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湯知日 周孝斌 楊若婷
一種低功耗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設計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湯知日 周孝斌 楊若婷
本文設計采用的是CSMC 0.18um的標準CMOS工藝技術,利用MOS管代替現有基準源電路中的電阻從而達到減小功率的目的,并且利用兩類不同電壓各自的溫度系數相反,使得輸出總電壓的溫度系數得到補償,極大地降低了輸出基準電壓的溫度系數。仿真結果表明,該電路在1.5V的電源下,在-40~90℃之間,可以實現電路快速啟動,并且輸出基準電壓為0.5996686V,溫度系數為17.254ppm/℃,線性度為430.8ppm/V,啟動時間約為70us,功耗僅為217nA,版圖面積約為0.0495mm2。
CMOS工藝;基準電壓;溫度補償;快速啟動
在如今集成芯片規模越來越大的信息化社會中,特別是SOC系統中,功耗已經成為一項與性能、面積同等重要的指標,低功耗產品的設計會帶來許多便利[1]。帶隙基準模塊是絕大多數SOC系統都需要用到的模塊,用來提供穩定的電壓或者電流輸出,它的性能影響著整個系統工作的性能。隨著人們對于電子產品要求的逐漸提高,低功耗基準電壓模塊的設計已成為必然。
本次基準帶隙電壓源的設計基于CSMC 0.18um的標準CMOS工藝,設計了一種工作在亞閾值區的極低功耗的CMOS帶隙基準源電路,包括啟動電路、差動放大器、電流源子電路以及偏置電壓子電路。本設計不包含雙極性晶體管和電阻,在減小面積的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功耗。
本設計是利用MOS管工作在亞閾值區的特性構成的。當MOS管的柵源電壓小于閾值電壓,但是足夠在硅表面形成耗盡區時,MOS 管工作在亞閾值區[2]。具體在當Vds較大時,工作在亞閾值區的MOS管的電流電壓特性如下:

本設計帶隙基準源的原理電路分為啟動電路、核心電路和偏置電壓子電路三大部分,其中核心電路由一個放大器和電流源子電路組成[3],如圖1所示:

圖1 帶隙基準源電路原理圖
電流源子電路采用自偏置的技術,用一個工作在深三極管區的MOS管電阻MR1代替傳統的電阻R,產生一個電流Ip,偏置電壓子電路通過PMOS電流鏡電流,并且產生一個基準電壓的輸出偏置電壓子電路由一個MOS管和兩個源極耦合對構成。在偏置電壓子電路中M3~M7的柵極和源極兩極電壓和電流源子電路中的MR1構成了一個閉環的形式。除了MR1所有的MOS管都工作在亞閾值區。

上式給出了VREF與柵源電壓 VGS4、熱電壓 VT以及晶體管尺寸比的關系。其中,η=1+Cd/COX是亞閾值斜率因子,K3、K4、K5、K6和K7分別是M3、M4、M5、M6和M7管的寬長比。閾值電壓與溫度系數的關系式為:

其中,VTH0是絕對溫度為 0 K 時的閾值電壓,κ是VTH的溫度系數。從上面可以得到,閾值電壓 VTH與溫度成反比例關系,熱電壓 VT與溫度成正比例關系。因此可以通過調整晶體管的尺寸將上面兩式所表產生的正、負比例效果相抵消,得到零溫度系數的輸出電壓

該電路中各個主要晶體管的寬長比由表1給出:

表1 電路主要晶體管參數
2.1 溫度系數
在1.5V電壓驅動下,從-40到90℃進行溫度掃描,TC僅為17.25ppm/℃。其中在t=27℃,VREF=0.5996686V 。溫度掃描波形如圖2所示:

圖2 溫度掃描波形圖
2.2 電源抑制比(PSRR)
在1.5V電壓驅動下,加入1V的噪聲干擾,仿真結果為:在0Hz時,電源抑制比為67.39dB,在1KHz時,電源抑制比為58.31dB,如圖3所示。
2.3 啟動時間
電源驅動經過5us上升到1.5v,整體電路啟動時間約70us,如圖4所示。
2.4 功耗
在1.5V的驅動電壓下,功耗電流僅為217nA,功率僅為325nW。

圖3 電源抑制比波形圖

圖4 啟動時間波形圖
2.5 不同工藝角下性能參數對比
在相同1.5V電壓下,電路在不同工藝角下的參數總結,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工藝角下的仿真參數
在版圖布局中,將每個模塊都獨立分開,分別進行版圖的繪制;再結合設計經驗,將NMOS襯底接地,PMOS襯底接高電壓,版圖最外圍為地線,方便各模塊接地需要。版圖設計如圖5所示:

圖5 整體版圖
其中,MR1的版圖為了匹配尺寸改為并聯結構,節約了空間。此外,根據Aether軟件提供的網格數據可以得到,該設計版圖的整體電路面積約為0.05mm2(263um*188um),滿足設計要求。
在RCE界面設置用于后仿真的配置文件如圖6所示:

圖6 寄生參數配置文件
RCE參數提取后,創建一個symbol進行電路的后仿真,如圖7所示:

圖7 后仿真電路圖
后仿完成后將結果與前仿對比,其結果近似相同,表明版圖的布局匹配很成功。前仿與后仿的結果比較如表3所示:

表3 前仿與后仿結果對比
本文采用CSMC 0.18um的標準CMOS工藝技術,仿真結果表明,在1.5V的輸入電源下,-40~90℃之間,該設計可以實現電路的快速啟動,啟動時間約為70us,且輸出基準電壓為0.5996686V,溫度系數為17.254ppm/℃,線性度430.8ppm/V,功耗僅為217nA,版圖面積約為0.05mm2。
[1]吳文蘭,邢立冬.帶隙基準源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微計算機信息,2010,26(6):186~188.
[2]趙玉迎,厚嬌.低功耗CMOS帶隙基準源[J].電子世界,2015(23):27~30.
[3]張小瑩.低壓低功耗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設計[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2009:29~32.
[4]王國瑞.高性能帶隙基準電壓源的分析與設計[D].吉林:吉林大學碩士,2010:32~37.
[5]瞿美霞.CMOS帶隙基準源的研究與實現[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1~2.
This design uses CSMC 0.18um standard CMOS process technology, which use MOS instead of resistance in the existing voltage reference circui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power. What’s more, it uses opposite temperature coef fi cient of two different voltage types to make temperature coef fi cient of total output voltage compensated and to reduce the temperature coef fi cient of output voltage reference great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implement quick start in the 1.5V between -40~90℃ and output voltage reference is 0.5996686V, temperature coef fi cient is 17.254ppm/℃, linearity is 430.8ppm/V, start time is about 70us, power consumption is only 217nA, the layout area is about 0.0495mm2.
CMOS process; voltage reference; temperature coef fi cient; quick start
湯知日(1994-),男,安徽蕪湖人,大學本科,現就讀于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周孝斌(1994-),男,浙江紹興人,大學本科,現就讀于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楊若婷(1994-),女,四川成都人,大學本科,現就讀于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