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暢婉潔

在清理“僵尸企業”過程中,山東不僅率先進行摸底統計,還主動加碼去產能。
“山東各市提報的有448家,其中,處于停產狀態的占80%。”2015年年底,在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下簡稱“山東經信委”)組織的一次“僵尸企業”初步摸底中,448家是此次摸底的數據。
對于山東而言,只有積極穩妥地處置“僵尸企業”,在去產能方面取得實效,才能換取未來可持續增長的空間。在清理“僵尸企業”過程中,山東不僅率先進行摸底統計,還主動加碼去產能。
“人員和債務是清退‘僵尸企業的兩大難題。”接受《民生周刊》采訪時,山東省經信委主任錢煥濤說,作為地方要做好摸底、上報工作,至于下一步如何處置,仍要看中央接下來的配套政策。
“448家”是誰?
“448家僵尸企業具體是誰?這份名單能否公布?”采訪中發現,“僵尸企業”的名單顯得格外敏感。“名單現在不能公開,屬于機密。”山東經信委辦公室主任孫科順說,一旦公開,對地方和企業的影響都太大了。
“這個問題不只記者在問,銀行方面也在打聽。”談及利害關系,錢煥濤解釋說,“銀行方面也找我們要這個名單,現在不能給他們;如果給了他們,企業的貸款立刻就會受到限制,企業立刻就會破產。”
不過,孫科順透露,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和工信部產業政策司聯合開展了在全國范圍摸底,山東的這次摸底是其中一部分。
關于448這個數字,錢煥濤坦言,由于“僵尸企業”概念剛提出不久,各地對其標準和未來的政策還把握不準,在提報時還有一定的顧慮,實際存在的“僵尸企業”應當多于目前提報的數量。
為了這次摸底,山東省經信委發布的《關于開展“僵尸企業”有關情況調研的緊急通知》中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標準,其中,“僵尸企業”是指雖無望恢復生氣,但由于獲得放貸者或者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閉的負債企業。具體包括以下三種類型:企業還在生產經營,但效益低下,利潤不夠支付企業信貸利息,主要標志是持續虧損、資產負債率高;企業已停止經營活動半年以上,主要標志是半年以上未上繳增值稅;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基本處于停頓狀態,主要標志是企業暫停用電容量。
“基數弄不清,就沒法出政策。”談及摸底的意義,孫科順說。為了摸清準確底數,山東省經信委還將對17個市進行進一步調研。
“和其他省份相比,山東比較典型。”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鄧相超對《民生周刊》記者說,山東“僵尸企業”的問題還較為嚴重。大型國企較多,“僵尸”問題較為復雜。
近年來,鄧相超幾乎走遍了山東省各市各級各類的高新區、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等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園區基地,他發現“僵尸企業”現象在各個園區基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主動加碼
清理“僵尸企業”的背后是去產能,在去產能方面山東表現很積極。
談及產能過剩的危害,錢煥濤說,當前,產能嚴重過剩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毒瘤,嚴重危害著工業經濟機體健康,企業經營困難、財政收入下降、金融風險積累等,都與產能過剩密切相關。
除了參照全國標準外,山東去產能還主動加了碼。“全國是6個行業,山東8個,多了煉油和輪胎,這也是基于山東的實際情況。”山東省經信委主任錢煥濤說,如果現在不去產能,以后所需的成本更大。
最近,山東省政府也對化解產能過剩工作作出部署,圍繞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煉油、輪胎八大行業過剩產能化解和脫困發展,提出10條重點工作任務。
關于清理“僵尸企業”的利弊,錢煥濤有著自己的看法。“長痛不如短痛。”他解釋說,從近期看,去產能可能會對穩增長帶來一定影響,山東必須積極穩妥地處置“僵尸企業”,在去產能方面取得實效,才能換取未來可持續增長的空間。
“希望各地市抓住這次機遇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錢煥濤說,各市要擔負起處置“僵尸企業”的主體責任,抓住用好國家政策機遇,爭取第一時間做好政策的對接和落實。
錢煥濤還提出,通過“一企一策”,分類制定處置方案。對于“僵尸企業”,能夠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產品更新、鏈條延伸、企業轉型的,要抓緊組織實施;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要積極穩妥推進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不能再靠財政補貼、拉其他企業輸血等方式避免破產清算。
期待配套政策
清理“僵尸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帶來企業破產、職工下崗、金融等方面的陣痛。
“人往哪里去和債務誰來背。”在錢煥濤看來,只有將這兩個問題處理好,“僵尸企業”才有可能實現“安樂死”,盡量不引起社會波動。
然而,“僵尸企業”被清退是遲早的事。
“我們一直鼓勵各市積極上報。”錢煥濤說,現在都是靠輸液維持生命,早死的成本肯定低。如果能早一些被清退,養老保險、職工工資就不至于拖欠那么多。此外,這次被清退,國家肯定會有一些補貼政策,以后退出可能就沒有了。
即便如此,對于清理“僵尸企業”,有些地方政府還有顧慮。
孫科順說,多數市級政府對清理“僵尸企業”是積極的,但也有個別市有顧慮。例如,影響財政收入、經濟增長和人員就業。“雖然企業不好,仍能養活人;等市場形勢好轉時,或許還能翻身。”
如今,關于被清退“僵尸企業”的具體處置方案尚未出臺。
“地方政府還處于觀望階段。”在錢煥濤看來,至于下一步清理“僵尸企業”的進程快慢,關鍵還是要看國家層面的政策。“地方政府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國家的配套政策好,各地肯定會加大力度處置。”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