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 葉北進 汪偉鑫
【摘要】 我國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國家,使得我國自然環境復雜,在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豐富資源的同時,使我國面臨更多的自然災害,伴隨社會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產要求更為精準的氣象信息。氣象應急指揮車通信系統是氣象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提高其水平有利于為生產組織和人民群眾提供有效的氣象信息。本文針對氣象應急指揮車通信系統相關技術展開討論,旨在為我國氣象事業的全面進步貢獻力量。
【關鍵詞】 氣象應急指揮車 通信系統 方案設計
前言:我國幅員遼闊,使得我國自然災害發生率比較高,而且呈現復雜的狀態,人類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但是可以根據氣象信息對自然災害進行預警,使再燃災害對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有力保護現代化建設的成果,保障人么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全面優化氣象預警系統勢在必行。筆者以氣象應急指揮車為研究視角,針對其通信系統的方案設計進行分析,期待為我國氣象事業的全面發展獻計獻策。
一、簡述氣象應急通信方式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通信技術水平突飛猛進,在人類與自然災害進行長期斗爭的實踐中總結出了系列氣象應急通信方式。伴隨航空事業的發展,GPS、GIS技術的產生、電信通信系統的壯大,當前氣象應急通信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朝向高效、精準、動態的方向進行全面升級和優化。第一,衛星通信方式。衛星通信實質是一種無線通信方式,主要以衛星為媒介,通過若干通信結點實現對信號的接受的傳遞。當破壞性較大的自然災害產生時,地面的通信基礎設施受到損害時,衛星通信依然可以為通信貢獻力量。第二,短波通信方式。短波通信是伴隨科學技術發展產生的一種具有無線電特征的通信方式。通信的波長一般會控制在10m-50m范圍之內,通信的頻率一般保持在6-30兆赫之間。短波通信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抗會破壞能力強、自主通信能力強、投資成本較小等方面的優勢[1]。第三,有線通信方式。伴隨科學通信技術的發展,高新通信材料和通信設備日新月異。現代有線通信方式是建立在對光纖技術、電信號技術、光學技術等高新科技成果有機整合的基礎之上的一種氣象應急通信方式。具有抗干擾能力高、準確性高、快速且保密性能極強的優勢。但是,由于其為依靠具體媒介的一種通信方式,所以受抗破壞能力較弱。
二、氣象應急指揮車通信系統方案設計
2.1設計原則
通過前文對當今時代背景下的幾種氣象應急通信方式的分析,可以知道無線通信和有線通信各有其利與弊,所以在進行氣象應急指揮車系統設計的過程中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充分考慮自然地理環境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地域性特征有選擇性的進行采用。但是根據現代社會對基礎設施成本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應當以無線通信為主,有線通信為輔,使二者成為有機統一的整體。
2.2衛星通信波段選擇
如今衛星通信主要選用C波段和Ku波段,C波段是指通信頻率在3.7-4.2兆赫之間,Ku波段代表的范圍是11.7-12.7兆赫之間甚至更高。兩個波段相比,Ku波段具有成本投入小,受地面干擾因素小的優勢,但是其受降雨等自然現象的影響較大,而C波段受雨雪天氣的影響較小,所以在選擇波段的過程中,依然需要將二者結合,區別對待,不可一概而論[2]。
2.3具體方案規劃
氣象應急指揮車通信系統一般是在重大的氣象災害發生時使用的一種救急措施,要求必須在短時間內能夠實現高效的通信效果。所以應急智慧車通信系統應該選用Ku波段作為通信的主導,同時配備若干尺寸比較大的天線設備;同時需要在地面構建信號收發結點,使氣象應急通信車能夠有效的和中央氣象站和當地氣象管理部門實時聯絡;最后在應急車內配備4G通信系統,作為備用通信線路,緊急情況出現是,可以采用4G網絡通信系統進行信號的有效傳遞和接收。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VPN模式接入氣象管理中心的內部網絡,減少應急車的成本投入,實現通訊組網模式[3]。
三、結語
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通信設施不斷升級,氣象應急指揮車通信系統應當與現代通信設施有效整合,根據我國氣象事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有利于我國自然災害預警的通信系統,保障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引起氣象部門的對氣象應急指揮車通信系統的思考,變革傳統理念,創新技術發展,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對其進行全面升級和優化。
[1]陳曉東,孟祥飛等.淺談移動氣象臺在張家港氣象應急中的應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2,02(05):39-42.
[2]季英凱.江蘇省衛生應急事件衛星通信數據與地理信息系統融合的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4,05(17):29-32.
[3]劉傳軍,任鋼.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山東消防移動指揮系統的設計和實現[J].軟件,2014,10(11):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