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琿

約瑟夫·坎貝爾及其著作《千面英雄》
幾年前,我接觸到約瑟夫·坎貝爾時,仍把他當作神話學的大師。現在知道,其實他與心理學有很深的淵源。他從神話入手,揭露人類的原始意象、原型與他所處的生活、心靈的關系。可能他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就像我們這個時代的巫師一樣,解釋了一種龐大而又統一的意識系統,將其中與此相關的奧秘,用詩意和哲理的語言呈現出來。而這個呈現的閱讀感受,是一個開天眼般喜悅的過程。
在坎貝爾看來,全世界各地的原始神話無外乎都講一件事情——領導著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英雄,將要如何受到啟示,承擔起這個命運。在天助的情況下啟程前往探測那未知之路。他可能被這未知之路上的魔怪打倒,這魔怪是他本人的心魔,也可能是外界各種各樣的顯現。
但是堅定而純然的意志會將這些幻境一一克服。受到啟示,戰勝困難,將新的經驗帶回給他的民族,這是人類自身的繁衍,生生不息。這是人類去解釋歸納他們的道理,一種高度濃縮后的故事。但故事中卻有強大的驅動力,既給人安慰,也讓人知道世事的兇險,但唯有英雄可以抵御。英雄既可以是一個地區、整個民族的英雄,我們也可以把降臨這個世間的凡人視作他對自己未知生命歷程展開的歷險。事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一段偉大的冒險,你向一個人開放心理,開放你的愛,你進入一個新的集體,或者進入一個新的城市,莫不是在踏入一個未知的兇險中,會恐懼和害怕。但恐懼和害怕卻幫不了你戰勝和克服這些未知,唯有愛和信心,還有那種打開的意愿才有踏上征途的英雄,才能夠把你變成英雄。
英雄的歷程必經的規律是可以被總結出來的,莫不經歷了被召喚、啟蒙,包括他自己拒絕、接受、歸來這些過程。如果你可以對這些階段加以識別,你也將會對自己必然會擁有的困難有所了解,有所準備,如果你知道這一切別無選擇,你便會更加義無反顧。
弗洛伊德發現了人從一降生,便有這樣的欲望——想要回到母體子宮的欲望,我們生命的前半場很多的沖突還有滯留,都是由于這樣的一個需要而起的。比如說希臘神話故事里阿波羅追逐達芙妮的故事,最后變成達芙妮的那個女子,就是因為恐懼,無法脫離她自己父親的懷抱,拒絕新的愛的到來,最后她變成了樹。因此走向一段親密關系,是日常生活中經歷的一段偉大冒險,這需要自己放下很多固有的東西。
人生上半場的喪失是脫離自身的脆弱、依賴、熟悉和溫暖,庇護的喪失,趨向著獨立。下半場卻意味著要接受自身的衰老,這種殘酷的喪失感受,要對作為生物系的自我去臣服,臣服于天地間最偉大的規律,讓出自己的位置,并承認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前,因此要不斷把那種向外追逐的目光,不得不看向自己的內在,以此去了解自己,做好跟自己的對話,做好自己的準備。到了這個階段,人們會開始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人生下半場,我要做什么?我到底想把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什么事情上,我才會感到滿意,我才不會覺得枉來此世一遭?因此,對于存在意義的尋求,會成為下半場最最重要的命題。
這依然是英雄要面臨轉換時的心理旅程,不肯傾聽自然的聲音,拒絕就會消耗精力,你拒絕臣服就會消耗精力。弗雷澤的《金枝》里面有一段現在看來很駭人的聽聞:在一些國度,那些已經趨于年老體衰的國王是要被絞殺的,就是因為他們代表了上帝神授、給了他們神權,一旦身體體征出現了衰老、衰敗跡象,無法再帶領族人去面對、戰勝大自然的所有挑戰,他們的族人就會因為恐懼一定要把他們殺死,然后重新選擇一個具有非常力量象征的國王,帶領族人面對殘酷的生活。——把國王殺掉的做法在有些國家一直持續到19世紀初。
在這個規則之下,其實這就是萬事萬物非常公平的法則。所以坎貝爾說了,英雄首先是一個自覺服從的人,服從于這個天地間最偉大規則的人,服從命運、規律的人,在服從中找到最安適的位置。在克里特半島的故事里也是,那個國王是因為違背了對波塞冬的諾言,因為他的貪婪,占有了這只美麗的公牛,從而使得他的妻子被波塞冬唆使了,迷情于這只公牛,結果生下了那個怪物,所以真正的罪責還在于國王自身,他被自己的貪欲降服了。對于克里特半島,他是非常好的國王,公正,帶來了繁榮,可是作為這樣的英雄,他也有對自己權力濫用的事情,受到了懲罰。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仍然也是英雄怎么去面對他的使命、他的轉變?當你已經擁有了之后,在下一個階段發生了那個挑戰,你怎么去面對這種轉變?所以坎貝爾給我一個最最重要的啟示是:人從出生開始,他就是不斷地在接受一個又一個的改變、蛻變的過程,這可能就是坎貝爾說的循環往復、輪回重生。
埃里克森是非常偉大的心理學家,他提出人生有8個階段:嬰兒期(0到1.5歲)、兒童期(1.5~3歲)、學齡初期(3~5歲)、學齡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25歲)、成年期(25~65歲)、成熟期(65歲以上)。每個階段都有他所面對的課題,嬰兒期是信任和不信任的沖突,在25歲到65歲之間,要面對的是生育、繁衍和如何專注自我的主題。這8個主題整個貫穿人的一生,這就意味著在某一個階段完成某一種主題之后,你就要開始把原來已經擁有的、非常強悍的東西否定掉,放下,再開始新的出發。沒有這個過程,英雄就是被自己的欲望,或者恐懼限制,就會遭遇失敗,就會被所謂的心魔吞噬。這樣的隱喻對普通人是非常有價值的。所謂英雄獲得神的啟示,有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力量出現在他周圍的時候,就是因為他敢于面對這個未知,哪怕這個未知是非常讓人害怕的,他敢于面對的時候就獲得了那些神助。告別自己舊有的能力,去放下、克服,持續終生地學習,是每一個人的英雄之旅。從這個角度來說,人類現代意識逐漸地覺醒,也是在不斷地拋棄。在當代,其實人類處在不斷拋棄神的過程。現代技術確確實實幫助了人,讓人們越來越不依賴于神了,人類敬神的過程越來越少。
如果我們不能謹記生命的規律,只依賴技術,就失去了對自然的敬畏,也消除不了對死亡的焦慮,會使得恐懼深深地控制你。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也恰恰擁有了一種可以真實地做自己英雄的一種可能性,因為技術會支撐你擁有這種能力。如果你能夠依傍,重新回到自己的內心,接受這樣一個每一個人必經的英雄之旅的話,這就是回到你的自身,成為自己的那個神、成為自己的英雄過程。
約瑟夫·坎貝爾及其著作《千面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