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凡
351100 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
·中醫英譯·
中醫名詞翻譯詞典中的幾種誤譯情況分析
鄭超凡
351100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摘要】中醫術語英譯標準化已在全世界范圍內穩步推進,收獲頗豐,但也仍存在許多問題。文章選取了幾本中醫名詞翻譯詞典中病因病機術語及譯文進行梳理,歸納出中醫術語翻譯時仍存在的許多誤譯現象:(1)隱性邏輯被忽略;(2)漏譯;(3)翻譯風格不一致;(4)理解偏差。同時,文章還提出了相關修改建議,以期能對接下來的詞典修訂和中醫名詞術語的標準化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中醫術語;病因;病機;隱性邏輯;翻譯風格
中醫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國醫學與哲學的完美融合。西方對中醫的仰慕由來已久,但中醫文化的傳播離不開語言的橋梁作用,由于中醫語言的特殊性、文化哲學內涵的深刻性、以及語言表達的局限性,中醫的西傳一直受到阻礙。
近年來,由于國際上對中醫熱情日益高漲以及國家大力支持中醫文化傳播,并將中醫文化推廣和交流作為中華文化傳播的切入點,中醫術語英譯作為中醫英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由于中醫術語名詞英譯作品琳瑯滿目,每部作品的用詞也不一致,許多中醫名詞術語都有多種譯法,甚至還存在一些誤譯現象,中醫傳播還存在許多困難與阻礙。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中醫譯著、研究和專著相繼問世,掀起了國內外中醫翻譯研究與實踐的熱潮。國內各類中醫術語英譯辭典相繼出版:李照國教授的《漢英中醫藥大詞典》(1997)、李振吉教授的《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辭典》(2001)、謝林藩教授的《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英譯》(2004)、歐明教授的《漢英中醫詞匯手冊》(2005)、方延鈺教授的《新漢英中醫學詞典(第二版)》(2013);此外,一些大型的中醫名詞術語英譯國際標準規范化工作陸續開展,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推出《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同年,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發布、世界上68個國家(地區)的200多位專家、學者,70個中醫藥團隊合作完成的《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也出版問世。
各類詞典的出版為中醫名詞術語英譯的統一標準,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中醫文化傳播與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也進一步提升了中醫學術的傳承運用的準確性,讓中醫技術惠及更多人。李振吉教授還在《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中總結了中醫名詞術語英譯的四個重要原則即:對應性、簡潔性、同一性、約定俗成[1]。
盡管各類詞典的出版確實為中醫術語翻譯的標準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相關的爭議并沒有因此停歇,各種詞典本身的譯文仍存在著誤譯現象。筆者選取了幾本近些年出版的詞典中有關病因病機的譯文進行分析,從語義、結構、邏輯出發,總結并歸納了幾個仍存在的問題:(1)隱性邏輯被忽略;(2)漏譯;(3)翻譯風格不一致;(4)理解偏差,并分析了問題的原因,提出相關建議,以期能對接下來詞典修訂和中醫名詞術語的標準化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1隱性邏輯被忽略
作為中國古代哲學、醫學、文化的集大成者,中醫術語兼具了漢語語言簡潔以及中醫內涵豐富的特點,常常一個字就代表了極其深刻的含義,三字格或四字格的中醫術語往往都隱藏著許多內在邏輯關系。但,即使表達的是復雜難懂的中醫概念,也鮮少在這些術語中找到明顯表現其隱性邏輯關系的連接手段。這就要求譯員漢譯英時需先理解分析中醫術語的意義、判斷術語的內在邏輯,才能將其準確通順地翻譯出來。
許多中醫術語本身存在著內在邏輯,如因果關系,但是譯者并沒有很好地將其體現出來,那么,譯文的準確性就有待商榷了。
陰盛陽衰:exuberant yin and declined yang[1]71
陽虛陰盛:deficiency of yang with exuberance of yin[1]71
陽盛陰衰:exuberance of yang with decline of yin[1]71
作為重要的病理病機,“陰盛陽衰” “陽虛陰盛” “陽盛陰衰”與中醫學重要的學說之一“陰陽學說”密切相關。陰陽本是中國古人認識宇宙、解釋宇宙變化所創造出來的哲學概念。醫學家們后借用陰陽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病理發生、發展規律及變化,并形成中醫特有的思維方法?!叭梭w處于正常生理狀態之下,相互對立的陰陽兩方面,也是處在相互制約、相互排斥、相互消長的動態之中的”[2]32。因此,如果人體內的陰陽失調,動態平衡被破壞,就會產生疾病,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謂的“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上文提到的“陰盛陽衰” “陽虛陰盛” “陽盛陰衰”講的就是人體內陰陽失衡的病理狀態。
從例子中看,“陰盛陽衰”譯為exuberant yin and declined yang,“and”表并列,單看英文翻譯,會認為在講兩個同等的兩個概念,無先后之分。但事實上,該術語指的是由陰邪侵犯人體,導致體內陰寒之氣亢盛,陰偏盛傷陽,進一步發展為陽衰的病變。因此,該術語的“陰盛”與“陽衰”之間是存在著內在因果關系的,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使用并列連接and并不恰當。不僅如此,“陰盛陽衰”與“陽虛陰盛”這兩個術語中同時都有出現“陰盛”一詞,只是位置不同,“陽衰”與“陽虛”都是指人體內陽氣虛衰的狀態,倘若按照并列結構譯法,似乎這兩個術語之間并沒有太大區別。但事實上,兩者的病機是不同的,“陽虛陰盛”是指陽虛則不能制約陰,導致陰偏盛?!瓣柼撽幨ⅰ币泊嬖谥鴥仍谝蚬壿嫞脀ith表伴隨也不夠恰當。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播中醫思維與邏輯文化,更為準確地體現中醫醫理,建議在翻譯中添加一個體現因果關系的詞“causing”。同時,也為了符合術語翻譯的原則,筆者對譯文進行了一定的修正。
陰盛陽衰:yin exuberance causing yang decline
陽虛陰盛:yang deficiency causing yin exuberance
陽盛陰衰:yang exuberance causing yin decline
中醫術語的另一種常被忽略的隱性邏輯就是詞語本身的結構邏輯,四字格的結構主要有并列式、主謂式、偏正式、動賓式和后補式。翻譯時,不僅要注重意思表達的準確性,還應兼顧不同結構中的隱性邏輯,例如,主謂式結構在翻譯時就應注意體現主語的主體性。
肺失清肅:impaired lung depuration[3]65
肺作為人體主氣司呼吸的臟器,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通過肺氣的宣發與肅降,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人體內的濁氣,維持人體正常的呼吸功能。該詞條所附的定義或說明一欄中所給出的解釋是“肺的清潔通暢失常而致咳逆氣喘、咯痰胸滿等病理變化”[3]65,簡單來說,就是指肺的清潔功能失效。而譯文impaired lung depuration回譯之后是“損壞的肺凈化”,意思上似乎接近,但在翻譯時,譯文的準確性不僅僅只是指文意的準確,還應兼顧到原文與譯文結構對應?!胺问迕C”采用的是四字格主謂式的結構,在翻譯時,在不影響譯文原意表達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主謂式結構,但很明顯譯文并沒能做到這點。因此,建議改譯為lung failing in purification。
2漏譯
五志化火:five minds transforming into fire[1]61
肝陽化風:liver yang transforming into wind[4]90
首先,將進行詞條的中英對照分析:五—five,志—mind, 化—transforming into,火—fire, 幾乎是一一對應,似乎是一個非常忠實原文的翻譯,但是看完之后卻不知所云,沒能把術語的原意表達出來。《中醫大辭典》對該詞的解釋是“喜、怒、憂、思、恐等各種情志活動失調所變生的火證”[5]234。該詞條是指情緒失調而引起的火證,并不是五種情緒轉化成火。字面直譯并不能很好地表達這個病因的內涵,譯為“imbalance of five minds transforming into fire”,語義就會更加清楚。
肝陽化風是“肝陽偏亢,或肝腎陰虧,陰不制陽,致肝陽亢逆無制而動風的病理狀態”[2]264,因此,該詞條指的是肝陽偏旺或陰虧而使陽氣活動亢逆,并非是肝陽直接轉化成為風證,因此翻譯時,應將病因內涵一起譯出,譯為“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transforming into wind”更為恰當。
3翻譯風格不一致
脾胃濕熱:dampness-heat of spleen and stomach[1]95
肝經濕熱:dampness-heat in liver meridian/channel[1]88
大腸濕熱:large intestine dampness-heat[1]92
膀胱濕熱:bladder dampness-heat[1]93
肝膽濕熱: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1]97
下焦濕熱:dampness-heat in lower energizer[1]99
以上六個術語都是中醫中的濕熱證候名,均是指濕熱之邪蘊結于身體不同部位而產生的病證。以上翻譯雖均出自同一本書,但對比之后,卻發現有三種不同的翻譯風格。
脾胃濕熱:dampness-heat of spleen and stomach其中選用了介詞of來表示濕熱之邪與脾胃之間的關系,從介詞選用上看,譯者將兩者之間的關系定為所屬關系。但是,從對脾胃濕熱一詞的定義來看,濕熱之邪與脾胃之間并非所屬關系,更確切應是用表位置的介詞。肝經濕熱:dampness-heat in liver meridian/channel,下焦濕熱:dampness-heat in lower energizer兩個術語均采用了介詞in來表達濕熱與身體部位之間的位置關系—“在、于”,翻譯準確性較高。大腸濕熱:large intestine dampness-heat,膀胱濕熱:bladder dampness-heat,肝膽濕熱: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三個術語則采用直譯,逐字對應,沒有任何介詞表達濕熱之邪與身體部位的關系,但從簡潔性原則考慮,這種翻譯可以確保譯文的簡練,回譯性較好。
綜上,在翻譯這類術語時,若強調譯文的準確性,可以采用dampness-heat+介詞in+身體部位的譯法;若考慮到譯文的簡潔性與回譯性,可以采用直譯,即身體部位+dampness-heat的譯法,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種譯文,都應保持譯文整體風格的統—,在兼顧對應性與簡潔性的同時,還應注意同一性原則,只采用對應一種的譯法,即都使用in或都不使用in。
4理解偏差
六淫:six excesses[1]58
首先,從英文翻譯來看,六—six,淫—excess,可以看出此處“淫”取古文解釋中的“(形)過分,過度” 之意[6],“過分,過度”也是完全對應英文中的excess。但是再認真推敲一下“六淫”的中醫解釋“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的合稱。六氣太過、不及或不應時,影響到人體的調節適應功能及病原體的孳生傳播,成為致病的邪氣,則稱為六淫?!盵5]368簡單來說,六淫在這里指的是六種致病邪氣的合稱,而這種六氣并非只因大過而致病,還有提到不及與不應兩種情況,因此,根據對應性原則,即英譯詞義盡量與其中中文學術內涵相對應,只單取“淫”對應的“過度”之意,有欠妥當,更多應考慮中醫中的解釋,將“六淫”理解為六種病邪,建議改譯為“six pathogens”。其次,在《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病因病機兩章中,excess在譯文中共出現了43次,其中39次是對應術語中的“實”,3次對應術語中的“盛”,1次對應“余”,可以看出excess出現的多數情況對應的是中醫中“實”一詞。例如:實邪 :excess pathogen;實:excess;實寒:excess cold;肺實:lung excess……[1]57-84因此,根據同一性原則,將六淫譯為six excesses容易造成讀者混亂。
5總結
中醫翻譯并不是單純的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事實上涉及到了“二度翻譯過程,包括語內翻譯和語際翻譯兩個階段”[7]與中醫文化與醫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譯者首先應實現古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的轉換,再實現現代漢語與英語之間的轉換,這要求譯員要有扎實的古文理解能力、漢語基礎以及扎實的英文功底,還需要對中醫涉及的中國古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并能將這些理論與醫學知識相結合,最大程度上減少對中醫名詞原意的誤解和遺漏。除此之外,應盡量統一相似語義結構的術語翻譯風格,避免同一標準中出現多種譯文風格。盡管中醫英譯標準化的路途困難重重,但將中醫文化發揚光大、傳向世界卻是每一位中醫英譯專業人士與愛好者義不容辭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振吉. 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2]孫廣仁,鄭洪新. 中醫基礎理論[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
[3]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9.
[4]方廷鈺,嵇波,吳青. 新漢英中醫學詞典[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3.
[5]李經緯. 中醫大辭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6]李運富. 古漢語字詞典[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
[7]方夢之. 中國譯學大辭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本文編輯: 韓虹娟)
(收稿日期:2015-09-21)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4.034
作者簡介:鄭超凡(1986- ),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文學翻譯。E-mail: zcf22814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