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徐才偉 余 宇 白久泉 葉偉強 鄧友章
?
電針結合手法按摩治療頸椎病
陳偉1徐才偉1余宇1白久泉1葉偉強1鄧友章2
目的用電針結合手法按摩治療各型頸椎病,評價其療效。方法應用電針結合手法按摩治療310例各型頸椎病。結果本組310例,其中優254例,占81.93%;良32例,占10.32%;可19例,占6.13%;差5例,占1.62%。優良率為92.25%,療效滿意。結論電針結合手法按摩治療頸椎病,療效明顯,操作安全,適宜于臨床廣泛推廣。
電針;手法按摩;頸椎病;中醫外治療法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頸椎骨關節、軟骨及其相連筋膜、韌帶、肌肉等退行性病變和繼發性改變,而導致頸部脊髓、血管、神經根受壓,局部軟組織損傷、充血、水腫,造成結構和功能上的損害,而引起相應疼痛、麻木、眩暈、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癥狀的病變[1]。自2001年1月—2011年7月以來,筆者運用電針結合手法按摩治療各型頸椎病310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310例,男195例,女115例;年齡21~66歲。病程最短3天,最長2年,均依據臨床癥狀、體征及DR、CT、MRI片、經顱彩色多普勒檢查確診。其中頸型頸椎病68例,神經根型頸椎病95例,椎動脈型頸椎病39例,混合型頸椎病108例。
1.2治療方法
1.2.1電針治療[2]針刺主穴:頸部夾脊穴、阿是穴。配穴:頸項痛加風池、大椎、新設;肩痛加肩井、肩髎;上臂痛加臂臑、手五里;前臂痛加曲池、手三里;手指麻木加合谷、落枕、列缺;肩胛區痛加中渚、后溪;頭暈頭痛加上星、百會、太陽、印堂;下肢無力加足三里、懸鐘;惡心、嘔吐加中脘、足三里、內關;耳鳴、耳聾加太溪、耳門。針刺得氣后,接上北京生產的“多用電子穴位探測治療儀”的電極,中至大強度刺激,留針30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1.2.2手法按摩治療基礎手法:(1)用手掌摩法、掌側滾法放松頸肩、上背部、上肢肌肉5~10min。(2)用拇指指腹一指禪手法對頸椎棘上、雙側棘旁進行揉法、分筋、理筋治療,從枕部至大椎反復進行數遍。(3)用拇指按、揉,雙手捏、拿等手法放松雙側斜方肌,從雙側枕骨粗隆至肩數遍。(4)用輕柔捏、拿手法放松胸鎖乳突肌,雙側數遍。(5)對頸三角部(頸外側斜方肌前、胸鎖乳突肌后這一部位)施以輕手法按揉、分筋理筋手法,尤以肌腱韌帶附麗處,腫脹、突起、壓痛放射點等處,從頭至雙肩井部反復數遍。(6)用拇指指腹按、揉、撥雙肩胛骨處肌肉及肩胛骨內上緣提肩胛肌止點處。(7)點穴法:用指腹點顫風池、風府、大椎、肩井、天宗、缺盆、曲池、列缺、合谷、內關、外關等穴位。加減手法:(1)頸肩痛甚,頸部活動疼痛受限者,可彈雙側背筋,斜方肌外緣(肩部橫梁筋),力度以彈起為度,不可過大。(2)有頭痛頭暈、耳鳴、視力下降、惡心、肢軟乏力者,可采用刮眉棱骨,即用中指指腹沿眼眶上從攢竹穴,經魚腰穴推至絲竹空穴;點印堂、太陽、頭維、神庭、百會、四神聰、腦戶、聽宮、聽會等穴;用指叩法(指針)沿督脈、膀胱經從前至后叩擊頭部數遍。(3)若頸椎棘突偏歪即頸椎旋轉移位可采用定點旋轉扳法[3]。即病人坐矮凳上,以頸椎左旋轉移位為例,醫者可用右前臂托住病人下頜骨體部,向上穩妥牽引頸椎,使頸椎失穩,向右稍作旋轉(幅度45°左右),左手拇指同時向右推壓患椎椎板,常可聽到彈響聲。若向右移位,醫者左、右手交換施術。由于該法用力不大,針對性強、旋轉范圍小于生理活動范圍,因而是安全的,易于施術。
1.3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骨傷科痛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頸椎病的療效評價標準。優:原有癥狀體征消失,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無頸椎病相關的主訴,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良:原有癥狀體征改善,頸肩背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有間歇性不適,但對工作無明顯影響;可:自覺癥狀有改善,但日常活動受限;差:與治療前相比無改善,甚至加重。
本組310例療程7~31天,平均13.4天。其中優254例,占81.93%;良32例,占10.32%;可19例,占6.13%;差5例,占1.62%。優良率為92.25%。
頸椎病目前治療方法一般分為非手術治療(中醫理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通常是指臭氧+射頻熱凝消融術,此方法雖不像手術那樣創傷大,但它終究是一種侵入性療法,易損傷頸脊髓及脊神經,操作難度較大,病人也不會輕易接受。手術治療頸椎病就更要慎重,一為創傷大、操作復雜,對手術者的要求高;二為適應癥小,不能大范圍推廣;三為費用高,一般患者難以承受。所以對頸椎病的治療最常用、最實用、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要數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中又以電針配合手法按摩最有特色。針刺療法是根據中醫基本理論,運用“四診”“八綱”辨證施治的,正如《靈樞·壽夭剛柔》所曰:“審之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在配穴處方上又以經絡學說為指導,根據病證,以循經取穴為主,這樣所配伍的穴位治療起來就更加科學、有效。而電針是在普通針刺的基礎上安上電子穴位治療儀來施針的,這樣不僅增加了針感刺激,也加強了經絡感傳,能更好的通經活絡,使經氣運行通暢而達到痛止,即所謂的“通則不痛”。手法按摩乃中醫藥之重要組成部分,為自然療法極具價值的內容之一,以其能祛病健身,集防、治、康復、養生于一術,為廣大患者所樂于接受。清《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曰:“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于舊也。但傷有輕重,而手法各有所宜,或未盡其法也。”千百年來,手法按摩以其獨有的特色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應用,對中華民族的身心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在施用這組手法時十分著重指法的應用,特別是大拇指,其意有二:一為拇指接觸面小,壓強大,作用力易于深透,且能深入到頸部細小肌肉間隙進行治療,力達病所,從而使治療部位針對性更強;二為由于拇指羅紋面感覺靈敏,因此在治療時還可感知到肌肉、筋膜、韌帶和骨關節細小變化,并根據這些變化確定治療重點、調整治療方法,做到法隨證變、重點突出[5]。這組手法又分為基礎手法和加減手法,其基礎手法的操作一般都是按棘上、棘旁、頸外側三角、肩背部的順序進行,而每部又是沿肌肉、肌腱、韌帶的走向從起止點向下反復操作,同時還兼顧彈拔、疏理與局部病灶相關聯的組織,使其減少對病變組織的牽拉刺激,這樣疼痛就能更快的減輕了。基礎手法后,再根據病情及辨證結果適當添加一些手法,或點按一些穴位,或行定點旋轉復位法,均依次而行,條理清晰、次序井然,從而達到手法按摩治療的最佳效果。
總之,電針結合手法按摩治療頸椎病,療效明顯,操作安全,適宜于臨床廣泛推廣。
[1]李先樑,陳學忠.實用推拿治療[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65-70.
[2]鄭先達,徐嘉美.實用傷科針灸按摩療法[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9-128.
[3]馬樹泉,藍世隆.頸椎病中醫新療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03-2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骨傷科痛癥診斷療效標準[S].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189-190.
[5]杜懷斌.杜氏手法治療頸椎病的特點[A].眉山市中醫院.四川省第八屆中醫骨傷科學術年會,眉山:四川省中醫藥學會,2000.
1.四川省新津縣中醫醫院骨傷科(成都 611430);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都 610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3.045
1003-8914(2016)-03-0389-03
(本文校對:劉言言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