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飯的時候,6歲的女兒突然問我,“媽媽,你今天玩得開心嗎?”
我愣住了,這是我常常在晚餐時問她的問題呢。突然被小小的女兒這么一問,我恍惚感覺我們的角色被調換了。
“你呢?”我反問她。
“你說呢?”她有點忍俊不住地笑了。
原定早上起來去爬凌云山,結果頭天晚上一直刮風,早上起來發現窗外在飄雨雪。想到明天就要乘飛機回深圳上班,我就不免打起了退堂鼓。如果在家里烤火、搶紅包、看電影、吃零食、跟女兒一起讀漫畫書、講故事、涂《秘密花園》,不是也很愜意嗎?
然而,女兒堅決不同意,說那些每天都可以玩,雪不是每天下。老公也決定風雪無阻,畢竟老家很多年沒下過雪了。于是,我們一家人全副武裝出發了。開出市區,轉到山路,車子緩緩地向茫茫的山林進發,原本壯實的凌云山因為有了雪的彌漫,比平時多了一份輕盈和柔軟。隨著山路盤旋上升,雪花越來越大顆,雪花的形狀越來越清晰,飛舞著,迎車窗而來。我的心仿佛也在雪中起舞,莫名的快樂充盈著小心臟,我忍不住哼起了老歌《塞北的雪》。
老公給女兒出了個謎語:“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老公還沒說完,女兒就猜出了答案。
女兒開始吟誦雪花詩,“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叢林就不見。”我發現她把“蘆花”改成了“叢林”。
仰起臉,讓輕柔的雪花飄在臉上,用舌頭輕嘗雪的清洌,用指尖在積雪畫一顆心,搖動樹枝讓雪紛紛飄落,將雪揉成一團放進某人的帽子里……女兒不小心摔了一跤,愛干凈的她平時肯定會苦惱褲子臟了,今天卻只是快樂地喊:“媽媽,我把雪踩臟了!”
老公在微信里發圖寫打油詩:“久有凌云志,重上凌云山,不見溪潺潺,只見雪翩躚。”女兒用樹枝在積雪上邊畫邊說:“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枝椏,我來畫娃娃,太陽出來都不見。”
原來,過春節,除了吃臘肉、搶紅包,還可以賞雪、吟詩、畫畫。
原來,過日子,除了菜米油鹽醬醋茶,還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所有微小的事物都潛藏驚人的美。
睡覺前,女兒說明天還要去玩雪。明天,雪肯定會融化,不見蹤跡。然而今天的快樂,卻深深地印在心里。
我和女兒躺在被窩里,打開“為你讀詩”微信公眾號,我們一起聽三年級的小學生陳皓岳朗讀《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你只是虛度了它。無論你怎么活/只要你不快樂,你就沒有生活過/幸福的人,是他從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到快樂,每一天都不拒絕/自然的饋贈!
這樣的時刻,我成了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