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怡然

黃陳宏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外商投資政策與投資環境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明確表示,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為各國在華投資企業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的政策不會變,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政策不會變。然而,中國的這份“堅定”,在華外企是否已感受到呢?《環球時報》記者為此專訪了戴爾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復。
黃陳宏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去年9月,戴爾公司董事會主席邁克爾·戴爾先生親自宣布了戴爾中國的4.0戰略,其中第一個舉措,就是在未來五年,戴爾公司會在中國投入1250億美元。“也就是說戴爾在未來五年會繼續在中國的投資,繼續我們的研發、采購,繼續我們的發展,這是一個長期承諾,充分顯示了作為一家跨國企業,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信心。”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5年中國吸引外資同比增長5.6%,盡管放緩但還是增長。去年1月份到11月份,在中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11%。專家普遍認為,從資本趨利性這一點來判斷,上述這組數據表明,外企在華營商的環境并沒有惡化,而是在不斷地優化。
黃陳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過去的一年里,戴爾公司分別與貴陽市政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同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簽署了多項戰略合作備忘錄,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推動中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此外,戴爾與金山云合作,共同推出“戴爾-金山云”服務,以滿足中國客戶日益增長的云方案及服務需求,加強了戴爾與本地合作伙伴的大數據和云戰略合作;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同成立“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聯合實驗室”,全面支持人工智能與腦信息處理的創新發展研究。
除了企業各項業務的本土化拓展之外,與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對接是跨國企業的另一發力點。“在新的形勢下,國家一系列新的發展規劃,包括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互聯網+’的產業變革,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一帶一路’沿線發展倡議等等,這些都給IT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黃陳宏說道。
具體來看,繼廈門之后,戴爾公司于成都開設了在中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現在每周都通過成都到歐洲的“蓉歐鐵路”運輸產品。
黃陳宏反復表示,今年是戴爾進入中國市場的21周年,也是戴爾實施“在中國為中國”4.0戰略的關鍵一年。“我們對中國經濟和市場環境很放心,同時也將加大在中國的投入、進一步融入本地生態系統,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對于一些人擔心“2016年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艱難一年”,在華企業發展的信心是否因此受損,黃陳宏表示,說到中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增長放緩壓力,我認為這非常自然,是經濟發展中必然的環節之一。從長遠來看,中國IT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必將給經濟帶來巨大的動能。現在中國已經成為戴爾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戴爾會全力擁抱中國政府的決策,全力支持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及相關政策。▲
環球時報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