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昆
乙型肝炎病毒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發現以來,就成為對人類健康最大的威脅。有數據顯示,全球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數已經超過3.5億,每年約有100萬人因此喪生。
我國同樣是乙肝陰影最重的國家之一,約有9000萬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幾乎占全國人口的7%,但這些患者中僅有1%正在接受治療。在最近召開的第十七屆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辦事處高級顧問警告說,在中國,每10名慢性感染者,就有3人因此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等危及生命的嚴重并發癥。如果我們什么都不做的話,接下來15年間,中國會有大概900萬人因為肝炎相關疾病而死亡。
△乙肝病毒最易引發肝癌
臨床發現,有很多乙肝患者的發病是一個隱秘性的發病過程,它并不像大家傳統意義上想的那樣——出現過黃疸或一次非常典型的肝炎發作,經過一個階段才發病。所以很多患者可能罹患過乙肝,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往往進展到了肝硬化,甚至肝癌之后,回頭檢查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曾經感染過乙肝。所以,有乙肝病史的人必須進行定期檢查。
臨床證明,80%的肝癌患者患病的誘因是乙肝病毒的傳播。有些人一家人都是乙肝患者,由母嬰血液渠道將乙肝病毒傳給女兒,女兒結婚后再由母嬰血液渠道將乙肝病毒傳給下一代,而丈夫的乙肝病毒則來源于與妻子的性生活。
這種無常識、無意識的傳染現象,導致現在存在很多肝癌家族。由于各種綜合原因,比如經濟落后、防癌意識差、防癌知識非常欠缺等,造成肝癌家族式發生現象,這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調查顯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大概有10%~20%有可能轉變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中大概又有10%~20%會轉變為肝硬化,肝硬化病人中又有10%~20%可能發展成肝癌。這一表現給醫患雙方都敲了一個警鐘,乙肝患者一定要及時規范治療,否則距離肝癌可能只是一步之遙!只有進行科學、規范的治療,才能有效預防乙肝轉化為肝癌。否則,聽之任之,乙肝病毒的持續感染復制、炎癥促使的纖維化病變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向肝硬化甚至肝癌轉化。
△部分乙肝患者可實現臨床治愈
由于我國是乙型肝炎的高發地區,許多病毒攜帶者終生不發病。因此,使一些應該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誤認為“抗病毒治療無關緊要”,“肝功能異常時服用一些降酶藥物就行了”。
這些患者長期不愿就醫,也不愿聽從醫生的系統治療,甚至放棄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學指標的監測,一旦病情嚴重而不得不就醫時,往往已經發展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的確,有些乙肝病毒攜帶者可終生不發病。但乙肝病毒對人體的損害常常在體內靜悄悄地進行,多數慢性肝炎患者在轉氨酶輕度升高時并無明顯癥狀,患者本人不能根據自己的癥狀來判斷自己是否應該治療。因此,我們常說乙肝病毒是體內潛伏的“特務”,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應該隨時保持警惕,定期到醫院檢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學指標,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根據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抗病毒治療。
我國最新發布的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慢性乙肝治療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乙肝病毒,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硬化、肝癌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
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首次強調,對于部分合適的患者應盡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臨床治愈,即停止治療后,血清中持續檢測不到乙肝病毒DNA,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并伴有谷丙轉氨酶恢復正常和肝臟組織學的改變。
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確指出,強效低耐藥的代表藥物為慢性乙肝初治患者的首選口服用藥,不推薦高耐藥藥物。
△乙肝為什么容易反復發作
很多患者對乙肝的反復發作感到苦惱,自己明明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才治愈了乙肝疾病,沒想到一段時間過后疾病竟然復發了。那么,自己前期所進行的積極治療豈不是都白費了嗎?是什么影響了乙肝的復發呢?
飲酒是乙肝復發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酒在肝內氧化,形成有害物質乙醛,可以直接損害肝臟,因此肝炎患者必須禁酒。
擅自用藥也是乙肝復發的常見原因。一些患者病愈心切,擅自應用“保肝”、“增強免疫”、“強肝”的藥;有的輕信廣告,不斷服用藥效可疑的各種所謂的“轉陰”藥。他們不了解有的藥物本身就有肝毒性,多用濫用后必將引起肝損傷。在肝炎患者中有10%~20%為藥物性肝病,據統計,目前有500~1000種藥可致肝損傷。
還有些患者不遵醫囑,治療中隨意停藥、漏服或加服,有人以為這沒有什么關系。殊不知抗病毒藥需要長期服用,按醫囑用藥才能保證病情不反彈。
此外,混合感染也容易引起乙肝反復發作。乙肝患者可感染丙肝,在慢性乙肝中發生丙肝感染者約10%,乙肝病毒被抑制,丙肝病毒可能激活。丁肝病毒是一種缺陷病毒,必須依賴乙肝病毒的HBSAG才能復制,有時便和乙肝病毒同時感染人體。某些“非嗜肝病毒”,如巨細胞病毒、EB病毒、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等,也會感染乙肝患者,使轉氨酶再次升高。
△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
乙肝疫苗形成于1986年,為了得到乙肝疫苗,研究人員從研究復試病毒,一直到研究純化的蛋白質序列,并經過了大量的誘導免疫反應。
1991年,疫苗被應用于高危險人群,主要是一些兒童,因為兒童的感染率極高。
2005年,美國推行常規的疫苗注射,給所有未注射過乙肝疫苗的兒童注射。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先后經歷了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階段。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術已相當成熟,我國自行研制的疫苗經多年觀察證明安全有效,亦已批準生產。乙肝疫苗的發展與應用,將對乙型肝炎的預防和控制起重要作用。
人類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當安全、有效、足量的乙型肝炎疫苗提供接種使用時,肯定將對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嬰兒在出生后盡快接種乙肝疫苗(最好是在24小時內),我國的乙肝疫苗接種程序是在0、1、6月齡各接種一劑。按時完成疫苗接種程序后,95%的嬰兒可以產生保護性抗體水平。保護期持續至少20年,可能是終身的。
成人接種乙肝疫苗也是3劑次:接種第一劑4周后接種第二劑,接種第二劑5個月后接種第三劑。如果你沒接種過乙肝疫苗、或未全程接種、或接種史不詳,就可以去接種。接種前不需要先進行血清學篩查,無論是感染過還是未感染過乙肝病毒的人接種乙肝疫苗都是安全的。
乙肝疫苗為什么能有效地預防乙肝?乙肝疫苗其實就是制備乙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這些蛋白接種到人體后,免疫細胞會產生“特異性武器”(抗體)來對抗乙肝病毒,而接種者本身不會被感染。當人體再次接觸乙肝病毒的時候,這種早已存在于體內的“特異性武器”就會立即“開火”,清除病毒,抵御感染,從而避免乙肝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