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正恩視察照片上出現的圓球形物體讓美韓專家費盡心思。
朝鮮9日公布實用化的小型核彈頭照片,讓此前一直認為“朝鮮尚不具備相關技術”的美韓軍方大為震驚。韓國《中央日報》10 日報道稱,美韓專家為此爭論不已。
報道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接見核武器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時表示,“朝鮮特色的混合彈藥結構可以瞬間實現熱核反應,這種設計結構合理的核彈頭非常了不起。如果美帝打算使用核武器威脅我們的自主權力,我們將率先利用核武器予以打擊”。韓國專家認為,朝鮮官方公布的相關照片是內爆型核爆炸裝置,內部含有钚和高濃縮鈾等核物質,與可以引起核爆炸的引爆裝置結合在一起,將其搭載到導彈末端,即可成為核彈頭。但對于朝鮮是否已經擁有實用化的小型核彈頭,美韓專家存在分歧。支持者認為,朝鮮公開的照片可能就是實物。因為通常在進行核試驗2-7年后就可以制造核武器,而朝鮮早在2006年就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委員李春根表示,“如果這個核彈頭是實物,它的直徑約為56厘米、重約500-700公斤,可搭載到‘蘆洞’或‘飛毛腿’導彈上,說明朝鮮核彈頭小型化工作已取得很大進展”。
韓聯社稱,疑似核彈頭起爆裝置的圓球形物體比1945年投至日本長崎的原子彈“胖子”更為精密,也證明朝鮮在核彈頭小型化方面取得巨大進步。報道稱,這個圓球形物體表面載有70 多個炸藥透鏡,而1945年落至長崎的原子彈僅載有32個炸藥透鏡。所謂炸藥透鏡可以在起爆時將輻射能量集中至中心位置而產生高溫和高壓,進而使钚正常進行核裂變。它的相關技術是制造核彈時難度最高的技術之一。炸藥透鏡的個數越多,表明核彈技術更高級。
報道稱,炸藥透鏡的爆炸試驗還是測定核彈頭小型化技術的重要指標。高爆試驗形成的爆炸口越小,表明炸藥透鏡內的起爆藥越少,核彈頭體積也隨之變小。報道稱,朝鮮1989年進行高爆試驗時,爆炸口直徑為4米,21世紀初期縮小至1.5米,近年縮小至1米以下。韓軍專家表示,這證明朝鮮核彈頭小型化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
不過韓國統一研究院研究委員車斗賢表示,“朝鮮使用‘混合彈藥’的說法,本身就說明核彈頭并非純氫彈,最多只是增強型原子彈。如果真的成功實現核彈頭小型化,理論上還需再次進行核試驗。”韓美軍方也否定了朝鮮核彈頭小型化的說法。韓國國防部發言人文尚均表示“截至目前,朝鮮還不具備小型化核彈頭與KN-08洲際導彈的實戰能力”。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皮特·庫克也表示,“朝鮮的核彈頭小型化能力尚未得到實證驗證”。
不過,韓國專家和政府一致認為,朝鮮的小型化技術獲得相當進展。車斗賢表示,“從第一次核試驗(2006年) 以來的技術進步速度來看,預計朝鮮可以在5年內將小型核彈頭裝上導彈”。韓國國民大學政治研究生院院長樸輝樂認為,“朝鮮提到核彈頭的標準化和規格化,意味著未來計劃大規模生產核彈頭”。▲(魏云峰)
環球時報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