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宗
【摘要】 中國芯在不斷的發展、壯大,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與成績,但是還有一段非常艱辛的道路要我們走,同時也需要政府可以更好支持這個行業,讓更多人可以了解中國芯,知道中國芯,從了解到接受,從接受到普及,從普及到應用。伴隨社會的穩定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也非常快速,我們希望,中國芯之光,可以照耀著整個世界。
【關鍵詞】 中國芯 世界 普及
一、中國芯簡介
1、中國芯的概況。中國芯中的龍芯在2001年就已研制成功了,并于2002年大量上市,在上市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力量的關注、支持。當前龍芯的運用范圍很廣,在很多領域都有涉及,如網絡安全、教育等等。
2、中國芯特點。中國芯有幾大特點,高兼容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還有一個特點是低功耗能。因此兼容性好,很多用戶在開發、移植時容易上手,而且還可以減少成本。在移植、產品設計時幾乎都不會遇到困難。
3、中國芯種類。常見的有龍芯系列、威盛、神威、申威、飛騰等等。
常見的嵌入式芯片包括 了星光系列,如星光一號至五號,還有就是北大眾志、萬通、方舟系列等等。
4、中國芯與我們的關系。中國芯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現在移動媒體時代。我們每個人幾乎都配了一臺智能手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智能手機中,最重要的技術就是手機里的處理器,而處理器的核心就是各式芯片。因此,我們的生活與中國芯的關系非常緊密。
二、全球五大半導體代工廠狀況
三星:以自己的4nmFinFET工藝領先優勢,其Exynos7420處理器成為世界上安卓市場最強大的處理器,且這款處理器S6、S6 Edge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并讓下滑的業績得到了提升。臺積電:雖然今年在工藝上落后了三星,但其實力仍然非常大。在2014年,其營收增加了25%,2015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也得到了同比29%的增長。分析原因在于,雖然三星半導體技術先進,但三星同時還做了很多其實,如手機、手機芯片等。因此IC設計企業擔心和三星的同業有所競爭,因此更偏向于把訂單交給臺積電。舉例來說,IPHONE在臺積電量產了16nmFF+之后,仍然希望至少獲得三成A9處理器的訂單。GlobalFoundries:在連續虧損后還有出售的消息付出,但他們不甘心如此,因為先向三星購買了14nm工藝技術,研發22nmFD -SOI的技術,同時還并購了IBM微電子業務,并向此領域深入研究。中芯國際:2014年,中芯國際營收超19億美元,收入并不理想,因此,其量產的28nm工藝,目的應該是可以和更多的有關企業競爭。
三、“國產”驍龍410強勢襲來
因為中芯國際在今年開始大量生產28nm工藝,將把這個工藝融入到驍龍410處理器中。一開始,高通和中芯國際就有意向合作,而現在,更是把合作實際化。
“國產”驍龍410處理器是4G LTE處理器,在我中國家的中、低端手機中廣泛運用,如紅米2等。從40nm到28nm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這個新工作可以實現至多30%的功耗優化,讓處理速度提升了至少30%以上。而驍龍410也證明了,我們的中國芯可以照耀著全世界。28nm工藝所制造的“國產”驍龍410是專門為大眾市場最新一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設計的一個領先的芯片組,主要運用到主流的智能手機中。
四、在毀滅中求生存,讓中國芯照耀世界
在MWC2015上,手機芯片商運用非常頻繁,高通發布自有64位核心的驍龍820,MTK發布新的高端品牌helio、三星結合新品,而更是讓全場沸騰。相比之下,我們的中國芯則低調得多了,麒麟930跟隨榮耀X2出場,但是并沒有獲得過多的關注。瑞芯微來說,他們所要進軍的只是現在的低端市場。面對這樣那樣的國際大頭,我們的中國芯的出路又在哪里?我們又怎樣去照耀世界?
五、手機的中國芯
過去,我們的手機都是用的外國芯片,中國的微處理器產業很薄弱,無法制造出手機所用的芯片。一開始,轉機出現在我們所謂的山寨機中,那個從功能到彩屏進行的時代里,MTK的成功告訴我們,臺灣能做的,我們一樣能。從功能機到智能時代后,我們也才知道了,原來華為,也有自己的芯片。就連剛加入到這一隊伍中的瑞芯微,從MP3起步,經過了PMP、平板一路而來,業績理想,特別是成本控制能力被英特爾看著,成本了合作伙伴,其提供了X86核心和英飛凌的通訊基礎,這也讓瑞芯微從平板進入到了智能手機的市場。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中,只有發展技術才是王道。只要有科技的力量,有國家的支持,再有我們的努力,一定可以讓中國芯的光照著全世界。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每一臺智能手機里、每一部平板電腦里,至少有一半裝著的是我們的中國芯,也是在那時,中國芯會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界面前。
參 考 文 獻
[1]王文霄.從集成電路領域中國專利狀況看“中國芯”的發展前景[J].中國發明與專利, 2015(7):29-34
[2]肖瑋,柳云浩,岳應平.顧斌:期待一顆“中國芯”[J].中國檢驗檢疫,2015(6):30-32
[3]王曉東.首顆二維碼解碼“中國芯”助力物聯網[J].信息方略,201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