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為(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沙410082)
談衡陽市廣播電視中心建筑設計理念
王作為
(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沙410082)
廣電建筑是廣播電視的制作和傳輸中心,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筑。通過對衡陽廣電中心設計方案的回顧,加深了地域文化、建筑功能、建筑造型三者的印象;同時通過對建筑設計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探索在功能內涵不斷發展變化條件下,如何組織廣播電視建筑的建筑空間,并創作出體現當代新技術,表現新時代最前沿精神特質的廣播電視類建筑。
廣電建筑;空間組織設計;建筑造型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6.12.004
衡陽市是湖南省地級市,由地處南岳衡山之南而得此名。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棲息于市區回雁峰,故雅稱“雁城”。衡陽市城區面積為158km2,中心城區人口己達180萬,步入中國大型城市行列,是湖南省乃至華南北部地區中心城市,湘南經濟文化中心。
隨著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衡陽面臨發展廣播電視事業來推動地區精神文化生活品質這一迫切的社會需要,市委、市政府決定在立新開發區與華新開發區之間(西外環路以東,船山路以南的交叉處)新建衡陽市廣電中心。
作為城市的主要媒體窗口,考慮到廣電中心在城市空間角色的唯一性,政府要求新建的衡陽市廣電中心既要融于環境,又要賦予其標志性。如何在確保廣電建筑工藝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完善其功能與空間格局,又邏輯地進行建筑造型設計,使其成為該地區大眾傳媒機構的恰當象征,這給建筑師綜合能力與設計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新時代的廣電中心,規劃部門在設計要點中特別強調,新建的“衡陽廣電中心”設計應擁有體現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方向的最新平臺;要建設成湘南地區有線、無線衛星、網絡等多用途的大型多媒體生產基地;以達到集宣傳教育、信息傳播、知識普及、文化娛樂、社會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大型活動場所的功能。新建的廣電中心應該是一個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時代性和文化性、親和性和協調性、特殊性和社會性、標志性和綜合性、公益性和經營性相結合的建筑物。在充分研讀基地與城市關系,深入了解功能與地區文化后,以適宜的建筑構思著手總體布局[1]。
廣電中心這類建筑是集采訪、編輯、播發于一體,接收與傳輸相結合,聲頻與視頻制作,傳遞與管理功能匯集的綜合技術業務大樓。本設計通過對廣電建筑較為深入的思考及調研,針對廣電中心所特有的文化性、地域性、社會性展開廣泛研究,力圖展現當今傳媒建筑的藝術魅力和城市特性。
從城市節點空間分析,基地位于衡大高速衡陽市區段入口處,該建筑物的樹立將成為城市南北主軸線空間節點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布局上將辦公樓安排在基地北側,與基地南側的附樓構成一個長120m、寬80m的室外公共廣場、該空間集主入口廣場區、室外景觀區、綠化停車區3項功能于一體,將主入口廣場約5000m2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借以營造出開放式人文景觀環境。同時,組織基地內部交通。建筑物各主要形象性對外出入口,如辦公、業務廳、觀眾演播廳等出入口均在廣場中組織;車流出入口設于臨基地西側的西外環路。這樣的布置盡量避免了與公眾步行系統的交叉干擾。
整個建筑以人為本,采取化繁為簡的方式布局空間與功能組織。“衡陽廣電中心”設計,將功能組織的有機性、高效性、開放性三者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電視臺、廣播臺、網絡中心與廣電局行政辦公4大功能區域既相對獨立,又能緊密聯系。
演播大廳布置在廣電中心大廈東南角1層平面,以方便演員與觀眾參與現場活動,能保證獨立的觀眾候播廳直接面向廣場出入口。演播大廳層高17.4m,內設可變舞臺、活動席位、布景長廊。大廳1次活動人數可達800多人,由于其向廣場一側敞開,使得室內活動確能向戶外延伸。
電視臺由新聞、專題、文化、虛擬、綜藝等不同頻道的演播廳組成;4個專業口播室和1個綜合演播大廳,分別布置在裙房1~3層,建筑面積150~1200m2規模不等。與之配套的還有:化妝、服裝、演員候場、聲像合成、制作機房、審片室、播出機房等輔助用房。設計還考慮到與電視臺功能相關的導播室、舞美布景室、燈具庫、燈控硅箱機庫等功能用房布置。
電視臺的主要功能是完善有線電視和數字電視的接收與傳輸。由電視臺制作的地方新聞與各類綜藝節目信號,先匯入到有線電視前端機房,再由有線電視前端機房輸入到播放機房。國家規范對電視臺功能與工藝流程要求十分嚴格,流線組織必須內外有別。設計依托中軸線上3層通高的中央大廳為紐帶,東西向分別連接電視臺口播區、對外洽談區和演播大廳。通過“一軸兩廳”的空間結構體系來組織內部流線、功能空間、公共空間三者關系,做到內部主軸分東西貫通各大小演播廳、各類工藝機房以及高層塔樓區和后勤服務用房。設計將中央大廳南側面向廣場開敞,使得廣場景觀能滲透至大廳內部空間。
裙房1層為廣電對外業務營業廳與商務洽談區,塔樓4~7層為廣播電臺的技術用房,8~18層為廣電局行政辦公用房,19~20層為網絡中心。設計將電視臺、廣播臺及廣電局整合在一起,做到資源利用上既能相對集約化,又有利于行政管理機制運行。
衡陽廣電中心實行分區分層布局,在塔樓西面每3層嵌入通高的空中花園作為公共共享空間,這樣能保證綠色環境、生態人文理念得以充分體現。由于人流組織合理,因而較好地解決動與靜、內與外的關系,為大廈工作人員提供了較為舒適的工作環境。
塔樓西側100m高觀光電梯將西面新建的體育公園景觀充分引入視野,這為本建筑外觀增添了動態的美感。
由于功能的要求,塔樓4~7層技術用房需配備數間大跨度無柱工作用房。鑒于大型影視制作設備對房間凈空高度要求不一,設計中應用了多項建筑新技術。如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高效鋼筋和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粗直徑鋼筋連接技術、建筑節能和新型墻體應用技術、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應用技術、鋼結構網架技術、大型構件和設備的整體安裝技術。
先進的結構理念使平面長達130m且平面形狀為曲面的建筑,在高層與裙房高差17層的狀況下,較好地控制了溫度與沉降的變形;結構采取相應的新技術,保證了建筑物防風防水方面存在的通病得以根除。
聲學設計采用了可調混響時間,嚴格控制聲場的不均勻度;對于特殊演播室,采用浮筑結構滿足隔震要求;口播室的噪聲采用聲閘、消聲器與吸聲技術綜合控制,滿足了噪聲曲線的最小范圍要求。對有高靜音要求的演播廳,配音聲、錄音聲的空調設計,智能化樓宇控制系統設計,虹吸式給水排水系統設計等方面,均采用了全新設備與技術,這為現代化廣電大樓運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建筑造型方面,運用玻璃幕墻和鋁合金板作為外墻裝飾主材料,主要能展示出建筑物的通透性、靈巧性和流動性等功能美;流暢的曲線變化,實現了建筑物內部功能與外在形象的和諧統一;虛實對比的格局,進一步凸顯出高科技、高品位傳媒建筑的藝術魅力和城市特性[2]。
全玻璃幕墻通過鋁合金板、低輻射Low-E鍍膜玻璃組合,實行質感與色彩、虛與實的對比,形成數碼信息流的動態形象,能將起伏的建筑立面統一起來。這種處理方式能增強廣電建筑的可識別性,使之由內及外的表現在建筑形象上得到充分發揮,讓不為人所知的內部功能通過與外在表象的邏輯統一而變得更具有可讀性。
高層塔樓與演播大廳設計采取一東一西相互對應,讓裙房的連接實現自然過渡。聳立在塔樓頂端的無線電發射與接收天線,達到了有識別感的建筑特質。這種建筑物形體的變化,實現了廣電建筑靈動開放的韻律和富于變化的魅力,為演播工作者與觀(聽)眾之間架起一道空中橋梁。
入口廣場、生態停車場、觀演廣場、室外景觀區、室內中央大廳及入口大堂構成廣電中心的開放空間序列。
景觀疊水、噴泉、主題雕塑、常綠樹木穿插其間,使建筑與環境相互交融,綠地率達標42%。室內外展場與建筑有機結合,行走其間,處處能感受到文化傳播的氣息。
衡陽廣電中心,以雄渾的建筑體型、開放的室內外空間、高效的功能組織,為雁城增添又一道獨特的風景。
“衡陽廣電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23758.3m2,綜合藝術主樓地上20層,地下1層。從建筑方案到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歷時3年有余。后經專家評審,該項目設計在2009年11月,被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評定為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通過本案設計,深深認識到,形成一個正確設計方案理念,必須務實創新。該建筑物座落在優美湘南名城衡陽,其優越的區域位置,悠久的文明歷史,優秀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其必須成為地標性建筑。它自然需要時間來檢驗,同樣期待著衡陽市民的認可。
【1】顏呈勛,李琦.靈動的空間秩序綠地至尊售樓處[J].室內設計與裝修,2009(4):103-107.
【2】張旭,徐逸倫,鐘宜根.新信息技術對城市文化空間影響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09(6):71-77.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 of Hengy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Center
WANG Zuo-wei
(Designand Research Instituteof Hunan University Co.Ltd,.Changsha 410082,China)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is a landmark building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transmission centre of the city.Through the reviewofHengy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center design, Deepen regional culture, Building function, Building shape ofthe three impression;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elements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analysis,Explore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and changes of conditions in the function and connotation, Howto organize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building of architectural space,And create reflect the contemporarynewtechnology,The performance of broadcast television building the forefront of the ethos of thenewera.
radioandtelevisionbuilding; spatial organizationdesign; architecturalmodeling
TU242.4
A
1007-9467(2016)12-0034-03
2016-09-21
王作為(1978~),男,湖南長沙人,工程師,從事建筑工程設計與研究。