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郭 奇
核心提示:“扶貧攻堅,電力先行。”這不是一句口號,在公司各單位的定點扶貧村里,這是一項項扎實的舉措,一個個正在發生的故事。
誓讓村里富起來
文_郭 奇
“村里孩子淘,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爺爺奶奶又看不住,成天在外頭跑。七八歲的孩子上樹、翻墻頭溜得很,你看這是原先表箱的位置。”9月20日,筆者在封丘縣王村鄉盛水源村采訪扶貧工作,村委會主任劉士源一邊指著村里一處墻上的印跡,一邊對筆者說:“小孩兒們可不會顧忌這些東西帶不帶電,追得急了,他們甚至敢腳踩到箱蓋兒上往下蹦。”筆者目測了一下圍墻和原表箱的位置,心中不禁為那驚險的一幕感到后怕。
“這還不算完!”劉士源又帶著筆者來到村里的小路間,手從一排房子揮向了路對面的另一排房子。“以前,村里人蓋新房后,為了圖省事直接從父母家拉一根電線自己就用了。一到夏天,孩子們拿著長竹竿捕蜻蜓,經常碰斷電線!”
“不過,現在就沒有這種事了。”劉士源話鋒一轉,高興地說道:“這多虧了許書記!”
劉士源提的“許書記”名叫許久星,是新鄉供電公司的一名中層干部,他既擔任過豫北地區首座500千伏變電站一次設備檢修的負責人,管理經驗豐富;又擔任過該公司集體企業的經理,在開拓市場方面很有經驗。今年4月,為了支援全市扶貧工作,他被委派到水源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兼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作為供電公司來的援村干部,許久星第一件關心的事自然就是村里的電網。看到眼前的情況,許久星更是打定主意——扶貧要先從村里的電網改造開始。
許久星積極向新鄉公司反映情況,申請資金對村里用電設施進行了改造。“改造時,一方面考慮提升全村供電質量,解決‘低電壓’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兼顧安全和美觀。”許久星后來告訴筆者。
“你看,村里的電線現在規整多了,方方正正的表箱和橫平豎直的絕緣護管錯落有致,既安全又賞心悅目!”劉士源高興地說。
村里電網改造完成后,許久星的工作重心隨即發生轉變——讓村民富起來。
這是個不小的難題。“盛水源村地勢不占優,既發展不了河灘旅游,也組織不起來交通運輸。我們也曾搞過規模養殖、大棚蔬菜種植等,但都因為銷路不暢,最后無奈放棄。”劉士源說。
許久星和村委會同事一起積極尋找全村的脫貧之道。“我們一邊認真研讀扶貧文件找政策,一邊廣泛搜集信息。新鄉公司領導也十分關注村里的扶貧情況,不斷為我們出謀劃策。”許久星說。
最終,許久星和村委會確定種植火龍果項目。火龍果在種植當年及次年屬于培育期,第三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時,火龍果的畝產量達3000~5000斤,目前市場的采摘價是每斤最低20元,一畝地的毛收入可達6萬~10萬元。而且,進入盛果期后,火龍果的經濟壽命可以維持20年,對投資者的收益有很好的保障。
“為穩妥起見,我通過長垣縣供電公司張三寨供電所所長與長垣一個基地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系。5月17日,我們村干部進行了實地考察。”許久星說。
在許久星的帶領下,村委會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評選出貧困戶并上報,以申請撥付項目資金;加班加點搭建種植大棚,并著手育苗;聯系縣工商局在最短的時間內辦下了火龍果經營合作社的營業執照。
如今,許久星每天最關心的事就是火龍果的種植情況,大多數時間他都卷著褲腿兒忙碌在種植大棚里。“我要在這里干到2018年,到時候火龍果也該收獲了。相信通過我和大家的努力,一定能讓村里富起來!”在火龍果種植大棚里,許久星一邊指揮大家安裝滴灌裝置,一邊充滿信心地說。
“希望你們以后多給我們的火龍果做做宣傳!”采訪結束時,許久星對筆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