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滿林 胡佳貴
摘 要:為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推廣綠色防治技術,示范應用寧波鈕康公司生產的二化螟性誘劑防治水稻二化螟。通過示范,驗證該項技術對二化螟誘蛾量和螟害率防控的效果,為大面積應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二化螟;性誘劑;示范;東至縣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3-04-61-02
1 示范基本情況
二化螟是東至縣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在水稻分蘗期危害時,造成枯鞘、枯心,在破口抽穗期危害時,造成“白穗”或“蟲傷株”。水稻二化螟常發區,一般每年發生3代。近年來,由于早稻面積減少,一代二化螟更易造成集中為害,而且連續暖冬對二化螟越冬代幼蟲有利,越冬后蟲源基數大、存活率高,越冬代幼蟲蟲齡極不整齊,使為害期拉長,化學防治難度增加,導致化學防治效果較差,所以多為中等偏重以上發生程度,給水稻生產帶來較大危害。在當前保護生態環境,盡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的背景下,二化螟性誘劑防治是較為合適的方法,因此2015年4月,在安徽省植??傉景才畔拢艺静捎昧藢幉~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性誘劑誘芯和誘捕器共計1 000套,分別安排在堯渡鎮董沖村,張溪鎮高湖村、侯店村,昭潭鎮昭潭村,東流鎮塔青湖村進行示范。經過在早稻上一代二化螟的試驗示范,結果表明: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二化螟性誘劑對二化螟雄蟲有很好的誘殺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2 示范設計
2.1 試驗材料 二化螟性誘劑誘芯及誘捕器由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安放密度與高度:每667m2放置1個二化螟誘捕器,內置誘芯1個,誘捕器之間距離內圍為30m,外圍誘捕器之間距離約為15m。放置高度(水稻分蘗期)高出地面50cm左右,采取橫豎成行,外密內疏的模式放置。
2.2 試驗設計 設處理區、對照區和農民自防區。于4月25日越冬代二化螟發蛾前開始放置誘捕器,到7月20日結束,共計放置了誘捕器1 000個,示范面積66.67hm2。其中堯渡鎮示范面積26.67hm2,東流鎮20hm2,張溪鎮2個點各6.67hm2,昭潭鎮6.67hm2,5個示范點分別設常規化防對照區(農民自防區)0.33hm2和空白對照區30m2。對照區距離處理區200m以上。
2.3 調查方法
2.3.1 誘蛾量調查 在各示范區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設置5個調查點,每點選取有代表性的誘捕器各2個,定點調查,每隔5d調查1次誘蛾量,同時清理誘捕器,記錄每個點2個誘捕器誘得的蛾量,計算出單盆平均蛾量(表1)。
2.3.2 控害效果調查 示范區和對照區在一代二化螟田間危害穩定后,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共取5點,每點查20叢,5個點共查100叢。記錄調查總叢數、總株數、枯鞘株數、白穗數,計算出枯鞘叢率、株率和白穗率(表2)。
3 結果與分析
3.1 對二化螟雄蛾的誘殺效果 調查結果表明: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二化螟性誘劑對二化螟雄蟲有很好的誘殺效果,各示范點誘蛾量呈現出明顯的二化螟誘蛾峰,與縣植保站測報燈下蛾峰表現一致。從4月25日開始見蛾至6月10日誘捕器不再見蛾為止,平均單筒累計誘蛾量堯渡鎮為85.9頭,東流鎮為67.1頭,張溪鎮為71.9頭,昭潭鎮為63.7頭。
3.2 對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性誘劑誘殺了二化螟雄蟲,降低雌蟲交配率,從而降低產卵量,有效控制二化螟為害。從表2中可以看出:性誘劑處理區二化螟一代螟害率明顯低于不防治的空白對照區,但比農民自防區高。各示范點白穗率平均防效為47.1%,低于農民自防區的68.7%。
結果表明:采用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性誘劑防治水稻二化螟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的為害,能夠大量殺滅成蟲,減少害蟲在秧苗上的有效卵量,能夠控制其下一代在水稻生產上的發生危害,起到不施或少施農藥和減少人工投入,又保護水稻安全生產,優化生產環境等作用,且具有綠色環保的生態效益,有推廣價值。但在重發年份或重發地區可結合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使用生物或化學農藥進行防治。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