h。留針期間每隔1h捻轉1次,直至出針。曾海輝等[7]運用靳三針療法輔助治療本病,靳三針治療,主穴: 頭四項,舌三針與定神針交替,手、足智針交替。頭四項包含: 四神針,腦三針,顳三針,舌三針。每日1次,每周治療 5 次,120 次為 1 個療程,6 月內完成整個療程。臨床療效:顯效14例, 有效10例, 無效6例,總有效率80%。
陳淑娟等[8]研究姜黃素對孤獨癥鼠行為及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 表達的影響, 姜黃素干預后,孤獨癥鼠社交行為較干預前次數增加(P < 0.05),社交行為潛伏期縮短(P <0.001),重復理毛行為累積時間減少(P <0.01); 姜黃素干預后孤獨癥鼠大腦顳葉皮質 BDNF 陽性細胞積分光密度(IOD) 值較干預前增加(P <0.05)。尹曉娜等[9]探討孤獨癥患兒血清中鞘脂類代謝產物水平及其與臨床診斷量表的相關性。結論:孤獨癥患兒血清中PSO和S1P含量與正常兒童存在明顯差異,提示鞘脂類代謝異常可能與孤獨癥有一定關聯(lián),且二者對孤獨癥有較好的診斷價值,ROC曲線確定的最佳臨界值分別為44.883和47.678。俞志凌等[10]探討 G 蛋白偶聯(lián)受體 37 與兒童孤獨癥的關系,兒童孤獨癥的發(fā)病可能與血清中 GPR37 表達有關,GPR37 的表達水平可能作為孤獨癥嚴重程度的指示因子。
陸崢榮[11]指導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訓練,通過對孩子正在從事的活動進行描述,為孩子示范如何運用主動的語言。在和孤獨癥孩子溝通時,運用豐富的手勢和激動的、夸張的表情是很有用的。通常歌曲里,語句簡單,有重復的詞語,有孩子喜歡的節(jié)奏,因此歌曲對刺激孩子的早期語言很有用。給孩子唱歌時,唱一句,留下最后一個詞不要唱出留給孩子等他說出。有適當的溝通方法替代問題行為或不適當的溝通方法非常重要。在語言訓練過程中,一定將孩子的行為控制住, 兒童與教師的配合才是做個別語言訓練的前提,任何訓練只有在孩子情緒、行為穩(wěn)定的情況下才能進行。 注意訓練的步驟一定要明確、有順序,節(jié)奏不宜太快。訓練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程度,要求不能太高,以免欲速不達。張俊等[12]采用聽覺統(tǒng)合訓練治療本病,聽覺統(tǒng)合訓練的治療周期為10d,每天2次,每次聽一張光碟,每次30min,兩次間隔在4~6h,訓練安排在獨立的房間,房間保持安靜,透光度良好,防止患兒出現(xiàn)恐懼等不配合治療行為,主要訓練方法:①訓練開始時輸出音量為正常的50%,兩耳音量相同;②訓練至第2張光碟中段時,輸出音量調整為正常的70%,兩耳音量相同;③訓練由第3張光碟開始至第10張光碟結束時,輸出音量為正常設定的85分貝,兩耳音量相同;④訓練由第11張光碟開始至第20張光碟結束時,左耳輸出音量為正常的70%,右耳音量維持正常值,目的是加強聽覺中樞的訓練。臨床療效滿意。國外研究認為聽覺統(tǒng)合訓練宜在前次聽覺統(tǒng)合訓練結束半年后進行下一次訓練,也將對此進行持續(xù)臨床觀察,了解兩次或多次聽覺統(tǒng)合訓練療程對孤獨癥兒童癥狀改善的作用。
本病單一的治療方法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目前各種方法有互相融合的趨勢。針對孤獨癥患兒,的特點進行了語言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音樂治療等多個方面的訓練,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13]。目前為止,本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處在探討階段,難以治愈,相關文獻不足,本病的治愈率低,筆者認為,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優(yōu)勢明顯,在各種方法治療的同時,應加強患兒的智力開發(fā),多做活動和功能訓練,常曬太陽,反復訓練語言功能,鍛煉溝通能力。鼓勵患兒多聽、多看、多學、多說。鼓勵患兒及家長建立治愈本病的信心,囑咐患兒家長樂觀積極的影響患兒,飲食應易于消化吸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必需微量元素。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預防受涼引起的感冒咳嗽。家長日常生活中給予患兒小兒推拿治療,捏脊,按揉背俞穴,按摩的同時能與患兒多溝通,使患兒早日康復。
[1]Abrahams BS, Geschwind DH.Advances in autism genetics:on the threshold of a new neurobiology[J].Nat Rev Genet,2008,9(5):341-355.
[2]趙寧俠,王成. 針刺配合中藥治療孤獨癥療效觀察[J].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4,30(2):95-96.
[3]魯晶,付朝杰,謝慧,等. 針刺結合腦循環(huán)治療儀在孤獨癥中的應用[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15(20):59.
[4]曹震. 頭針五項為主治療孤獨癥15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3,5(1):37-38.
[5]熊宇航. 頭穴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度兒童自閉癥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6):95-96.
[6]唐強,張春艷,王艷,等. 頭穴叢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度兒童自閉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3):252-253.
[7]曾海輝,陳爽,楊小琴,等. 靳三針療法輔助治療兒童孤獨癥 30 例臨床觀察[J]. 中醫(yī)兒科雜志,2014,10(2):47-48.
[8]陳淑娟,姜志梅,張士嶺,等. 姜黃素對孤獨癥大鼠行為及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表達的影響[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5):1187-1189.
[9]尹曉娜,林麗麗,王涵,等. 孤獨癥兒童血清鞘脂類代謝產物水平的對照研究[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2):135-136.
[10]俞志凌,宮建,于嵩,等. G 蛋白偶聯(lián)受體 37 與兒童孤獨癥關系[J]. 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4,30(3):324-325.
[11]陸崢榮.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訓練[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274-275.
[12]張俊,張勤良. 聽覺統(tǒng)合訓練對孤獨癥兒童康復效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3):321-322.
[13]鄒小兵.孤獨癥的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8,23(3):170-172.
1.河南省太康縣成人中專附屬醫(yī)院精神病科(太康 461400);2.山西省運城市精神病醫(yī)院精神病科(運城 044000);3.甘肅中醫(yī)學院碩士研究生2012級(蘭州 73002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44
1003-8914(2016)-03-0388-02
(本文校對:劉言言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